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的时候,队友带着两个孩子参加了维州的青少年滑雪锦标赛以及晋级后的全国赛。
开始的时候我们心态放得很平,因为今年还没有到出成绩的时候。酒酒几乎是同组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体重也不够。我们告诉自己,今年就是熟悉一下赛制,不管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能接受。为来年再战积累经验就好。
上午的第一项赛事是Alpine GS,高山滑雪。第一轮比赛成绩出来,酒酒排名第六,我们都很满意,小小的憧憬了一下第二轮比赛能再接再厉,争取进前三。结果在终点线上酒酒愁眉苦脸地和队友说,“爸爸,我漏门了。”
“怎么会,怎么会,这个赛道你很熟悉了啊……”
“我滑得太快了……”
那天早上酒酒没有去熟悉场地,因为酒酒和队友都觉得这个赛道又短又平,这个冬天我们每天都要练几次,完全没有问题。所以他们去喝热巧克力了,没想到的是主办方为了合规,多插了3个旗门,旗门间的间距就变小了……
我们都很沮丧,队友也很有压力:要是再坚持一下,让酒酒去熟悉赛道,他也就去了。努力了一个雪季,怎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了呢?
赶紧调整心态,反正还有第二项比赛,ski cross,趣味追逐赛。酒酒的特点是人小,重心低,敏捷度高,特别适合这项“贴地飞行”的赛事。果然,预赛酒酒又名列前茅,排在第七。这一次,酒酒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自豪地告诉队友,“我肯定没有错过旗门。”
但事与愿违,等到公布决赛名单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又没有酒酒,他又又又犯规取消成绩了……原因无他,又是漏门。大家一下子傻眼了,酒酒也很难过。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孩子会怎么想,这还能救一下嘛?
恰好终点的评论员是酒酒的教练,他告诉我们在两轮比赛之间其实有30分钟可以申诉的,如果家长有比赛视频的话就可以推翻裁判的判决。但现在时间已经错过了。是的,缺乏比赛经验的酒酒和队友滑完预赛后找我们去吃pizza了……
队友有比赛视频,跑去找组委会理论去了,结果也自然是没有结果。但事到如今做家长的无论如何也要帮孩子再努力一下,至少不能让孩子连着两次掉到一个坑里,留下心理阴影。就是为了帮酒酒证明他没有漏门,没有犯错也要试一试。
(工作人员说酒酒错过了第三个球门,于是我找出这段视频,证明他没有错过。不过组委会说,这也无法证明视频里是我的孩子啊)
幸运的是,虽然酒酒的个人成绩虽然取消了,但沾了团队的光,作为校队的一员他还是拿了两块银牌,进了全国赛。
原本说好的佛系,比着比着就扔到九霄云外了。过程一波三折,意料之外的挫折接二连三的发生。不知不觉的就变得不淡定,不松弛了。队友的心态有点崩,开始往自己身上揽责:是不是我们更在意一些细节,多做一些功课,就能帮孩子避开各种坑,让孩子付出得到很好的回报呢?
其实我们家不是个例,我们认识的几乎所有的华人家长都很在意细节,提前都把住宿订好,订最近的,比赛前几天去适应场地,不用着急忙慌过来,也能休息好。孩子比赛的时候家长一起聊天,大家讨论的也都是要用什么雪板,穿什么衣服减少风阻,毕竟胜负就在百分之一秒之间。
全国赛是在新南威尔士州的Perisher雪场举行的,因为要带妞妞和闪闪,我没有去。队友特意带上了爷爷陪同,因为要走8小时的山路才能到。
他们是提前三天到的。进行了两天的适应性训练。比赛那天还专门请了一个当地的教练带着踩场,不曾想还是出了意外:教练带着酒酒和他的队友们看完前半段,说“酒酒先走”,结果酒酒完全没有回头,一路滑过了终点线,没有听教练讲解看后半段要怎么滑。
结果还是好的,酒酒拿了追逐赛的个人第七和高山滑雪的第十七,也收获了一银一铜两块团体奖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漏门,这个坑算是爬上来了。
但队友说这并不是他和酒酒的最大收获。他们的最大收获,是再一次认识了充满了松弛感的Bill同学。
Bill是另一个校区的孩子,和酒酒他们在校队的同一个组里,平时没有什么交集。我们只是碰巧和Bill的父母在雪山上一起吃过饭,知道他们都是工作繁忙的医生,家也住在很远的郊区。他父母都热爱运动,冬天滑雪,夏天冲浪。
这次全国赛,Bill的妈妈去悉尼参加研讨会去了,他爸爸在比赛的前一天才从家里开车出发,开了一天的车,晚上11点半才到。
除了画满涂鸦的的头盔明显是自己的,Bill的雪板、雪服都是现场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做爸爸的太粗心,走的太急所以没有带。然后因为头天睡太晚,比赛前Bill一直歪在一边休息,坐在雪地上画大字。他爸爸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把队友看得目瞪口呆,在心里嘀咕:这后勤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也太不放在心上了,怕是来打酱油的吧🤣。忍不住跑过去帮Bill带好头盔,交代说“no helmet,no run"。
结果在比赛时,Bill反而没有一点紧张感,很自信的完成了所有的比赛。他和酒酒一起拿了一块团体银牌、一块团体铜牌,他在技巧赛里还做了一个360度跳,又拿了一块个人铜牌。
他不是最后的冠军,但所有人都被他身上特有的自信和松弛的气质所吸引。似乎所有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在他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哪怕最后一个到,没有自己熟悉的装备,没有适应场地,这些足以让别的孩子紧张,发挥失常的事情甚至都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压力。他来了,他滑完他的比赛,并且拿到他能拿到的名次,仅此而已。
我想Bill从容和松弛大约来自于他父母的言传身教。Bill父母都是全职的医生,工作特别忙。他们不像一些别的家长可以自由的安排工作的时间和场地。作为医生他们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不能关掉诊所,推掉病人,只能在赛前的最后一天才开一整天车赶到山上。他们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的态度和方法,一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很多的启示和引导吧?
做家长的付出的越多,精益求精的做好每一步准备工作,追求细节,难免会对结果越来越在意起来。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就会影响孩子的发挥和成绩的时候,就已经掉进了太在意结果,唯胜负论的怪圈。这时候再跟孩子说放松,不要有压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做实质就是把孩子推到他承压能力极限,让他失去了平常心和松弛感。
滑得好是一回事,比赛能赢是另一回事。孩子的能力所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家长一定要给足孩子这个区间,他们才能平常心地对待输赢,在失败中积蓄勇气。
成长和进步也不是一瞬间的突变,而是让孩子可以在更长的时间线里,努力跨进下一个区间。
家长过多的参与,往身上大包大揽,实际上是越俎代庖,侵蚀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比赛就是孩子的比赛,和家长多做了什么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只是去促成这个事情,孩子才是比赛的主角。该犯的错误,就让孩子去犯,有失败才有成功,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
在比赛的过程中,可能我们自己想赢的心都超过了孩子,一旦“想赢”的诉求变成是家长的,我们给孩子(过量)的支持,一定会变成孩子的负担。
如果后面5年、10年都要跟着孩子跑、做后勤团,家长必须先松弛下来,过度的投入,一直冲刺、高度紧张,不说孩子了,我们自己也受不了,什么付出都不应该是一头猛扎进去。
就像为什么很多人后面赶不动了,躺平了?今天付出100%,倾尽全力,明天我累了,躺平。人的精力、热情、财富、时间都是有限度的,适度才能持久。
什么样的支持才算“适度”?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会想:如果能有条“线/限”就好了,我们努力到这个“限”就停,否则真是永远没有尽头、无限责任制了......
想要孩子自信和从容,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作为父母我们接人待物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处理事情和压力的方式都会通过某种方式传导给我们的孩子。孩子通常不会按照我们规划的方式去成长,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是有独立人格和处事方式的个体。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把自己摘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支持者,在能力和资源所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一个学习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自己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后再说一句,你表现得很好,爸爸妈妈都为你感到骄傲,就够了。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