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华那大师2018年11月28日开示:
在佛陀时代,有一男子想出家,其他人告诉他,出家必须遵守227 条比丘戒律。他觉得这实在太多了,自己做不到,于是去请教佛陀,说,尊者我想出家,但227 条比丘戒律那实在是做不到啊。佛陀说,如果你做不到227 条,那么一条可以做到吗?此人一想,说,一条应该可以。佛陀说,那好,如果你能遵守这一条戒律,我就剃度你成为比丘。这一条戒律就是:“守住你的心,无论何时不让贪嗔痴污染你的心。”男子答应了守这条戒律,出家成为了比丘。为了守住这一条戒律,他日日夜夜正念于自己的心念,努力警觉地不让贪嗔痴在心内发展,控制自己,两个月后即证到阿罗汉果位。
孙伦尊者说,无论你在做什么,都需要努力保持正念,无论是在行住坐卧,都要保持正念。站立时正念于身体的感受,行走时正念于脚与地面的触,睡倒时正念于身体感受,坐着时把心收到体内,正念于身体感受。这样持续不断地保持正念,贪嗔痴就会从心内去除,你就会成为阿罗汉。
总共有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这四念处修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修其中一种,就是也修了其它三种。这四种都是毗婆舍那修法。当你正念于鼻尖的触时,当你正念于身体感受的时候,都是在修习四念处。当你持续修习四念处,就会证到果智。
这也就是为何孙伦禅师在第一个月证到一果须陀桓,第二个月证到二果斯陀含,第三个月证到三果阿那含,第四个月证到阿罗汉的原因。在修习法第一阶段,你要全力正念于鼻尖唇上的触,第二部分时要全力正念于身体的某处感受,观感受至感受的结束,就会证得果位。
人们的思维一般来说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去到了未来。如果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就会产生贪念,想起过去的痛苦时光,就会产生嗔念,对此没有觉察,就是痴。对于未来的想法也是如此。贪嗔痴是一般人不停在做的事,从出生开始就是如此。
孙伦修行法的前半段,让人觉察鼻尖猛烈呼吸的气体与鼻尖的接触,在这一瞬间,气体与鼻尖是物质,心完全正念与此物质上,就是毗婆舍那修行法(内观)。在此一瞬间,心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就在当下。而这一瞬间,就可以去除一点点心里的杂染。
在修习法的后一部分,心正念于身体的感受,也是心在物质上,因此也是毗婆舍那修行法,内心的杂染也会一丝丝就此消除。但,光是座上的时间是不够的。光是坐着保持正念也是不够的。
行者必须在四威仪中保持持续正念,才会证到果位。四威仪是:行,坐,站,卧。在行走时,行者的心要正念于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的这一瞬间的触。脚是物质,地面是物质,心在物质接触的这一瞬间,就是毗婆舍那修行法。心这一瞬间就在当下,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的思考中。
在站立时,行者的心要关注于全身感受中比较明显的部分,例如小腿的紧张。心关注于自身身体的感受,这就是在修毗婆舍那法。在躺卧时,行者同样要关注全身某处的感受,保持正念。睡着时一般人无法持续保持正念。但一旦醒来,就要把心正念于身体的感受。只有努力这样一天24 小时,一周7天,一月30 天地保持正念,才能以此毗婆舍那修法证到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