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
核桃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的文章,请对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What to produce?)
即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
社会和企业必须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确定哪些商品和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个问题涉及到资源的最佳利用、机会成本以及供需之间的平衡。
亚当·斯密说,让“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即自由市场经济。
我们每天所需的晚餐,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亚当·斯密
斯密认为,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商品的稀缺性和生产成本,从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例如,当某种商品短缺时,其价格会上升,吸引更多生产者进入该市场增加供给;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这样,资源自然而然地从低效使用领域流向高效使用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李嘉图说,要遵循比较优势。
这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即使一国在所有生产方面的绝对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高,该国仍然可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效率(即比较优势)最高的商品进行国际贸易,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比较优势”奠定了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至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被视为经济学经典教材。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9至20世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者,“列宁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者。
“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列宁
计划经济中,政府拥有相当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也拥有大多数行业企业,并指导其生产经营;政府成为大多数工人的雇主,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计划经济中的政府决定社会的产出如何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进行分配。
(How to produce?)
即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涉及如何生产商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成本和效率水平。
经济学关注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
这个问题涉及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马尔萨斯说:控制人口!
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长会对资源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压力。
他认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以几何级数(指数)增长的,而粮食和其他资源的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线性)增长。
这意味着,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增长最终会超过资源供给,导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和社会动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尔萨斯提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两类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预防性抑制和积极性抑制。
预防性抑制包括推迟结婚、节制生育等措施,以减少出生率。
积极性抑制则包括战争、饥荒、疾病等自然或人为灾难,通过提高死亡率来减少人口数量。
马尔萨斯更倾向于预防性抑制,认为这是更加人道和理性的解决方案。
关于控制人口的经济思想,其实中国才是最早的提出者,也践行最彻底的国家。
战国时期的韩非最先明确表示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蠹》
与马尔萨斯同时期的乾隆帝 在耄耋之年的也表达过他对人口增长太多的忧虑。
“朕查上年(1790年)各省奏报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乾隆
另外,还有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落实了马尔萨斯的经济思想,即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缓解资源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索洛说,要依赖技术进步!
他认为长期增长的唯一因素是技术进步!
索洛在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指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
他的模型强调,虽然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可以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这两者的边际收益递减效应会使经济增长逐渐停滞。
相反,技术进步是唯一能够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因为它能够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资源的增加,更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技术进步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索洛
罗默说,要靠知识和创新!
他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当增加研发投入!
(For whom to produce?)
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
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该如何在社会中分配是经济学的第三个基本问题。
这关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社会财富和资源如何在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分配,是许多经济学理论和政策讨论的重点。
市场机制、政府干预、税收和再分配政策等都与这一问题相关。
马克思说,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消除剥削!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动力,但这也导致了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
资本积累的过程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积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工人的持续剥削。
资本是死劳动,它只有吸吮活劳动,而且吸吮得越多,它自己就越活。——马克思
马克思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让劳动者获得劳动的全部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由全社会所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不是资本家的私人利益。
马克思认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可以彻底消除剥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的思想也影响了现代福利国家的政策设计。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中期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调节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这种政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马克思对收入不平等的批判,试图通过制度改革缓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矛盾。
凯恩斯说,需要政府干预。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就业和再分配!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
凯恩斯的理论核心在于总需求管理。
他认为,总需求不足(即社会购买商品的能力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通过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实际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政府干预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
库兹涅茨说,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这样,经济发展会自然影响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在其研究中提出,收入不平等在经济发展初期会增加,但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渐减少,这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可以改善收入分配,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社会公平。
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设是,随着一个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初期的工业化过程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因为新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通常高于传统农业部门。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高收入的工业和服务部门,收入不平等开始减少。
最终,社会福利政策和收入再分配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
04 结语
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经济学中关于资源配置、生产决策和财富分配的基础讨论,众多经济学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形成了今天经济学中精彩纷繁的内容,但任何回答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真理,最终都需要我们通过具体实践去验证。
经济学理论没有“万金油”,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需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
经济学也没有“圣经”一样的标准内容,因此大家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明确,到底学的是“谁家的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通才讲堂.《经济学里最重要的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