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琼瑶以86岁高龄选择了一种她称之为“翩然”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去,不仅令无数读者感到惋惜,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生命、衰老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琼瑶在遗书中表达了她对衰老和疾病的深深恐惧,以及对传统死亡方式的抗拒。她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这种对生命末期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她对个体尊严和生命意义的坚持。
从琼瑶遗书反思老年心理健康
1. 老年人心理的挣扎与应对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据统计,每年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其中“孤独感”和“无助感”是诱因。琼瑶在遗书中坦言,她对“衰弱、退化、生病”的恐惧源于长期目睹亲人及社会上无数高龄病患的煎熬。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在面临重大生理或心理变化时,容易陷入深深的失控感。而这种失控感若长期得不到缓解,会让人对生命逐渐失去兴趣。遗书中琼瑶提到“插管维生”的画面正是这种失控感的具体体现。
对此,心理专家建议,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更多支持网络。同时,家庭成员需更多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和心理支持。
2. 疾病与痛苦的双重折磨
琼瑶在遗书中提到“躯壳”的痛苦,这在医学上对应着许多老年人因慢性病而倍感折磨的现象。数据显示,患有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自杀风险高于健康同龄人,疼痛与行动能力丧失是主要诱因。
针对这些问题,现代医学提供了一些缓解方法,包括个性化止痛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心理疗法。然而,从琼瑶的视角看,更多的老年人或许希望避免延长痛苦的生命,而能选择有尊严的离世。
这种“生死抉择”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体对衰老的无力感,也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注缺失。
3. 生命的意义与老年的选择
琼瑶用“翩然”描述自己最后的归去,这份文字中透出的优雅让人动容。她强调“死亡是每个人最后的大事”,她希望能为这一过程“作主”。她的选择不仅是对疾病折磨的解脱,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爱过、笑过、痛过、恨过,便已足矣。
对于仍在追求生命价值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态度也许正是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契机。通过热爱生活中的小事,接受自己的局限,或许能让每一天变得更有意义。
琼瑶用遗书告诉世人,死亡可以是轻盈而自主的。然而,这种方式并非普通老年人可以随意选择。与其在绝望中寻找终结,不如在有限的岁月中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
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既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家庭与社会不可推卸的使命。
感恩吃素·有机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