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何以影响美国政治?写在美国大选之前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学术   2024-11-07 10:10   上海  


编者荐语:

近年来,疫情和中美关系紧张等因素让美国亚裔的政治处境格外艰难。本文聚焦美国政治中亚裔的描述性代表,通过两层级的数据分析探讨了下面这些问题:美国政治中,亚裔内部在政治上足够团结吗?亚裔能否得到其他少数族裔的支持?白人对亚裔候选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进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少数族裔如何在美国政治中获得描述性代表的图景。






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关注+星标 “Political理论志” 

不错过社会科学前沿精彩信息哦

具体操作如右 →



美国政治中的亚裔:如何被代表?

要: 

本文利用2011年至2020年当选的亚裔美国议员的新数据集,结合已有的和新进行的研究,提出并检验了与亚裔美国候选人的本族支持及其对其他种族和族裔群体的跨族群吸引力有关的假设。数据显示,与非亚裔候选人相比,亚裔美国人更青睐本族和其他亚裔候选人,这表明亚裔候选人具有强烈的族裔和泛族裔动机。亚裔候选人具有相对较强的跨族群吸引力,在任何给定比例的参照群体中,亚裔候选人的胜选率都高于黑人或拉美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亚裔候选人在多种族选区的表现最好,因此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应有利于他们的选举前景。这种跨族群吸引力与相对群体地位或威胁相关的动机并无密切联系。


作者简介:

DAVID LUBLIN,美国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府系

MATTHEW WRIGHT,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


文献来源

LUBLIN D, WRIGHT M. Diversity Matters: The Election of Asian Americans to U.S. State and Federal Legislatur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24;118(1):380-400. 

 

本文作者:左为DAVID LUBLIN,右为MATTHEW WRIGHT



一、导言


本文比较重要的概念有两个:亚裔和描述性代表。

亚裔是一个泛族裔的概念,包括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越南裔等等更加具体的族裔群体。而描述性代表,是指少数群体的利益随着群体成员担任政治职务的选举而得到促进——其假设是,人民的利益更有可能由具有共同经历、历史和社交网络的人来表达。

本文试图探索,亚裔美国候选人在什么情况下获胜,以及为什么获胜

我们通过两个现象分析:内部支持和跨族群支持。前者是指亚裔美国选民对亚裔美国候选人的支持——包括候选人所在族裔群体的支持,也包括来自亚裔社区其他族裔群体的“泛族裔”支持。后者则是指来自非亚裔美国选民的支持。

总体上,本文有以下结论:

(1)亚裔美国候选人在其选区内亚裔美国人比例较低的情况下赢得选举的概率高于其他美国少数群体在其群体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的胜选概率;

(2)选区内种族和族裔的多样性越高,亚裔美国候选人获胜几率越大;

(3)亚裔美国社区内部的族裔多样性对亚裔美国候选人选举成功的影响不大。

总体而言,多种族环境为像亚裔美国人这样的少数群体提供了更多的联盟建设机会。同时,本文否定了另一种观点,即亚裔美国候选人特别受益于白人将他们视为“少数族裔模范”并给予支持。此外,尽管亚裔美国人可能更加强烈地支持其族裔,而不是“亚裔”“亚裔美国人”这种更加泛族裔的概念,但后者已经足够作为政治支持的基础。

更概括地讲,这篇文章关注,亚裔美国人这个快速增长、高度多元的群体,是如何克服挑战,进而获得描述性代表的



二、假说的提出


内部支持方面,一个基本的猜想是:亚裔美国候选人将在亚裔选民更多的地方表现出色。但这种关系可能因具体情况而异。本文列出了三种假说:

(1)族裔起源假说(the ethnic-origin hypothesis),亚裔选民更倾向于支持与自己有相同族裔(这里是指华裔、印度裔等更具体的族裔,而不是亚裔这一泛族裔概念)背景的候选人,因此在族裔单一的社区,候选人更容易获胜。

(2)泛族裔假说(the panethnic hypothesis),对于亚裔选民,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支持具有泛亚裔身份的候选人,而非特定族裔的候选人。

(3)非群体中心假说(the non-group centric hypothesis),亚裔选民的支持并不完全基于群体身份,而更关注候选人的政策和能力,因而也会支持非亚裔候选人。

而就跨族群支持而言,因为亚裔选民通常不会占选区的大多数,因此必须探讨亚裔候选人是如何获得“跨族群吸引力”的。本文列出了四种假设:

(1)模范少数族裔假说(the model minority hypothesis):白人选民可能会因为认为亚裔对他们的威胁较小,而更倾向于支持亚裔候选人。

(2)共同少数族裔身份假说(the shared minority status hypothesis):其他少数族裔选民可能会因为与亚裔共享少数族裔身份而支持亚裔候选人。

(3)次优选择假说(the next best choice hypothesis):其他少数族裔选民虽然更偏好自己的族裔候选人,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可能会把亚裔作为次优选择。

(4)非群体中心跨族群支持假说(the non-group-centric crossover hypothesis):选民支持亚裔候选人可能不是基于种族身份,而是因为认为他们的能力和政策与自己的利益一致。


三、数据和方法

本文通过结合全面的整体数据和全国性民意调查,试图更好地理解亚裔候选人在哪些选区赢得选举以及他们的胜选原因。

首先,研究者收集了2011年至2020年间,在33个州的州立法机构选举和联邦国会选举中当选的亚裔美国人的数据。这33个州包括21个亚裔人口最多的州,以及12个黑人或拉丁裔人口较多的州,以便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进行比较。研究者还收集了这些当选者的族裔背景信息。这些数据来源多样,包括《全国亚太裔美国人政治年鉴》、亚太裔美国国会研究所、各州亚裔立法者联盟的资料,以及立法机构网站上的照片和个人简历。

研究者将这些立法者的种族和族裔数据与美国社区调查(ACS)的选区人口数据进行匹配,ACS比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更能跟踪快速变化的亚裔人口状况。虽然大多数州在整个十年间使用了相同的选区边界,但有些州在十年中期进行了边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尽量使用ACS数据,但当数据不可用时,他们放弃了相关观察结果。

为了获得个体层面的证据,研究者还参考了两项全国性民意调查。第一项是2016年大选前的全国亚裔美国人调查(NAAS),该调查采访了2787名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亚裔美国成年人,并分别采访了大约500名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受访者。第二项是研究团队在2021年9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该调查针对美国六大主要亚裔族群(包括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的1000名成年人,以及大约500名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受访者。

这些数据来源相辅相成。整体数据提供了亚裔候选人在哪些选区赢得选举以及这些选区的人口构成的详细图景。然而,这些数据的局限在于其仅为观察性数据,无法得出强有力的因果推论;它们主要关注选举的胜者,而无法展示这些候选人击败的对手及其竞选策略。相对而言,民意调查数据虽然牺牲了对全局的把握,但通过实验设计,能够更好地识别因果关系,深入分析个体层面的动机,并专注于受访者对潜在候选人的评价,而不是仅仅观察选举的胜者,从而避免了整体数据所面临的某些偏差问题。


四、亚裔美国议员概览

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2011年-2022年间,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州和联邦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性。

亚裔美国人在州众议院的人数从2012年的70人(占2.2%)增加到2020年的114人(占3.2%),亚裔美国人在州参议院的人数从2012年的29人(占2.2%)增加到2020年的45人(占3.4%)。尽管如此,这一比例仍然低于亚裔在这些州的人口比例——7.4%。

按选举年份和党派划分的亚裔美国议员

各州之间表现差异很大。夏威夷是唯一的亚裔占多数的州,亚裔得到了持续的过度代表,然而其代表比例在过去十年间有所下降(从2012年的54%到2020年的32%)。而在加州,亚裔人口占17.1%,该州也具有最多的亚裔州议员(14名,占11.7%)。而阿肯色州、特拉华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罗德岛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在整个十年期间没有选出任何亚裔州议员。另外,11个亚裔人口不足5%的州(如佐治亚州)也选出了至少一名亚裔州议员。

夏威夷在2010年代实现了亚裔持续过度代表,这在美国是独一份。除了夏威夷州以外,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州在两院都实现了与人口比例相符的代表性。

2020年大选后亚裔州议员占亚裔的比例

日裔美国人占亚裔总人口的6.4%,在州立法机构中数量最多,但其人数在过去十年有所下降。华裔美国人(占23.2%)的代表人数仅次于日裔,在加州、夏威夷、伊利诺伊州和马萨诸塞州表现较好。印度裔美国人的代表人数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四倍,主要分布在密歇根州、北卡罗来纳州和纽约州。菲律宾裔、韩裔和越南裔的州议员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总体代表性较低。菲律宾裔在2010年代的州议员人数从14人增至18人;韩裔从11人增至16人;越南裔则从1人增至10人。

按种族和年份划分的亚裔美国州立法者

近90%的亚裔州议员是民主党人,从2011年的87人增加到2020年的142人。共和党亚裔议员的数量也从12人增至17人,但在所有亚裔议员中的比例从12.1%降至10.7%。在24个选出亚裔州议员的州中,有11个州没有选出任何亚裔共和党人。尽管加州民主党占主导地位,但亚裔共和党人的比例在过去十年间从0%上升到29%。

而在联邦层面,亚裔美国人在众议院的比例从2.0%增长到3.4%,而参议院的亚裔议员从1名增加到3名(2016年),之后因卡马拉·哈里斯成为副总统而减少至2名。直到2020年,才有两名共和党人亚裔成功当选。


五、解读亚裔美国人的政治成功:内部支持


整体数据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2020年大选后,亚裔人口比例越高,亚裔候选人赢得选举的可能性就越大。下面这个图展示了夏威夷州和其他32个州的亚裔议员比例和人口比例之间的关系,基本支持了“人数越多,力量越大”的观点。亚裔人口在30%~40%范围内时,亚裔候选人的当选比率开始显著增加;但在亚裔比例达到50%~60%的时候,反而发生了异常的下降,这可能是样本量太小造成的。

按纯亚裔或亚裔混血人口划分的亚裔美国州立法者百分比


无论如何计算亚裔人口比例,在夏威夷州以外,亚裔在立法选区中几乎从未形成多数,最多只有六个州立法选区和一个国会选区中亚裔占多数。与非裔和拉丁裔不同,亚裔的选区大多数并非有意创建的“亚裔多数”选区,亚裔候选人主要在亚裔并非多数甚至少数的选区中获胜。此外,亚裔选民的公民身份率和投票率较低,这意味着亚裔选民在数据中的比例可能被高估。

我们继续对2011至2020年间33个州的州立法席位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主要探讨了区级人口统计数据对亚裔候选人当选几率的影响。分析使用了多层次逻辑回归模型,并通过随机效应处理了误差聚集问题。分析表明,无论使用哪种人口比例测量方法(亚裔总人口、成年亚裔人口或亚裔成年公民人口),亚裔人口比例与亚裔候选人当选几率之间都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下面这个图进一步展示了根据不同亚裔人口比例计算的亚裔立法者当选的概率。
亚裔人口比例和亚裔州议员的估计概率,在夏威夷州和其他32个州。
其中,VAP是亚裔总人口,CVAP是符合投票年龄要求的亚裔人口

我们还通过使用Herfindahl指数来衡量亚裔社区的多样性(从完全同质到最大多样化),研究发现,亚裔社区的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影响亚裔候选人的当选几率,而如果有的话,亚裔社区内部的多样性可能会略微提高当选几率,这与某些理论认为多样性阻碍亚裔当选的观点相悖。

排除夏威夷的跨族群或族群内多样性对亚裔美国人州议员选举影响的随机效应逻辑回归模型


这就是说,尽管亚裔社区内部存在不同的民族身份和国家关系,甚至他们的原籍国之间存在敌对关系,但所有这些并没有阻碍“泛亚裔”身份的形成。研究表明,年轻一代和非第一代的亚裔美国人更可能认同这种“泛亚裔”身份,而这一身份认同可能在选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亚裔候选人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个体层面的证据


当我们考察亚裔美国选民的偏好时,这些模式是否依然成立?图6展示了2016年NAAS和我们2021年调查中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情况,问题内容如下:“考虑到下届国会和应当被选上的人,请告诉我以下陈述有多重要。”随后,受访者依次被问及他们对自己种族/族裔群体、女性、自身的党派认同以及“国会中那些代表我最关心问题的人的看法”。为了增加一个有趣的变化,在两项调查中,亚裔美国受访者被随机提示,考虑他们自己的族裔群体或“亚裔美国人”,从而可以干净利落地测试这两类群体的相对支持度。

尽管两次调查相隔五年,且在样本和调查方式上存在差异,但结果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一致性。这说明亚裔选民的偏好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调查显示,亚裔选民总体上支持在国会中增加更多的描述性代表,即与他们种族或族裔相同的代表。相比之下,亚裔选民对描述性代表的支持与拉丁裔选民类似,但不如非裔选民那么强烈。

各群体对国会中不同类型代表的偏好,置信区间为95%

其次,所有受调查群体更倾向于实质性代表,这意味着他们更看重候选人在党派和具体议题上的立场,而不仅仅是种族或族裔背景。这表明选民在选择代表时,更关注候选人能否代表他们关心的具体政策问题。

第三,亚裔选民在对国会议员的支持上,并不明显区分“亚裔美国人”身份和具体的族裔背景(如华裔、韩裔等)。在2016年和2021年的两次调查中,亚裔选民对这两类代表的支持率几乎没有差别,甚至在2021年的调查中,选民对泛亚裔身份的候选人的支持率略高于具体族裔背景的候选人。这一发现支持了研究中的泛族裔认同假设,即亚裔选民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更广泛的“亚裔美国人”群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族裔背景。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还设计了一项嵌入式实验,要求亚裔选民评价假设的美国国会候选人。在实验中,候选人的种族或族裔背景被分为九种可能的组合,包括六个亚裔族裔组、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同时,还随机赋予这些候选人泛族裔身份标签(如“亚裔美国人”或“非裔美国人”)。结果显示,亚裔选民普遍倾向于支持亚裔候选人,无论这些候选人是否来自选民本身的族裔背景。这意味着亚裔选民在政治上有明显的群体中心偏好,并且愿意支持来自其他亚裔族裔背景的候选人,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族裔背景的候选人。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亚裔美国人在政治代表的选择上展现出对泛亚裔身份的支持倾向,且这种支持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族裔背景。这种趋势反映了亚裔选民在美国政治中逐渐形成的泛族裔认同,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在代表选择时更加关注候选人的政策立场和党派认同。

按候选人的种族/民族划分的亚裔选民候选人偏好



六、解读亚裔的政治成功:跨族群支持


整体数据

亚裔美国候选人在选举中通常能在亚裔选民比例较低的地区取得较好表现:黑人和拉丁裔候选人至少要拥有其群体多数(或接近多数)才能在大多数地区赢得选举,而亚裔候选人在亚裔选民比例未达到多数时就可能获胜。

研究发现,当亚裔单独或与其他族裔组合在一起占人口比例超过41%时,亚裔候选人的胜选几率显著上升。当达到投票年龄的纯亚裔占比超过33%时,这一几率也会增加,而在夏威夷地区这一比例为40%。此外,当达到投票年龄的亚裔比例达到20%时,亚裔候选人有约1/7的机会胜选;当这一比例达到25%时,胜选几率上升至1/4。相比之下,包含大量非公民的亚裔总人口比例或投票年龄人口比例较高时,亚裔候选人的胜选几率略有下降。

达到投票年龄的人口比例分组的亚裔、黑人或拉丁裔议员的获胜概率


尽管亚裔美国人在族裔上内部差异显著,亚裔候选人在跨族裔支持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种族多元化程度较高的选区中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在种族多元化指数超过0.6的选区中,亚裔候选人的胜选比例远高于在族裔较为单一的选区中。这与“模范少数族裔假说”相矛盾,后者认为亚裔候选人在白人主导的选区表现更好。而研究结果支持了“共享少数族裔身份假说”和“次优选择假说”,表明亚裔候选人在多族裔混合的选区中表现更好。

2020年,按选区多样性划分的亚裔议员百分比,不包括夏威夷

为进一步探讨这一现象,研究使用了多层次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亚裔候选人在不同族裔组合选区中的表现,结果显示种族多样性对亚裔候选人胜选有显著影响。在种族多样性从0.25上升至0.55时,亚裔候选人胜选的概率增加了72%,从0.58%上升至1.00%。这一发现表明,亚裔候选人在不属于任何单一族裔的选区中更有可能获得胜选机会,而不是在由白人或其他少数族裔占多数的选区中表现出色。此外,进一步的模型分析表明,亚裔候选人的成功与选区中任何特定族裔群体的比例增加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选区整体的种族多样性相关。

亚裔美国候选人获胜概率和族群间多样性的关系,置信区间95%


总体来看,亚裔美国候选人的成功更依赖于选区内的种族多样性,而非单一族裔的支持。这一发现支持了关于亚裔候选人在多族裔背景下获得更多选举机会的理论,而不是亚裔候选人因被白人视为“模范少数族裔”或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制衡而在白人主导地区表现更好。

个体层面的证据

通过2021年在线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亚裔美国候选人在不同种族或族裔选民中的吸引力。研究使用了一个候选人选择的情景模拟,来衡量选民对各种族裔候选人的支持程度。调查涵盖了白人、黑人和拉丁裔选民对亚裔、白人、黑人和拉丁裔候选人的支持情况。图表展示了不同族裔选民对不同族裔候选人的支持均值。支持度的评分范围从0(完全不支持)到3(完全支持)。图表中的条形图展示了各种族裔选民对不同族裔候选人的支持程度,揭示了各个组合中的支持差异。

按候选人种族/民族划分的非亚裔选民偏好

可以看到,亚裔美国候选人在白人、亚裔和拉丁裔选民中普遍获得较高的支持。特别是,白人选民对亚裔候选人的支持比对其他少数族裔候选人的支持要高。这一发现部分支持了“模范少数族裔假说”,即白人对亚裔美国候选人表现出较强的偏好。此外,黑人和拉丁裔选民对亚裔候选人的支持可能与共享的少数族裔身份有关,这为“共享少数族裔身份假说”提供了支持。这表明这些选民可能会优先支持具有相似少数族裔背景的候选人,而非他们自己族群的候选人。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趋势,但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族裔间的支持差异并不显著或统计上不显著。这意味着,尽管存在一些支持亚裔候选人的偏好趋势,但这些差异在统计上并不强烈。

综上所述,与族群支持的证据相比,这项研究表明交叉支持的情况更符合“非群体中心跨族群支持假说”。这意味着在考虑候选人和选举背景的其他信息时,各族裔选民之间的支持差异并不显著,支持程度更多地受到候选人背景和选举情境的影响。总体来看,亚裔美国候选人在多元化选区中可能表现更好,黑人和拉丁裔选民对亚裔候选人的支持可能受共享少数族裔身份的影响。


七、结论


在总体数据层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尽管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大多数地方未能实现与其人口规模相符的描述性代表性,但他们赢得选举所需的亚裔人口比例低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其次,选区的族群越多元,亚裔美国候选人获胜的概率越大。第三,亚裔内部的族群多样性对亚裔美国人的选举成功没有影响。

个体层面的证据进一步显示,亚裔美国候选人获得的泛族群支持超出了他们自身族群的界限,这种支持反映了群体中心动机。虽然实验控制了候选人的政策立场和能力,但亚裔候选人在白人选民中的表现并不突出,所有种族群体对亚裔候选人略有偏向,但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亚裔候选人的跨族群支持更多地与其他政治属性相关。

研究的广泛意义在于,亚裔美国议员的选举模式与黑人和拉丁裔议员的显著不同。黑人的选举成功主要依赖于其在选区中的多数地位,而亚裔美国人则分布较广,在立法选区中很少形成多数。尽管如此,亚裔美国人在广泛多样化的选区中表现良好,表明他们的跨族群支持不仅限于白人或其他少数族裔,而是与黑人和拉丁裔选民也存在跨族群支持。与黑人和拉丁裔一样,亚裔美国人也面临代表性障碍,但这些障碍的性质有所不同。

总体来看,这项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跨族群投票和泛族群政治支持的力量,通过对亚裔美国人这一快速增长但仍较少研究的群体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如何在不同政治环境中增强少数族裔声音的更广泛理解。


编译|谷伊博
审核|Mono
终审 | Mono
©Political理论志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理论志观点





前沿追踪/理论方法/专家评论

ID: ThePoliticalReview


“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PoIiticaI理论志
搜索“理论志”,发现新学术:十余万社会学人、政治学人、国政学人、政经学人共同关注的学术平台。目前,我们主力追踪全球政治社会、国家理论与政经研究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