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隆大师所写精简禅修法 ◇ 如何专注于身根门

文摘   文学   2024-10-27 10:58   云南  


当迦韦大师向唐达大师鞠躬辞行,要回去他当时作客的沙仑寺(Zalun Monastery)时,唐达大师请迦韦大师为他写一份有关他的禅修方法的精简参考小册子,好让他日后可以依法修习。 


迦韦大师顺从了唐达大师的请求,把他的内观禅修方法精简地写了下来,并在1930年7

月13日星期日送到唐达大师那里。


在他的信中,他说: 


生死轮回有两个进展方向,一个可令它不停地转动,另一个可令它断开和停止转动,

禅修者应为后者努力奋进。要令生死轮回断开和停止转动,禅修者要在根门上保持专注,我是指身根门。


因为在眼耳鼻舌身等五个根门之中,身根门是最为适当的,它较容易为禅修者的直觉所清楚察觉,从而生起辨识名与色(身心)的内观智慧。 

(译者注:这是十六观智(2)中的第一阶智,即名色分别智。)  


其他的根门,例如眼根门也是可以专注的,可是,对于直觉迟缓的禅修者来说,由于它较难捉摸、较难知道,因此辨识名色的内观智慧不容易生起;那就是身根门被推荐的原因。 


身体对于接触是很敏感的,无论何时,只要身体接触到某物,触觉就会出现在敏锐的观察者之内;因此,禅修者必须非常警觉地马上觉知到那个接触,他必须时刻对接触保持着专注。 


当身根门感受到触觉时 ── 

即感官与感官对象接触(Touch)时,感觉(Sensation)便会生起,于此,禅修者必须在感觉出现时,不要让它引起渴(Craving)、执取(Clinging)与有(Bhava,Becoming)……等等。


为了达此目的,必须运用警觉性的专注(Mindfulness)去令此过程终止于感觉,不再向前发展。  

在终止感觉向前发展至渴爱……


等等的企图中,必须对下述的两种处理感觉的方式有所认识: 


(1) 以思维概念来处理感觉(Vedanā Saññā);  

(2) 以内观智慧来处理感觉(Vedanā Paññā); 


前者依靠世俗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的思维概念来感知事物。

后者不依靠会误导的思维概念,而是如实地感知现实或如实地了解事物。

(例如:当脚痛时,如心想:「我的脚很痛。」那就属于(1);如内心只如实地觉知当下的感觉,不让任何思惟概念生起,那就属于(2)。) 


只有当禅修者能借着封锁、堵塞以思维概念来处理感觉(Vedanā Saññā),培育与促

进以内观智慧来处理感觉(Vedanā Paññā),才会出现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


随着心意与此内观智渐渐协调,心意才会越来越清纯。


当修行者用此方法清净心意,以及在身根门上留意觉察触的修习已成为他的习惯(第二天性)时,他的专注力(念住力,Mindfulness)才会被建立起来。到了那个阶段,在意门转向心(Manodvārāvajjana)出现之后,行舍智(Saṅkhārupekkhā Ñāṇa)便会生起。 


行舍智所包含的遍作(Parikamma)、近行(Upacāra)与随顺(Anuloma)等三个心就会(进一步)消除烦恼或污染,紧随其后生起的种姓心(Gotrabhū)就会感知到涅盘,它(种姓心)会令禅修者的心指向涅盘;接着,紧随种姓心之后及依赖其生起的道智(Magga Ñāṇa)就会根除潜藏的烦恼或污染(Anusaya)。 

(注:随着第一次出现的道智而体证初果或入流果) 


迦韦大师是宣隆大师出家时的名字。


来源:《宣隆大师传》17章



 —FIN—





往期精选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两种禅修者:「止乘者」与「纯观乘者」

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有关内观禅的修习方法:



点看一看 分享给更多的人

宣隆内观禅法
宣隆内观禅法是宣隆(孙伦)大师经过与「我执」和「无明」的艰苦奋勇拼搏,凭着认真的修行、非凡的勇气和坚忍的毅力,在一九二零年成为阿罗汉后提供出来的。难得的是,仰光宣隆禅修中心华那大师(Sayadaw U Wara) 能够将这套方法介绍给现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