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材料警灯已闪烁在路上。尤其党建口更甚,各种报告、信息、汇报、总结等等,疲于应付、点灯熬油,日夜操劳、魂不守舍。
如何写好这些材料,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紧的是,能不能排开时间、挤出精力,招架各路人马,完成交差任务。所以,写完的优先级在前,其次是要有所舍取,有选择地写好必要的文稿。
本篇续之前《人在体制:当“新材料人”》,继续讲材料人如何在有限空间里腾挪,找到一些能解脱自己、提高效能的路径。主要讲“在特别必要的时候,也要全力高质量完成写作”,是如何实施的。
还是从材料的优先级开始,首先务必要对写作有清醒的头脑,分清轻重缓急、抓住矛盾关键,集中火力完成有分量的撰写,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写好写出光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这样基本上即便有所修改也都是微调,而不必推倒重来了。具体再作扼要提示。
1.关注材料的核心场景
之前有一篇已反复提及。今再次强调,关注核心场景,谁来看、谁来听,以及最重要的,谁来审这材料。要是没找清出发点、落脚点,那就真有可能被反复折磨。
2.关注材料的核心诉求
也就是,通篇想说清什么事,想汇报完成了什么工作,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有的材料体现的工作明显单薄,所以通读完的感觉就是在强行往上凑,凑够字数,堆砌套话。事实上,凑够字数不如凑够逻辑,就是把看似平淡的工作,在道理上先讲通。
道理讲通,也就意味着能够自圆其说了,那么后面的几段就不会那么突兀,这时候可以适当注水以完成要求。如果道理没有讲通,上来就是一阵乱打,让人看的一头雾水,也就容易被打回去、让再修改。
3.关注材料的关键表达
接上条,材料精彩只能在几个关键位置,题目、段首、标题、收尾。这几个地方要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此起彼伏、此兴彼落。题目最关键,要能一眼记住、要尽量出彩。
段首要完整,从何处来,经过哪里,到何处去,把整篇的条与线提炼到位。标题之间要错落有致,也能跟题目或者段首呼应上。收尾同理,与段首遥相呼应,漂亮落笔,狠狠地说服审稿人。
有过几次锻炼后,不说多么精彩,交差总是可以的。也就不会无从入手、下笔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