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是指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服务进行整合,进而满足各种交通需求。MaaS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人们的出行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演化,强调交通系统的多模式、一站式、门到门、需求响应和未来可持续性。
对于上海,东京,纽约这些超级大都市来说,城市化不能无限制的进展下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通过MAAS来优化交通出行问题,这个是MAAS对于政府则的最大意义。
MAAS发展历史:
2013年
UbiGo(一家源于瑞典哥德堡的一站式出行服务企业)对MaaS做了初步实践。
2014年
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欧洲ITS(智能交通)大会上,MaaS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
2015年
在波尔多举办的世界ITS大会上成立了欧洲MaaS联盟,联盟主要成员包括交通服务提供商、公共交通运行者、MaaS运营者、集成商、IT系统提供商、用户、城市(地方、区域或国家)政府,同年12月,MaaS Global(MaaS全球公司)正式注册。
2016年
6月,MaaS Global发布了一款“移动服务”交通工具APP Whim;同年10月在赫尔辛基进行了示范应用。
2017年
9月,MaaS联盟发布了白皮书,作为对欧洲过去几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10月,UbiGo等宣布2018年3月在斯德哥尔摩重启UbiGo;11月,Whim在赫尔辛基全面上线。
2018年
世界ITS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MaaS全面开花。
那换到国内,国情不同,国内发展MAAS,其实也是要做一定的因地制宜的改造的。
一个企业要想运行的健康,必须目标清晰,增长稳健,营收健康
MAAS的营收,无非分为三类,即TOC TOB TOG。
一
我们先来聊聊 TOC的业务怎么做,其实国内公共交通领域的TC业务,已经有一个叫卡公司的公司存在并卡位,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卡公司,对于乘车这件事,既可以刷卡也可以刷支付宝微信的码,所以在刷马乘车TOC这件事情上,MAAS根本不可能打出差异化,与现有圈内人抢生意,必然会被排挤。
那MAAS TOC的生意怎么做?我认为核心还是整合,通过整合给与C端便利,和一点点优惠即可。
做整合为主要TOC盈利手段,一方面成为现有利益集团的上游企业,不存在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整合的本身就是提供便利的一种手段,以后C端来沪来京,只要买一张CITY PASS票,地铁,公交,自行车等随便用,是十分方便的。
做整合是可以做出护城河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聚合,是对现有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比如学习哥们哈根的会员和月票模式,在上海推出出行月票或者出行会员权益,整合资源后进行差异化推广,做成支付宝,滴滴,微信做不成的事情。
现在对于C端来说,MAAS是什么?我认为大部分客户是没理解,只是认为一种乘车付钱的手段,如果维持这种印象,业务是很难拓展的,局面是打不开的。
做C端产品,我觉得那句老话是没错的,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改(改方向),这三句话其实有优先级的。现在很多地方的MAAS并没有做差异化,二是陷入在人有我优的无端内耗当中,在做绣花的活,不做差异化,C端是竞争不过固有阶级和互联网新贵的。
我认为目前大部分城市的MAAS公司的C端业务,都没有做好品牌定位和用户认知,让用户把你定位成一种乘车工具,那路就只能越走越窄。
要自我定位清晰,MAAS不是乘车工具,而是出行权益的整合方,是平台,在MAAS平台可以用最低的价格,最便捷的手段,享受到一切出行方式,刷码只是实现乘车的工具而已。
MAAS要做山姆超市,而不能是一个具体品类的供应商,山姆的东西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性价比最优的选择。
就比如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定制巴士/班车业务,很多公司都在做,那MAAS来做有什么优势?很简单,依托政府背书,MAAS平台的定制巴士,如果能做到品质最好,线路选择最多,性价比最优,那么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做C端MAAS一定要做平台,做整合,不要自己躬身入局,不要把自己限定成工具,不要把自己做成一个支付或者刷码的工具。
二
再聊一聊 TOB,即MAAS能为B端企业做什么?
MAAS核心是整合运力嘛,但是B端和C端业务的整合逻辑又不一样
C端重整合,整合后,为C端提供便捷,便宜的出行方案。
但是B端,其实重的是整合后的差异化创新与量身定制的服务。
客运市场,班车市场,是一个非常古老并且固化的,能想到的生意都做掉了,没想到生意,你去拓展,但凡有一点机会,也会被其他大鲨鱼闻到,跟上,抢掉。
而且就算从鲨鱼嘴里抢到了肉,TO B的运力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毛利润又低的可怜。
那么在高竞争,低毛利,头部垄断且高度集中的行业,该怎么做B 端服务?
就要做好差异化与定制化
因为大鲨鱼的臃肿的,转身慢的,并且很多大企业是带着大企业的傲慢的,提供的标准化服务。
而非标准化的运力服务,我认为就是MAAS行业B端发展的核心方向
非标准化的运力服务,其实分为两个大类
一方面是传统企业的非标准化定制化需求,这块很好理解,比如工厂的班车需求是一个传统业务,那么工厂的人员返乡需求能不做?能不能去挖掘?
另一方面是新兴群体的新兴需求,比如这几年人数激增的养宠人群,宠物班车,宠物急救车,实际上这些运力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而传统运力企业很难触达和服务这部分B端企业人群。这就是MAAS在B端服务的生存空间。
MAAS公司的B端负责人,看似是一个出行业务的拓展负责人,实际上每个人不但要熟悉出行业务,还要是一个称职的咨询专家。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融合运力,为客户量身打造运力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跑出竞争力,跑出毛利润。
三
最后,我们再聊聊,MAAS的 T G 政府类业务
很多地方的MAAS企业,实际上是有当地政府提出,并扶持起来的,包括但不限于魔都,帝都,雾都等。
所以国内的MAAS企业,对政府侧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这个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政府业务的依赖,希望通过承接一些政府侧的项目,产生营收
这个逻辑,在2022年之前,是没问题的,比如雪亮工程,车路云一体化等。
但是在2024年的今天,指望政府测的项目来打开局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谁家都没余量,政府则的项目,不垫资干就不错了。
另一方面的依赖,体现在希望可以通过政府则的宣传与引导,穿透市场化经济的迷雾,直达消费者,从而推动C端业务的增长。
但是根据“选择性传播理论”与层级传到理论的观点,在现今社会,政府则做背书的传导,只能做到一级传播,而没有办法做到裂变传播,而市面上大部分的传播,实际上都是裂变传播。
不信你现在回想下你最近听说的三件新鲜事,有几个是朋友告诉你的,有几个是听新闻听到的?
综合来说,作为外来概念的出行即服务(MAAS)类公司,要在国内打出一番天地,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的做好C端运力整合,找准平台定位,整合运力资源为C端做好服务。
另一方面把B端业务作为运力解决方案全案咨询业务,服务个性化非标准化B端企业。
最后要把握好与G端的关系,扶上马,送一程,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好的,靠自己就要分配好业务中心,着重市场化运营。市场化要做好,就要发力C端与B端。
最后,希望中国的MAAS企业可以越做越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