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AID)是一组多样化的疾病,源于免疫耐受和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机制的破坏,其特征是B细胞和T细胞对宿主正常成分的异常反应。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检测去诊断AID呢?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又会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聊聊。
AID的定义:
免疫表现、影响人群等
在自身免疫病的范畴中,最突出的免疫表现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其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女性。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原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常见症状为:桥本甲状腺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见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组织。常见症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APS)、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AID诊断方法:
血清自身抗体检测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LAC、aCL、抗β2GPI;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NA、dsDNA,Sm,低补体;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ANA、SSA,SSB,RF,高球蛋白血症;
• 系统性硬化(SSc):Scl-70;
• 肌炎/皮肌炎(PM/DM):Jo-1;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U1RNP;
• Wegener肉芽肿:c-ANCA;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p-ANCA;
• 类风湿关节炎(RA):RF、A-CCP;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AMA-m2;
• 强直性脊柱炎(AS):HLA-B27。
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
六种可能
受体激动剂:
抗体模拟激素或神经递质的作用,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激活(如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自身抗体模拟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受体拮抗剂:
抗体会与细胞受体结合,但不激活而是阻止正常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如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配体拮抗剂:
抗体与正常配体结合,阻止配体与细胞受体结合,在免疫缺陷的情况下,这种机制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细胞毒性作用:
直接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
中性粒细胞激活:
抗体激活中性粒细胞,间接导致内皮和上皮细胞的损伤;
棘层松解:
某些皮肤病中,如天疱疮,自身抗体可导致棘层细胞间的黏附丧失,使表皮细胞松解。
AID的发病特点:
为何女性多见AID?
80%的自身免疫病患者是女性,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9:1,在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中,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更是高达19:1。
• 在雌性个体中,雌性个体都会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ist与其结合的蛋白质组成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失活整条X染色体,为了使其X染色体的基因表达量与雄性相当;
• Xist与81种蛋白质结合,有几种Xist结合蛋白是自身抗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中发现Xist RNP复合物可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TLR7、8和9通路。在SLE小鼠实验模型中,复合物能增加自身免疫反应;
• 使用抗原阵列,发现皮肌炎、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人群的血清较正常人血清,与Xist-RNP复合物蛋白抗原的反应性更强,其中16种抗原是疾病标志物。按疾病分组时,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性抗原,其中3种疾病共有的抗原为9种;
• 只存在于雌性个体的Xist-RNP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可能是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的基础。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觉得有用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别忘记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