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0第一天被隔离封闭在小区里,已经过了18天了,昨夜上海正式全部划江封闭,虽然我住在浦西,但是因为被隔离中并没有办法出去补给物资,只能今日早起6点抢菜,勉强维持下生活。
封闭这几天内心十分的焦躁不安,独居生活甚是烦躁,甚至从22号起出现了自言自语的情况,于是索性静下心来,用文字来梳理下疫情中烦躁的内心。
本日记系列主要记录下在沪外来务工人员金先生在确诊阳性患者封闭小区的真实体验,以及对于本次疫情的一些思考。
一.封闭体验:
封闭的第一天我是略有惊慌的,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没有住在自己装修好的全智能家居配备双开门大冰箱的新房子里,而是在公司附近租住,租住的房子比较简陋,并没有冰箱和厨房,有点类似香港的劏房,不过面积大很多。因为公司福利比较到位,一天三顿基本都在公司解决,故家里除了零食也没有存货。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冰箱就没有办法存住生鲜。思考了30分钟,想出了泡面+杂粮粥+冻干蔬菜+鸡蛋+善存维生素片的解决方案,都是可以长期保存的物品,并且口味还可以,营养也全面。按照这个逻辑配备了15天的存货,并且第一时间买了一个小熊的全能电煮锅,这是我2022年以来自认最成功的一笔投资。这几天偶尔也会看时机买点牛腩或者五花肉什么的,拿回来直接水煮占烤肉酱吃,原始但是改善生活。
(突然隔壁后一脸懵逼的人群)
因为封闭的比较早,所以很幸运当时快递还是送的,外卖也是送的,需要自己下楼去小区门口取。为了避免聚集,我都是瞅着无人的时候去,后来看来自己是太天真了,小区内核酸检测排队长达100多米,门口那点聚集又能算得了啥。
虽然3.28的目前物资并不紧缺,但是不知道4月份开始正式封城会怎么样,所以今日按照方案又备了30天的货。
(小区被封掉的护栏)
其次就是经济问题,感谢自己从事的是分析研究行业,感谢老板体谅,让我可以安心的在家工作,虽然效率有些下降,但起码还有收入。小区这次封了很多小商贩,销售等岗位,这几日在微信群里看大家聊天很难过。
封闭体验就分享到这里,明日会分享些核酸检测的情况以及小区封闭群内的百态。
(日渐肥硕的区宠)
二.疫情思考
聊完封闭体验,就零零散散的跟大家聊聊关于这次疫情的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吧,做分析的,脑子停不下来,总是在不停的转,有些思考不写下来,它就停不下来。
这次疫情对我感触最深的,是3月23日晚,上海护士周女士哮喘发作,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就医,不幸去世。在通告中,家属19点开车就把病人往外送,23点病人不幸去世,在4小时里经历了什么,具体不得而知。但是哮喘这个病,咨询了几个朋友,治疗起来没那么困难,去世完全是人祸,当时有些愤慨与难过。
再后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未被证实的消息,据说护士49岁,据说护士儿子当时陪在身边,推测大概20来岁的样子,我一下子惊恐的共情起来,因为我也是一个儿子,母亲也到了多病年纪,如果是我遇到这个情况该怎么办?该怎么面对突发疾病的母亲,该如何思考救治方案,该怎么面对“恪守职责”的保安.我必须提前想好,我必须在今时今日想好,因为作为一个靠思考吃饭的人,我清楚的知道我是没有办法在母亲犯病那十几分钟内把一切解决方案想清楚,我必须提前想好预案,才能在慌乱之中拿出来,而不是在慌乱中现去思考,来不及,并且可能会出错的。
我建议大家也想一想,这里就不跟大家分享我的方案,但是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想经历亲人在自己怀抱中咽气的情况。其实,人可以很淡然的接受自己的死亡,因为自己的死亡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我们很难接受亲近人的死亡,因为那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从孩子到大人的转变,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并不是年龄到了,就会从孩子变成大人,这个转变需要一个破土萌发的契机,这个契机可能是亲人的疾病,可能是在异国他乡的某次经历,可能是结婚交换誓言那一刻,也可能是迎接新生命呱呱落地那一刻。总之,我想跟我身边的所有90后朋友分享的是,虽然我们现在物质上处于不同状态,可能有的还在家里跟父母住,有的可能在外边独自打拼,也有的已经成家生子。但是心里上,希望伙伴们都可以早日迈过从孩子到大人的那道坎,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独立迎接这个充满风险与机遇的社会,给与身边人守护与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