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由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于1897年首次制备而成,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首个被发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物。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消耗的阿司匹林约5万吨,合药片1200-5000亿片,甚至在临床上被称为“万能药”。
图源:人卫药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阿司匹林的新临床用途,比如治疗痛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代谢性肥胖、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腹泻等,以及癌症的治疗。
事实上,阿司匹林抗癌并非新观点,早在1988年澳大利亚学者便首次提出阿司匹林能够预防癌症,自此之后这一解热镇痛药被卷入了“抗癌大潮”。在众多癌种中,阿司匹林被认为是化学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药物,2016年时被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给具有特定心血管风险特征的人群使用。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阿司匹林不是“一视同仁”的。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等研究团队调查了超10万名参与者后发现,在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群中,包括肥胖、吸烟、饮酒、久坐、饮食质量差,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的绝对值。
换句话说,平时生活方式越不健康,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防癌效果越好,简直是“救星”!
doi:10.1001/jamaoncol.2024.2503
为了确认阿司匹林的“受益人群”,研究者从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两大队列中收集到了107,655名受试者,并记录下与结直肠癌(CRC)相关的5大健康因素的情况,包括:BMI、吸烟、酒精、运动和饮食,评分为0至5,分数越高意味着生活方式越健康。
从NHS的1980年和HPFS的1986年开始,研究者每2年收集一次阿司匹林的服用情况。其中,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指,每周服用2片及以上标准剂量(325mg)或6片及以上的低剂量(81mg)的阿司匹林。
在3,038,15人/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了2544起CRC事件。
与先前的结果一致,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能预防CRC的发生。具体来说,多变量调整后的数据显示,非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10年累积CRC发病率为2.95%,而定期服用者为1.98%;绝对风险降低率(ARR)为0.97%。
相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则更为清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罹患CRC的风险比非使用者降低了18%。
CRC的10年累积发生率和基于生活方式的与阿司匹林相关的ARR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生活方式评分的升高,与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相关的ARR逐渐降低。
生活方式评分仅为0-1的受试者,即最不健康的一群人中,使用阿司匹林相关的10年ARR为1.28%;评分为2的人群的10年ARR为0.61%,3分的ARR为0.65%;而评分4-5的最健康人群里,10年ARR降到0.11%。换言之,生活方式越不健康,留给阿司匹林发挥“防癌”药效的空间也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在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群里,78个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里就有1例可以预防CRC的发生,但是在最健康的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里,每909个人里仅有1人能发挥预防作用。
研究者表示,当最不健康的“5层buff叠加”之后,即BMI≥25、中度/重度吸烟、中度/重度饮酒、体力活动较少、几乎不遵守饮食建议的受试者使用阿司匹林的10年ARR更大。在这5种生活方式里,影响最大的是BMI和吸烟情况。
多变量调整模型数据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20年CRC累积发病率里。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里,20年累积CRC发病率为4.05%,低于非定期服用者。同样,随着生活方式评分的增加,服用阿司匹林相关的ARR会逐渐降低,从评分0-1的受试者的1.39%降低到评分4-5的0.04%。
综上所述,与健康生活的人群相比,服用阿司匹林更能“拯救”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参与者,使其绝对获益最大。5种健康生活方式里,与阿司匹林使用相关的ARR差异最大的是BMI和吸烟。
研究者总结道,阿司匹林预防CRC并非新闻,大量基础、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对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促炎信号起抑制作用,改变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调节抗肿瘤反应等。因此,与先前的研究一致,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20-30%的癌症风险。
既然“神药”阿司匹林能有效抗癌,是否能“没事儿来两颗”呢?
并不!需要注意的是: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存在副作用,比如出血。基于风险-效益平衡的担忧,2022年时,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重新修订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的推荐声明,专家组建议如下:
• 不推荐≥60 岁者启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图源:USPSTF
因此,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即确认了哪些人更能从阿司匹林中获益。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源:梅斯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