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一篇,分享朱镕基等老同志是如何驾驭复杂局面、驶过历史险滩的。
2002年11月18日至20日,朱镕基同志赴香港出席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并访问香港。期间11月19日,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发表了讲话,声动香江。
讲话后来收录在《朱镕基讲话实录》,取名为《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B站上有现场视频,感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看看,体制人的宝贵食粮。其中,谈到董特首有关财政赤字的忧虑关切时,朱同志是这么讲的:
“我这两天跟董特首交谈,他是忧心如焚,很担心他这个财政的赤字,如何来解决香港的财政赤字?董特首是费尽了心思。”
……(中间还有一段对赤字问题的认识)……
“但是我绝对不是说,董特首这种戒慎恐惧的心理,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完全正确的,对待财政赤字不可掉以轻心。我也不认为香港的困难,现在已经到底了,同胞们、同事们,没有底呀!要有心理准备,我也不认为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开出一个时间表,把香港的经济问题解决了!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你不但是江湖医生,还是江湖骗子。不可能!现在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有最困难的时候到来,还要进行第二次创业。”
——分割线——
坦率地讲,听朱同志讲话很是享受,凝练扼要、声情并茂、功力非凡、英姿焕发。他用“戒慎恐惧的心理、认真负责的精神”,准确表达出了董特首和特区政府应该保持的工作精神态度。
尤其是“戒慎恐惧”,第一次听到后即去检索,字面意思好理解,原义语出《礼记·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这句话,从朱同志口里讲出来,是稀松平常不过的。他们那一代人,读书还是在解放前,都有古文功底,勤学笃行的清华毕业生朱同志,更是不在话下。放在当下,如能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表达,就已经是及格线以上了。
“戒慎恐惧”是一种敬畏的心态,是一种理性的状态,是在充分估计困难后,依然保持了去面对之的勇气和去战胜之的底气。
这种戒慎恐惧的勇气与底气,既来源于个人持续的道德自律,也是在漫长的实践历练后,依然葆有的对事业的追求与热爱,是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与态度,也是一种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在品读戒慎恐惧的时候,发现这句话还曾经多次体现在一位伟人身上——周恩来总理。比如,1943年4月22日,周总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向干部作报告而撰写的《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中明确提出:“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此后,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反复警示自己、告诫他人:“办事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须谨慎从事”,“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等等。
春风化雨襟怀,雷厉风行手段。两位总理尽管风格各异,但在对待问题与困难,他们有共同的严肃、审慎、认真的态度,如出一辙。
在国庆长假的夜晚,读到他们笔落风雨的文字,听到他们语重心长的讲话,内心升腾的,是由衷的敬佩与仰慕,不由获得的,是延绵的精神与力量。
在讲话结束时,朱同志深情背诵了一段《狮子山下》,……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
戒慎恐惧,无畏无惧,对吾辈、对当下而言,又何尝不应如此?
因为戒慎恐惧,所以无畏无惧。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我们终究无畏无惧。
参考资料:
1.周恩来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
2.朱镕基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3.周恩来“戒慎恐惧”思想的探析,陈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