经济学中的3个基本问题,看看经济学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财富   2024-09-26 11:11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注我!

核桃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的文章,请对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看完文章,请点个 在看哦!
······
如果给经济学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我想应该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的学科
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需求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因为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而言,无论是自然的,如土地、水、矿产,甚至是生存环境等,还是人为制造的,如机器、设备、技术,甚至是人力、资金等,这些资源的供应量都是有限的,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是有限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所以人们必须做出选择,决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稀缺性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导致了选择和权衡的必要性。
因为资源稀缺,人们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必须做出取舍,这种取舍过程就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核心的内容。
要搞明白这个核心内容,就要求经济学必须关注资源的分配产品的生产商品的消费以及这些活动对个体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其中,产品与商品,是资源利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和名称,即产品、商品也是“资源”。
通过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经济学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最大福利,这个过程可以分解成三个更为基本的问题来进行研究:
01
资源的稀缺性与配置

(What to produce?)

即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

社会和企业必须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确定哪些商品和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个问题涉及到资源的最佳利用、机会成本以及供需之间的平衡。

亚当·斯密说,让“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即自由市场经济

△亚当·斯密,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著有《国富论》。

我们每天所需的晚餐,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亚当·斯密

斯密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商品的稀缺性和生产成本,从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例如,当某种商品短缺时,其价格会上升,吸引更多生产者进入该市场增加供给;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这样,资源自然而然地从低效使用领域流向高效使用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李嘉图说,要遵循比较优势。

这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

大卫·李嘉图,19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学家,出版了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恢复和平的时期,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国际间经济合作氛围良好,英国的经济迅速扩张,国际贸易不断增长
传统的重商主义思想仍然认为一国的财富主要来自于积累贵金属和限制进口,在这种背景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视角。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即使一国在所有生产方面的绝对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高,该国仍然可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效率(即比较优势)最高的商品进行国际贸易,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比较优势”奠定了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马歇尔说,还是让每个人自己决定吧!
马歇尔提出了边际分析法,他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比较每一单位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和价格,直到边际效用等于价格为止;同样,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可以比较每一单位商品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止。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至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被视为经济学经典教材

马歇尔生活的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正是第二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加速,市场经济逐步成熟。
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边际成本理论,广泛应用于需求分析、生产决策和市场均衡等研究中,是企业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有效决策工具,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列宁说,大家还需要“计划一下!
列宁于1906年在《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书中提出了“计划经济”概念,它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
注:列宁是学法律的,因为他提出“计划经济概念,本文把他视为“经济学家”。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9至20世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者,“列宁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者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性经济、命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指政府作出所有关于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和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一种体制。

“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列宁

计划经济中,政府拥有相当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也拥有大多数行业企业,并指导其生产经营;政府成为大多数工人的雇主,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计划经济中的政府决定社会的产出如何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进行分配。

计划经济学(economics of planning, planned economics)是研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自觉调节使社会再生产过程按比例发展的原理和方法的经济学科,包括国民经济计划的理论和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律以及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02
生产方式与效率

(How to produce?)

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涉及如何生产商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成本和效率水平。

经济学关注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

这个问题涉及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马尔萨斯说:控制人口!

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长会对资源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压力。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被誉为人口学之父,他出版了《人口论》(1798年)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认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以几何级数(指数)增长的,而粮食和其他资源的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线性)增长。

这意味着,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增长最终会超过资源供给,导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和社会动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尔萨斯提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两类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预防性抑制和积极性抑制。

预防性抑制包括推迟结婚、节制生育等措施,以减少出生率。

积极性抑制则包括战争、饥荒、疾病等自然或人为灾难,通过提高死亡率来减少人口数量。

马尔萨斯更倾向于预防性抑制,认为这是更加人道和理性的解决方案。

关于控制人口的经济思想,其实中国才是最早的提出者,也践行最彻底的国家。

战国时期的韩非最先明确表示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蠹》

马尔萨斯同时期的乾隆帝在耄耋之年的也表达过他对人口增长太多的忧虑。

“朕查上年(1790年)各省奏报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乾隆

另外,还有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落实了马尔萨斯的经济思想,即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缓解资源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索洛说,要依赖技术进步!

他认为长期增长的唯一因素是技术进步!

罗伯特·索洛,20至21世纪美国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贡献卓越

索洛在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指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

他的模型强调,虽然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可以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这两者的边际收益递减效应会使经济增长逐渐停滞。

相反,技术进步是唯一能够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因为它能够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资源的增加,更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技术进步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索洛

罗默说,要靠知识和创新!

他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当增加研发投入!

保罗·罗默,依然在世的美国经济学家,曾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任教。
罗默在其内生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和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罗默的理论核心在于知识和创新的内生性。
索洛将技术进步作为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而罗默认为,知识和创新不是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的投资和政策决定的。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罗默提出知识溢出模型,揭示了知识的积累和扩散过程。
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非排他性,这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被其他企业共享,从而带来整个经济的增长。
03
分配与公平性

(For whom to produce?)

如何进行收入分配?

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该如何在社会中分配是济学第三个基本问题。

这关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社会财富和资源如何在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分配,是许多经济学理论和政策讨论的重点。

市场机制、政府干预、税收和再分配政策等都与这一问题相关。

马克思说,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消除剥削!

卡尔·马克思,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动力,但这也导致了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

资本积累的过程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积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工人的持续剥削。

资本是死劳动,它只有吸吮活劳动,而且吸吮得越多,它自己就越活。——马克思

马克思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让劳动者获得劳动的全部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由全社会所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不是资本家的私人利益。

马克思认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可以彻底消除剥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的思想也影响了现代福利国家的政策设计。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中期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调节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这种政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马克思对收入不平等的批判,试图通过制度改革缓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矛盾。

凯恩斯说,需要政府干预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就业和再分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诞生。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

凯恩斯的理论核心在于总需求管理。

他认为,总需求不足(即社会购买商品的能力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通过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实际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政府干预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

库兹涅茨说,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这样,经济发展会自然影响收入分配!

西蒙·库兹涅茨,20世纪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以其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研究方面的贡献而闻名

库兹涅茨在其研究中提出,收入不平等在经济发展初期会增加,但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渐减少,这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可以改善收入分配,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社会公平。

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设是,随着一个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初期的工业化过程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因为新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通常高于传统农业部门。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高收入的工业和服务部门,收入不平等开始减少。

最终,社会福利政策和收入再分配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

04 结语

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经济学中关于资源配置、生产决策和财富分配的基础讨论,众多经济学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形成了今天经济学中精彩纷繁的内容,但任何回答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真理,最终都需要我们通过具体实践去验证。

经济学理论没有“万金油”,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需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

经济学也没有“圣经”一样的标准内容,因此大家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明确,到底学的是“谁家的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通才讲堂.《经济学里最重要的3个问题

如想获取更多深度内容,欢迎加入“产业规划师”知识星球!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加入!
延伸阅读:
高质量发展的10大产业思维
产业大转移之后,迁出国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简述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历程与影响
盘点黄奇帆的产业经济观点
10个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
产业链政策: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到底什么是“产业政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
“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是一回事吗?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基本分类
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的分类和统计
再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我们该如何修炼“产业链思维”?
什么是产业链?如何绘制一张产业链图谱?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请点右下角在看

产业规划师
有恒产者有恒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