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啥?30岁程序员感觉身体被“堵住”,这种病让人变丑变笨,还可能引起猝死

健康   2025-01-14 18:51   浙江  

点击上方“杭州市中医院”,可以订阅哦!~


“医生,我最近几天,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每天心情都很沉重,尝试了各种方法,吃蔬菜水果到喝蜂蜜水,甚至还吃了那些号称能迅速见效的药物,但似乎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每天都很焦虑,工作时也变得总是分心,心里总有一块石头压着,堵得慌。”



30岁的小陈是一位996的IT工作者,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不仅加班是家常便饭,甚至连一日三餐也不能准时,每天不仅长期久坐,还缺乏运动。


因此,排便不通畅比脱发、发胖先来了。




如何判断便秘,有新方法


最终,小陈在同事的鼓励下请了一天假来到我院脾胃病科就诊。


医生首先为他解决了体内堆积已久的宿便,小陈一下子轻松了不少,随后又为其提供了专业建议和一套治疗方案,包含饮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运动计划,要求小陈每天在工作时间站立30分钟,回家后慢跑15分钟。


医生还发现小陈上厕所时喜欢玩手机刷视频,每次在厕所都要呆上30分钟,因此特意强调了一定要杜绝电子产品进厕所,同时还对排便姿势进行了指导。



最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为其开具了健脾理气、润肠通便的中药方剂。经过半个月的调理,小陈的排便目前已有明显改善。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负担加重、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影响,如今,便秘已经成为了危害我们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如何判断便秘,有新方法


便秘是一种消化系统的问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硬。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持续6个月以上即是慢性便秘。

由于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排便频率在1天3次至3天1次都属于正常状态。因此,尚需根据固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粪便的性状和硬度以及排便难易程度等综合判断。


正常大便的形状和软硬度类似香蕉,可以根据“布里斯托分类法”判断自己的大便是否健康。



虽然偶尔便秘不算大问题,但长期便秘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继发肛裂、痔疮、腹痛,增加肠癌患病风险。





一个长期便秘的人会“得到”


近日,有研究发现,长期便秘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肠道功能和大脑功能可以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可通过炎症反应等影响中枢神经并对其造成损害。



此外,在一项1294例心源性猝死的回顾性分析的研究中,排第三的诱因就是便秘及排便,达到77例。



是不是从来都没有预想过,排不出便的危害居然会有这么大,毕竟,对于排便困难,许多人都羞于启齿。


通过研究人员描述便秘的情景其实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引起猝死:屏住呼吸、使劲用力、双手紧握……这个过程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同时血管压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甚至会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冲进血流,堵塞血管,最终引发急性心梗,出现猝死。





不是小问题,怎么让便便排得通畅


许多人还有借助泻药或开塞露等药物来缓解便秘的情况。但这两者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时间长了,如果不用,更加无法进行自主排便,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


解决便秘更要从日常着手,养成自主排便的好习惯。


➤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可降低便秘的发生风险。


➤充足饮水

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是预防便秘的关键。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成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尤其是在运动或天气炎热时,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晨起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规律运动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运动还有助于增强身体整体健康。对于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群,可选择步行上班或利用午休时间散步等方式来进行轻度运动。



➤定时排便

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助于建立规律的肠道活动模式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尝试排便,如晨起后或饭后半小时,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逐渐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在排便时分散注意力,如刷手机或读书看报。


如果出现持续便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改善症状,避免自行用药增加机体负担。



指导专家简介


 王小奇

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

市级名中医,教授。行医30余年,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黏膜保护和炎症性肠病颇有研究,擅长慢性腹泻、慢性肝病、胰腺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方法诊治,尤其是消化系统危重疾病、疑难疾病的诊治,熟练开展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门诊时间:

武林院区:周一、三、周四上午


 叶蔚

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

杭州市第七批市级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世中联消化病专家委员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及胆胰疾病的诊治,擅长胃肠镜诊断与治疗。


门诊时间:

武林院区:周一下午,周三、四、六上午

丁桥院区:周五上午

国医馆:周三下午


杭州市中医院 · 脾胃病(消化)科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杭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全国名老中医俞尚德传承工作室和国医大师徐经世工作站负责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创新团队(中西医结合胰腺炎)成员单位。科室拥有中医、 中西医结合、西医三支力量,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消化病诊治中心,现有医师27人;科室拥有奥林巴斯CV-290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设备,擅长诊治各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息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及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开展各种消化内镜治疗及脾胃病的中医药治疗。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脾胃病科 孙敏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杭州市中医院
传递服务信息,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