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一位多年的老友慌慌张张地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太对劲,排便总是不太正常,而且肚子还时不时地疼。我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赶忙让他来医院做个检查。结果,肠镜检查显示他肠道里长了息肉。好在发现得还算及时,经过手术切除,现在已经慢慢恢复了。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很多人对肠道息肉的症状并不了解,往往等到病情严重了才追悔莫及。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会有哪些提示。![]()
在肠道息肉的诸多症状中,便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信号。很多人在发现便血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痔疮,从而忽略了肠道息肉的可能性。其实,肠道息肉引起的便血与痔疮便血是有区别的。痔疮便血通常是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颜色鲜红,一般附着在大便表面;而肠道息肉便血,血液常与大便混合在一起,颜色可能偏暗,有时还会伴有黏液。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景岳全书》中提到 “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 肠道息肉导致的便血,多与肠道湿热、气虚不摄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肠道息肉长期受到粪便的摩擦刺激,表面容易发生糜烂、出血。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中带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排便习惯相对固定,每天排便的次数、时间都有一定规律。然而,当肠道里长了息肉,这种规律就可能被打破。有的人会发现自己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可能要去好几次厕所,而且每次排便量并不多,总有一种排不干净的感觉;有的人则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原本顺畅的排便变得困难,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肠道息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导致肠道的排空和吸收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认为是饮食不规律或者压力大导致的。但如果这种排便习惯的改变持续了一段时间,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改善,那就要高度警惕肠道息肉的可能了。
正常的大便形状应该是圆柱形,粗细均匀。但如果肠道里长了息肉,大便在通过肠道时,就可能受到息肉的挤压,导致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大便变得细长、扁形,或者出现一侧有凹槽等情况。这就好比一条光滑的管道里有了凸起,水流通过时就会改变形状。![]()
这种大便形状的异常,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也是肠道息肉的一个重要提示。一旦发现大便形状持续不正常,就要及时进行检查。因为肠道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发生恶变,发展成肠癌。肠道息肉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只要我们多留意上厕所时的这些细节,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一旦发现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检查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肠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肠道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