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变是常态,不变是变态。
在当前,此话就更有道理了,哪有一篇文不改十遍八遍,哪有一次会不调整七次八次?如果每天疲于应付变化,则很难抽身离开、置身事外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精进能力。所以要主动应变,在强确定性的筹措谋划之后,应对强不确定性的调整变化。
本篇即讲体制内如何根据形势,做好灵敏应变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周折辛苦。
所谓见微知著,就是当你看到了一些可能相关的重大新闻、突发的公共事件、关键的时间节点、领域内的工作突破进展等等,要有敏锐性,想想是不是跟本单位的工作有关联,会不会对本部门的安排造成影响,对自己当前从事的工作是不是有关系,然后要相应跟进或者做出调整、做好应变准备。
用三个事例说明。
举例1(办文)
经常写稿的人对时点、节点、关口很关注。到了节假日,干部大会安排上。到了年底,相关总结会安排上。遇到主题活动,系列会议安排上。
做好日常维护,有提前准备了,大小稿子就不用急就章。定期整理可能要赶的内容,提前把食材备好,用上新鲜的佐料,慢火炖着,等到了时候有人来要,很快端上来,不用费力气。
一次,某同学看关于数字经济技术与监管的新动态,觉得很有启发,做了些内容整理。后来临时接一个大会主旨发言的任务,部门写的四平八稳无甚新意,领导让他再整理一番,等他把这块内容加上后,报上去没有大的改动,就通过了,通过则意味着加的内容得到了认可。
举例2(办会)
会议组织更强调时效和联动。什么是围绕核心、服务大局?体现到日常,前端工作经常就是开会,就要把开会的动机、意图、考虑,尽可能早、尽可能准地掌握到位。有备而无患,谋定而后动。
某年,某地突发大火。由于时值周末,相隔不远,随着火情蔓延和舆论聚焦,某同学在加班时,预感可能会对周一涉及面比较广的大会造成影响。索性提前做了一个改期的方案,又做了一个安全生产紧急会议的方案,给有关部门打了预防针,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当天夜里,变化纷至沓来。由于提前有预备,很快走程序,调整工作及时完成。抢出来的窗口时间,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便利,相应给基层争取到了一些空间。
举例3(办事)
体制内工作,协调占了很多精力。把信息汇总好传递好,把资源聚集好统筹好,都需要耐心决心。要想后期顺利,需要前期扎实,早早着手,以慢制快。
一次,某同学接一个硬活,处理历史遗留投诉。当事人理直气壮,态度强硬。该同学了解情况后,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只能先保持接触。直到有一天,会商另一件投诉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些交叉印证的信息,由此果断跟进,找到了关键的驳回依据。等当事人又气势汹汹上门,不用多解释,几句话就让他软化态度,主动撤回了。
蝴蝶飞过沧海,雨过就会天晴。不管外界怎么波动,养成一种以变应变、看我七十二变的灵敏嗅觉和机动习惯,就可以行稳致远,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