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说法,有一种被突然点醒的感觉:
其实并没有青春叛逆这件事的,只是一些矛盾在孩子自我确立后才爆发。儿童期更多的是无措。
我回想一下,真的就是这样。
出现激烈反叛的孩子通常是一直以来错误家庭教育的集中爆发。家庭的矛盾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从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幼年的他们对大人太过依赖,不敢反抗。
在青春期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之后,他们能够发声,开始选择不同的方式反馈这些问题,这些矛盾在他们的自我确立后才会爆发显现出来。与其说孩子在反抗,不如说他们在觉醒。
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反常行为只是荷尔蒙在作祟,单纯地把孩子的叛逆和青春期画上等号,这或许是我们对于青春期最大的误解。
认为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觉得孩子叛逆,其实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曾经什么事情都听我们都乖孩子现在开始想要听自己的了,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
但实际上,青少年如果要成功迈向成年的下一步,就应该反抗。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过渡期可能更准确地被理解为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叛逆,只是看起来表现出来与反抗有关。
在这个困难的“自我塑造”阶段,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定位,包括:
通过将自己与父母分开或区分,找到一种新的、不那么幼稚的身份;
重新定义自己,使自己更加独立于家庭及其现在的规则,以便做出自己不那么受限制的决定;
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活动和观点来更新和升级他们的自我形象,以确定他们在社会中属于哪里。
我前阵子看一本关于青春期的书,其中一个观点让我特别感同身受,它说,女孩的青春期表现会和母亲有更多的对抗,因为她和母亲更像,曾经有多么亲密,现在就有多么迫切地希望自己独立于母亲,显示“我和你不一样”!
虽然她们在行为和意识上会将我们“推开”,但此时的她们内心是非常需要父母的爱和支持的。
当你的女儿关上门,说你走开,她实际上希望的是,你仍然为她守候,比如给她留下字条,或者送她去参加聚会,而不是真的走开。她们仍然像小时候一样,需要确信我们的爱。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将孩子不愿意沟通,或者恶语相向的行为当作单纯的反叛期,而是要将这些当作亲子关系的一声警钟。孩子所谓的叛逆期是希望你听到他的声音,曾经的他们可能没有办法,但是现在的他们开始发出信号,这说明我们需要做出改变了,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这里分享3个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中的小故事,我觉得它们就是孩子在童年时代经历长期的“打压”、“恐惧”、“忽视”后,在青春期爆发出来的后果:
要么出口向内,抑郁,要么出口向外,不计后果地反抗。
打压
李悠扬高中时抑郁在学校操场上割腕被救了回来之后,高中班主任不敢让她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于是她办理了退学,一直到现在21岁,仍然在治疗自己的抑郁症。
在这期间一直是她妈妈陪着她去上海治疗,但是她的坏情绪来源也一直是她的妈妈:作为教师的妈妈,对她满满掌控欲,总是希望悠扬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把她“扳回来”。
对于悠扬的情绪,父母也是习惯性的忽视,他们觉得悠扬是在故意有轻生的想法,是在故意选择悲观的人生:“你这个念头,你觉得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你想了,你不由自主想了,你赶紧给它调整过来。”
与悠扬在医院门口发生争执后,悠扬习惯性的选择沉默,她似乎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质疑和否定。母亲却愤怒地认为这是不尊重她的表现:“父母是天,悠扬。如果父母做出一点点的东西都感觉父母有情绪,那父母得低成啥样才能在这个家里往前走路。”
最后悠扬选择道歉。
在心理咨询时,悠扬说自己很害怕妈妈生气。她的焦虑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她不知道怎么反抗,只能缩在角落,她找不到出口,只能选择伤害自己。
更令人难过的悠扬的妈妈也是打压式教育的受害者,小时候写作文得了奖,却只得到爸爸的一句“光会写个作文,有啥用啊。” 她缺乏肯定、赞美的童年无奈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最讨厌的东西给了自己的孩子。
忽视
君君留着一头和男孩子一样的头发,每天都在外面疯玩,挥霍无度,夜不归宿,每天和朋友厮混在酒吧,总是对父母旁人大喊大叫,父母也拿她没有任何办法。
君君从小是被奶奶带大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为了多挣点钱,只在过年的时候回来,平时基本上和孩子没有过多的沟通,只有在回老家的时候对君君疯狂管教。
看似叛逆的背后其实是她的恐惧,她害怕妈妈每次都要离开。既然妈妈怎么样都会离开,她选择用冷漠和愤怒来伪装自己,用这样一个强硬、叛逆的形象来面对世界。
伤害
许多在童年遭受过的伤害都会成为长大后的阴影,如影随形:父母的争吵,童年被剪掉的布娃娃,父亲生气时丢出的手机,都变成扎向孩子的利剑,让他们变得像刺猬一样。
孩子不吃饭,其实是希望通过对抗的方式去反抗,挣扎,被看见。她是真的不想吃饭,或者一定要和父母对着来吗?内心的真实渴望是被理解。
不同的教育风格会影响孩子的叛逆程度,如何理解孩子,给予合适的自由并且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成长之路,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两个我觉得正面的例子。青春叛逆并不一定会出现的呀!
我特别喜欢蔡志忠教育女儿的方式,当他的女儿一定特别幸福,也好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给孩子无底线的爱。
女儿初二数学考了0分,他看到分数笑了出来,说女儿是他的偶像、英雄,能够把是非题、选择题都做错也是不容易,还请女儿吃牛排。
他说我的女儿将来会怎么样,跟数学考100分或99分或0分有差别吗?她最重要的是找到一项她最想做的事情。
他每年都和女儿讲一遍,你是我的小孩,我是你的父亲,无可改变,无论你做了100万次错误,都不会变成不是我的女儿。全世界有60亿人,最乐意帮助你的一定是我,所以你有什么事不能告诉我,我一定不会责骂你。
也许从孩子自己的角度认为叛逆是一种独立行为,但实际上它从来都不是,这是一种依赖行为。孩子想要“推开”我们,正是因为他们还依赖我们。谁的青春不迷茫,不希望自己能够被家长注意到,关注到,不希望你能够听到他的痛苦,他的不解,他所有的情绪?
如何让孩子没有叛逆期?建议降低你的底线,抬高你的天花板。
孩子就像是风筝,你老觉得ta要触底或者是要上天,或许是因为你的地不够低,你的天不够高,当你给孩子的成长范围大了,是不是就不会觉得ta一直在顶撞你了。
我们的爱没有底线,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没底线”的人吗?我不认为。在自由的爱的环境下,孩子才会安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而不用把精神消耗在不断地试探中:你是不是爱我,爱这个不完美的我?我是不是爱自己,如果没有人爱完整的我?
和蔡志忠“无底线的爱”类似的,我最近在读马斯克的传记,我发现马斯克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真的好宽松,有时候甚至宽松到,我会想,这如果是早20年放在网上,怕是要被网曝:这个妈妈也太不负责了吧!
据马斯克妈妈称,马斯克婴儿时哭得很多,睡得很少,而她是一个不怎么抱抱的妈妈。
整个童年时期,他妈妈因为工作太忙,加上放养的育儿风格,他几乎一直按照自己想法在“养”自己,要做什么要去哪,极度专注于自己想法。因为父亲家暴,父母离异,10岁时他决定搬去跟父亲住,因为觉得父亲一个人很可怜。她妈妈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他要去和造成伤害的人生活?但仍然同意了!
后来妈妈为了和他更近,搬家到附近住,他和妈妈妹妹家的三个男孩经常一起疯,妈妈还会替他们打掩护,让男孩们晚上去参加音乐会,瞒过管教更严的妹妹。那可不是普通的“音乐会”,南非的夜晚充满了危险。
我一边看一边觉得,他妈妈真是个奇人,对小孩的决定全是支持和尊重,哪怕自己不认同。
青少年时期他想移民去美国,说服父母移民未果,自己递交了签证申请,被拒。他决定曲线救国,先去加拿大,于是自己申请移民加拿大,不仅填了自己的申请表,还把爸妈兄妹的都递交了!最后爸妈一人支持了2000刀,他独自一人买了机票就去加拿大了。
不久后,他妈妈决定带着兄妹也移民过去。他们当时非常贫困,4个人挤在一居室的房子里。妈妈打几份工,白天晚上都在上班,根本不知道孩子们在做啥。后来她做模特和营养咨询挣到一些钱,换了一个稍大的房子,按孩子们提的建议添置了一些物品,其中一笔大的开销就是马斯克的电脑。他沉迷在电脑游戏里,不是看书,就是打游戏,0社交。就这样,他妈妈还给他买电脑。
马斯克在宾大求学期间,疯狂玩策略游戏。除了玩游戏和阅读,他还是疯狂的派对动物,因为怕孤独。他和一个疯狂爱派对的朋友一起搬了出去,每个月大搞派对,最多的时候有500来人参加,他们收门票。他妈去看他的时候,吓傻了,帮他和室友收拾屋子,搬了8袋垃圾出去。他们开派对时,他妈梅耶帮忙收钱,她拿着剪刀守钱,怕被抢。她还把马斯克的床搬到外墙边上,因为她觉得这个房子在晃,随时会倒,她想要是倒了,这里稍微安全点。
我也是惊呆了,支持娃无底线…..
我有时候在想,父母的教育真的能提升孩子的能力空间吗?我越来越觉得,恐怕是限制吧。我们所有的教育,更像是在限制他们的边界,包括他们的上限。给予爱和支持,他们就会成为他们自己。当他们无需怀疑和试探我们的爱,就有更多能量对探寻自我和这个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我有时候会作为旁观者,眼看着孩子和队友冲突的过程,我看着娃不认同,不反驳,马上说“好”,“听到了”。满眼憋屈,我会忍不住代入自己,我会想,等我大一点,我会躲得远远的,不让你有机会否定我…… 情绪好的时候,父子父女之间又很快乐,但是那些负面的感受会积累,会不会在下一次类似经历时,叠加起来?
我会时不时在事后提醒他,跟他分享一些育儿观点,我说,哇,这个说得好有道理!或者,最近想到一个选题,你觉得怎么样?
有一天晚上,队友突然说,我也知道对他们凶不好。我说,没事的,他们知道你爱他们……队友说,不,有事。
孩子在一天天成长,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但愿我们能跟上他们成长的脚步,学会去做那个,世界上最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
相关阅读: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