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苏洵《权书·子贡》王安石《子贡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07 23:41   山东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之将篡也,惮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节选自苏洵《权书·子贡》

材料三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与夫仪、秦、轸、代①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②曰孔子使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释】①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②矧:况且。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使练兵A搜乘以俟B齐衅C诛乱臣D而定新主E齐必德F鲁G数世之利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吊,文中意思是安慰、慰问,与《陈情表》“形影相吊”中的“吊”意思不相同。

B.肉,解释为吞并,名词作动词,与《苏武传》“杖汉节牧羊”的“杖”用法相同。

C.其,作代词,指代子贡,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的“其”用法不同。

D.“然孔子之贤弟子也”与《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的“然”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因而让他们出兵讨伐鲁国。

B.鲁国危在旦夕,孔子希望众弟子能为国家挺身而出,引发了弟子们的积极响应。

C.苏洵认为,子贡只要游说齐国四家,不必借助齐国以外的势力,就可安齐保鲁。

D.王安石认为,为国解忧是“卿相”的职责,布衣子贡游说各国,不合“颜回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

(2)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

14.针对《史记》记载的子贡游说四国之事,苏洵和王安石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0.CEG

11.A

12.C(“不必借助齐国以外的势力”错,需要鲁国的配合)

13.(1)你们可以把军队全部开向鲁国,迫近边境就停下来。(“悉”1分;“甲”1分;“趋”,1分;句意通顺1分。)

(2)自己祖宗坟墓所在的国家,虽然是君子所看重的,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虽”1分;“为”1分;反问句1分,语意通顺1分。)

14.苏洵:侧重于论述子贡出使四国的必要性,认为子贡只要出使齐国,游说四家,便可保全鲁国;王安石:侧重于质疑《史记》记载的真实性,认为子贡所为与儒家一贯的主张相违背。(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材料二

子贡的那次出使,我认为既可使鲁国保存,又可使齐国不发生内乱,也可使吴国不至于灭亡。为什么?当时田常准备篡夺,害怕高氏、国氏、鲍氏、晏氏,所以派他们带领各自的军队讨伐鲁国。替子贡出个计策,子贡不如到高氏、国氏、鲍氏、晏氏那里表示哀悼,他们一定会感到惊讶并问为什么。那就回答说:“田常派你们的军队来攻打鲁国,我私下哀悼你们将要灭亡。”他们一定追问原因,那就回答说:“齐国有田氏,就像有人养只恶虎一般。你们对于齐国,就好像人的四肢对于身体一样重要。田氏想要吞掉齐国很长时间了,然而不敢实现他的野心原因,就是惧怕你们强有力的捍卫。现在你们出来攻打鲁国,齐国的身体丢失了四肢,田氏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我看齐国的身体将要被割裂,四肢也要随着死亡,所以表示哀悼。”他们一定惊惧并向我们咨询对策,这时子贡乘机教导他们说:“你们可以把军队全部开向鲁国,迫近边境就停下来。请允许我替你们秘密地去商约鲁侯,来等待田氏叛乱,让鲁君率领他的军队跟着你们一起到齐国去讨伐田氏。”他们惧怕田氏加害他们,势必不能不听。子贡返回就商约鲁侯,鲁君害怕齐军讨伐,势必也不能不听从子贡的计划。因而让鲁国训练士兵、检阅车马来等齐国发生内乱,诛杀乱臣并安定新齐王。齐国一定会感激鲁国,这对鲁国以后几代人都是有利的事。

材料三

《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国家危急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位为什么不出去想办法挽救呢?”子贡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国,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和张仪、苏秦、陈轸、苏代,没什么两样。唉,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我因为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而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一个原因。根据史实来推究,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自己祖宗坟墓所在的国家,虽然是君子所看重的,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呢?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三个原因。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义,但他毕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去的呢。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