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新的语言学习的研究,强化了我的一些认知,比如,仅靠家庭提供语言环境浸润对熟练掌握英语而言完全不够,仍然需要专业、系统的教学;
也改变了我原有的一个观点:比如白噪音式(哪怕听不懂)地听英语,对学英语多多少也有帮助;
还提供了新的学习思路:用英语的沉浸式教学(用英语来上其他课,而非上英语课)对孩子学英语非常有帮助。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新发现。
经常会看到有人说,学好英语,集中用2、3年时间就够了,甚至有人说6个月就够了(震惊!),不值得从小开始,太浪费时间,先把语文学好,把拼音学好,不想混淆等等。
每当看到这类说法,还是觉得有点遗憾的。
多大都可以学英语,但是学习的难度是不同的。
我始终觉得,小孩学语言是最不可能浪费时间的学习,因为小孩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ta不是在“学”语言,ta实际上在唱儿歌,听故事,做游戏,看科普……ta只是在正常生活。
他们时间多,且没“学语言”的压力。不存在浪费时间,只需要把一些活动换成英文的,比如看英文动画片,不爱看是吧?那好,少看点😂。你只需要正常提供一些小孩的活动。孩子就会有更好的发音,对语言和文化有更好的感觉。
当然,要真正“脱盲”,这样程度的接触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开始。但从头开始的每一步的“投入”,孩子学的都不仅仅是英语。英语只是一种思维介质。
但是青少年、成年人学语言则不同,ta首先需要将自己的认知水平退回到幼儿去接触语言,从“你好”“这是一个苹果”开始,并运用主观意识去克服障碍,去学习词汇、发音、语法规则,去翻译再理解,去记忆和背诵。
幼年学语言,语言之间并不相互干扰,小孩天然能够区分不同语言,他们学语言是一个“无意识”学习的过程,而成年人之所以会觉得两种语言会“干扰”,是因为我们大脑已经建立了母语的语言联系,学新的语言,不同的规则的确会相互干扰。
如果有人可以用2、3年就学好英语,ta是踏踏实实需要花2-3年整的连续的时间,才能达到一个四/六级的水平。但即便通过六级,实际上按照语言学的标准(词汇量对应的阅读识字率),也仍然是一个英语文盲的水平。ta不仅仅是学起来费时且痛苦,学英语带来的收获,真的就仅仅是考试而已了。
语言学习的黄金时间
为什么婴幼儿比青少年或成年人更容易学习语言?部分原因与我们大脑的差异有关。
在早期发展阶段,例如在婴儿时期,大部分语言习得都是通过被动聆听自发发生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语言习得涉及两种学习系统:
内隐(无意识)记忆
外显(有意识)记忆
儿童通过无意识系统学习语言。
有意识的记忆从青春期开始得到强烈发展。虽然这些有意识的学习机制对于复杂的智力活动(如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但它们往往会影响更自然的学习过程,如语言习得。
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学习天然就应该“超前学”。
婴儿的大脑已经“准备好”学习语言。婴儿出生时就拥有数十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其中数百万个将控制语言。在生命的最初几年,神经元与其他细胞连接形成复杂的通路。当婴儿听到母语时,大脑中的语言连接会变得更强。随着婴儿继续听语言并尝试自己发出声音,他们的语言通路会成长和变化。
从什么年龄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的语言学科学认为它发生在青春期开始左右(即 12 岁),大脑的大部分语言联系在 10 至 12 岁左右就已经建立起来。并且此时大脑中的意识记忆系统开始更加强烈地发展。
在此之后,学习一门新语言仍然是可能的,但会更难,因为你的大脑已经适应了你最先学到的语言。
学习是基于语言的
(学习的过程与使用的语言密切相关)
新生儿能够听懂世界上任何语言的声音,而不仅仅是父母说的语言。三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分辨出几百种声音——比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声音都要多得多。当婴儿反复听到人们说某种语言时,大脑就会加强这种语言的联系。婴儿听不到的语言的联系会变得更弱,最终会被剪除。
当我们成年后试图学习一门外语时,我们必须将新的声音融入我们大脑中已经建立的语言联系中——这些联系是专门为理解和说中文而建立的。
与成人不同,儿童使用两个大脑半球来理解语言
成年后,大多数人都无法辨别其母语中没有的发音。比如我自己的母语是四川话, 四川话声母不用zh、ch、sh,只用z、c、s,没有卷舌音,N和L也不分。我说英语时,很多发音都会让我有种舌头打结的感觉,比如,entrepreneurial,带这个词就很难说流畅。
对于从小就在多语言环境浸润下的队友,他辩音发音就比我强太多了!他家乡有温州话、闽南语、平阳话(蛮话)、金乡话、畲话、蒲城话等六种方言,都普遍在使用。他自己家里人就说三种方言,温州话、闽南语、平阳话,学校里学普通话,各种语言之间发音区别很大。哪怕是初中才学英语,因为有多语言学习的基础,学新的外语也会容易很多。
一项针对单语或双语本科生的灰质体积测量研究的结果。总体而言,与只说英语的参与者相比,说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参与者的灰质体积更大。
大脑神经元细胞组成,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胞体和称为树突的小分支连接。灰质是指有多少个细胞体和树突。双语经验使灰质更致密,因此你会拥有更多细胞。这是大脑更健康的标志。
双语能力还会影响白质,白质是一种覆盖轴突的脂肪物质,轴突是从神经元伸出的主要突起,用于连接其他神经元。白质使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在神经网络和大脑中传递。双语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促进白质的完整性。它让你有更多的神经元可以发挥作用,并加强或维持它们之间的联系,以便最佳地进行交流。
成人和儿童在学习新的语言规则时主要有哪些区别?
研究表明,儿童在无意识学习新语言规则方面比成人厉害。
相比之下,成人在有意识学习方面比儿童更胜一筹。然而,全神贯注地学习新的语言规则可能会导致遗忘并干扰先前的知识。例如,成年人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往往倾向于从母语翻译过来。他们试图采用他们已知的语言规则,而这些规则有时会与新规则相矛盾。这导致新语言在记忆中的巩固不太稳定。
语言学家还注意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实施新的语言规则并使用新学到的单词——在玩想象游戏或与同龄人交流时。换句话说,他们无意识地用新信息重复自己,这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巩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成年人就一定学不好第二语言,成年人和儿童学语言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可塑性,外在条件,个体差异。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长时间?
有的人学6个月就能熟练掌握一门语言,有的人学6年也不行。
许多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时间。这些因素包括孩子的年龄、母语、学习英语的原因以及老师。
有使用一门语言的真正理由会很有帮助,不然学着学着就“无所谓”、放弃了。
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在“启蒙”阶段完成(能够听懂一些简单日常对话)后,开启以阅读为基础的系统学习,这样也可以有阶段性的能力评估。可以类比的是,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到了学龄期,还是得开始上中文课,在家听说能力再好,不系统学习,是还是不折不扣的中文“文盲”😂。
学习另一种语言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吗?
会说多种语言的孩子从小就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过程,使他们成为更好、更灵活的学习者。
研究发现,能说多种语言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出色,而且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这也是我说的,学外语的时间绝不会被浪费。
怎么学英语?
尽早开始学习外语。
如果你想让孩子说多种语言,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并经常让接触两种语言。
对于婴幼儿,就多给他们读英文绘本,听英文儿歌,做英文游戏,大一点还可以看英文动画。
婴幼儿会无意识地学会并理解英文,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不费力气。
对于小学生,他们比起中学生学英语,仍然具有很大优势。
小学生学英语,是同时在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同时支持两种语言真的很重要。第一语言基础扎实的孩子会发现学习第二语言更容易。
学外语会帮助孩子的思维发展,会给孩子带来意外的“益智”附加值,因为不同语言的思维逻辑是不同的,学一门外语会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也有利于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内容,打开视野。
鼓励孩子用母语和英语玩耍、唱歌和阅读,不要担心两种语言混用,双语者的特征就是混用两种语言。
不过,记得安排单独的时间来专注于每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如果你先用英语说了些什么,然后再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孩子会自动倾听他们更擅长的语言,并“忽略”另一种语言。
了解孩子属于哪一类学习者。观察孩子喜欢做什么?拼图和搭建积木?做手工?户外游戏和运动?文字游戏?过家家,编故事?读绘本?试着用英语做这些类型的活动,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去用英语开展一些活动。
孩子喜欢工程车,或者喜欢艾莎公主,那就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主题的动画片和绘本来读。
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可以完全沉浸在语言中。
而对于青少年,他们对探索自己的个性和身份很感兴趣。为他们提供大量接触英文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音乐和视频游戏等机会,会有助于他们学习英语。
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对于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也有一定启发。
根据了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荷兰蒂尔堡大学讲师 Eleonore Smalle 博士的研究,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最佳方法仍然是:
完全沉浸在语言中。比如听英文播客,或者让你的大脑接触新语言,但主要目的不是学习它的语法规则。在 Eleonore Smalle 博士的的研究发现,这种无意识的接触有助于成年人的大脑熟悉外语的模式。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它有助于掌握句法或含义等更复杂的方面。对于这些,成年人必须依靠复杂的认知功能和有意识的记忆。但是,那些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沉浸在语言中的人,上语言课程时可能会占得先机。
也就是说,认为创造听力环境还是或多或少有益的。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外语的沉浸式教育模式对孩子学外语非常有帮助。比利时法语区有着悠久的沉浸式教育传统。在一些学校,孩子们用另一种语言(如英语或荷兰语)学习历史或地理。外语是传递教育内容的载体。Eleonore Smalle 博士与鲁汶天主教大学的合作团队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外语课程相比,沉浸式教育可以带来更大的语言进步。
看到这里我突然被点醒了。我们家两小孩上学后,英文就逐渐强势,中文的运用开始局限在家里的日常聊天中了,哪怕是假期回国,日常生活用到的中文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我的确发现,让孩子接触一些不是语文课、但用中文授课的课程,比如他们去参加博乐橙的研学旅行,上中文的数学课,就能让孩子们开启中文思维,并且学习和运用到更复杂和高级的词汇。尽管孩子们经常会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懂”,但是沉浸在课堂中,老师一解释,就明白了。新词get,中文思维get。
反过来,我很鼓励大家上双语甚至全英文的课程,比如数学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因为小学生对数学语言已经有一定认识,再接触英文版数学,图形结合,其实很容易理解。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家之前完全不会英文的弟弟,就可以用新加坡数学做题(无论中英文,他都需要我给他读题,把关键信息圈出来)。第二语言并不会成为一种难以跨越的障碍。
我们家一直在用新加坡数学教材,今年开始也在上他们的课(因为我带不下去了😂 他让我读题我就想说,算了别做了,最后干脆让老师来带)。新加坡老师的课堂氛围超级好,孩子每次上的时候都在疯狂抢答。前几年我就一直跟同事和朋友疯狂推荐新加坡数学,但是他们总是觉得,学数学就学数学,学英文就学英文,混在一起是不是啥也学不好了?现在,答案变得更清晰了。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