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这个鬼样子不想出门锻炼?华西专家说,懒也有懒的福气!

健康   2024-09-09 08:03   澳大利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成都这个气温啊,简直比变态辣的红锅还要红!普通人大白天在室外,不要说运动了,就是站到起不扭,感觉连呼吸都不那么畅快了!

 

  但是就有那么些“高温钢铁侠”,冒着酷暑出门慢跑、快走、踢球、跳坝坝舞…


“锻炼重在坚持嘛,你说天气热啊?体yo精神不晓得嗦?!”

“就是,哪有那么容易中暑嘛?你们这些人纯粹就是懒!”

“是三,在空调房里坐了一天,出门运动一哈,咋都好噻!”


打住!这盘我们华西医生真要站“懒人”这边了,最近在这个晚上9点钟还有35℃的极端高温天气下,确实非常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即使是室内运动,如果温度和湿度不合适(比如某些高温瑜伽房),其实也很容易中暑!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余海放、蒋臻两位医生一起来讲讲,中暑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大家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不少人以为中暑就是个小病,多喝点水、在空调房里休息一下、喝点藿香正气液就对了,但其实中暑还真的没那么简单——




中暑是指人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环境中过久,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障碍所致的急性疾病。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其中重症中暑可能会引发热射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中暑就是大热的天直冒冷汗、两眼一黑晕倒噻,大家都晓得,怕是不消说了?”

其实,中暑真的不仅仅是晕倒。在晕倒之前,有很多的症状都在提示中暑,所以懂得识别这些“不舒服”对预防发展成为重症中暑,非常重要。





1. 先兆中暑的表现

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下,出现口渴、多汗、烦躁、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表现时,身体就已经在提示你了——可能要中暑了!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做一些正确处理,或者还没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那么就会进展到下一个【轻症中暑】的阶段。





2. 轻症中暑的表现

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的还会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发展成【重症中暑】。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痉挛属于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肌肉疼痛或抽搐;而热衰竭则来得很“猛”,中招的人一般就是大家熟悉的眩晕、呕吐、痉挛、晕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地干预,那么也很容易发展成为最凶险的热射病。




热射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多发生于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目前认为热射病主要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调节功能衰竭,体温不断升高而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的疾病。

其中,典型症状就是身体核心温度>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常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热射病的两种类型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所以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两种类型。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户外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劳动的健康人群,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所以,高温天气还要坚持户外锻炼的朋友些,真的是拿命在赌啊!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比如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粗心的家长大热天把孩子关在车内,导致热射病而死亡。

 




热射病的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


室外温度高,长时间待着的确容易中暑,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室内一样可能会让人中暑的。中暑有几个环境条件——高温、高湿度、不够通风,而我们每个人的家里,也有这样一个地方满足中暑的所有环境条件,那就是厨房!

之前我们急诊曾收治过一位大爷,高温天气在厨房头弄饭,为了抽油烟机效果好,门窗也没开,菜还没炒完就中暑晕倒在厨房头,被家人紧急送到华西抢救。


 

所以之前还有人在网上问有没有必要在厨房安装空调,这样看来,貌似也还是有点必要!不然把落地风扇搬进厨房,加强房间的空气对流和局部降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其实一些日常行为也容易导致中暑——





1.频繁出入温差太大的环境

比如突然从比较低温的空调房到室外的高温环境,或者从高温环境一哈回到空调开得较低的室内,当短时间频繁出入两个环境相差10℃以上的地方,部分人的身体会觉得适应不了,从而引发中暑。(哎,外卖小哥真太不容易了,要对他们好一点……)





2.乱吃东西导致拉肚子

夏天食物更容易腐败,如果胡吃海喝又加上怕热贪凉,吃太多的冰糕、冰品,容易导致胃肠道受损出现拉肚子、呕吐、肚子痛甚至发烧等情况。尤其当拉肚子出现脱水时,身体的免疫力降低,也更容易中暑。





3.物理防晒过度

很多女娃子为了防晒,防晒伞、长袖防晒衫、防晒口罩、面罩成为出门必备套餐,但如果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长时间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甚至口罩、面罩都舍不得取一下,捂凶了咋个不中暑嘛! 






一般处理办法

1

脱离高温环境。让中暑的人赶紧脱离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移到阴凉或空调房间中,安静休息。

2

全身物理降温。用20~30度的温水擦浴全身,注意咯,这里不能用冷水更不能用冰水擦拭哈!如果中暑的人体温较高已经超过38.5℃,可以在颈根部、双侧腋窝、双侧大腿根处放置冰袋来降温。不要把冰袋直接放在皮肤上,用毛巾等包裹后再放在皮肤上,避免皮肤冻伤。

3

如果中暑者是清醒的,给人家喝点常温的糖盐水,不能要冰的哟!

4

如果中暑者已经晕倒,就赶紧把其移到阴凉的地方或空调房中,再打120!如果中暑者没有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会心肺复苏的朋友可以开展急救!





小朋友中暑 可以这样做

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小于4岁)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表面积大、皮肤薄、汗腺数量少、排汗功能差、机体代谢快、产热多,比起成年人来说更容易中暑。

带孩子在户外玩耍时,需要更警惕,做好防晒、多喝水,气温太高时建议不要长时间待在户外。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发红、不流汗、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现象,那就表示多半中暑了哦,处理的方法跟上面说的差不多。唯一有点区别的就是:在全身物理降温时,可在娃娃的前额、枕下放置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哈!谨防冻伤),全身温水擦拭、特别是腋窝和大腿根,可用低于体温2~3℃的温水给娃儿洗澡!再次划重点,不要用冷水、冰水哈!





这些方法,用处不大

遇到有人中暑晕倒、呕吐等情况,很多人的反应是——掐人中,在额头、太阳穴抹点清凉油,多灌白开水,但华西急诊医生要想告诉大家,这些方法其实没有你们想得那么有用,甚至用不对还起反作用。

“掐人中”的主要作用在于让人苏醒(对,就是痛醒的),并不能缓解中暑症状;而在额头、太阳穴抹清凉油,本来更多在于中暑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中暑后的治疗;

中暑后的确需要补液,但需要补液盐或运动饮料,而不是大量喝白开水,尤其孩子中暑后更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中暑大量出汗,汗液已经带走大量电解质,尤其是钠,这时如果只喝白水,有可能会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脑水肿。




多数人适用版




1. 避免长期待在高温、湿热、不通风的地方,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12点-16点工作。

2. 定期或入暑前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基础慢性疾病,免得中暑诱发慢性病加重。

3. 避免频繁进出温差较大的地方。

4. 多喝水,每天至少2~3升水,最好是温热或常温的白开水。

5. 稍微吃咸点。高温天气下汗多,盐分丢失大,每天盐分摄入可适当增加,通过三餐和喝含盐饮料(淡盐水、盐茶水等)补充。

6. 每日膳食中适当补充热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

7.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8.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不要捂起。



小朋友和年老体弱者适用版




1. 尽量待在室内,利用风扇、空调保持凉爽环境。

2. 不要穿过多衣物,穿浅色、宽松的衣服。

3. 如果需要外出运动,避免在湿热环境里剧烈运动,外出戴遮阳帽或打伞,尽量选择荫凉通风的场所运动,在运动前补足水分。

4. 不能将小朋友留在密闭、没开空调的汽车里。

5. 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控制好基础疾病,天气太热建议少出门,坝坝舞也可以暂停一下。



孕妇、产妇 乘凉完全不需要禁忌




孕妇预防中暑的方法跟普通人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在适当范围,尤其孕妇基础代谢比普通人更快,比普通人更怕热,所以千万不要捂起!

而刚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的产妇,在高温天气下也可以开空调、吹风扇,只要不要对到人吹就行了;产妇也可以洗澡洗头,夏天坐月子期间更要注意卫生,需要勤洗澡洗头。






终极一问:

“喝藿香正气液,到底对预防和治疗中暑有没得作用喃?”

答: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的中暑,是不适合用藿香正气液/水的,这是因为藿香正气液/水主要是一些温热性的成分,更适用于在空调房子头待久了、冰嘞吃多了引起的不舒服(包括胃肠道反应)。此外,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在大热天中暑后使用甚至可能会加重脱水,导致中暑情况更严重。





 

其实成都的夏天一点都不热,

热的是秋天,

而已……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 [EB/OL].https://www.chinacdc.cn/jkzt/hjws/hjws/201801/P020180104534792697427.pdf.

[2] Bouchama A, Abuyassin B, Lehe C, Laitano O, Jay O, O'Connor FG, Leon LR. Classic and exertional heatstroke. Nat Rev Dis Primers. 2022 Feb 3;8(1):8. doi: 10.1038/s41572-021-00334-6. PMID: 35115565.

[3] Sorensen C, and Hess J.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eat-related illness. N Engl J Med 2022;387:1404-13.

[4] Epstein Y, Yanovich R. Heatstroke. N Engl J Med. 2019 Jun 20;380(25):2449-2459. doi: 10.1056/NEJMra1810762. PMID: 31216400.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 儿童中暑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2023年)[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6):551-559.


本文作者




转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预览审阅:奔腾鱼

责任编辑:月亮舞蹈



记得点个赞






永远的华西
我们的宗旨是:传承华西历史,传播华西文化;表达华西人的情感, 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报道医学领域最新进展; 分享医药卫护人文历史,介绍华西及其所在的地缘文化及历史。凡在华西/川医工作、学习、进修以及生活过的皆为华西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