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中年法考上岸的经历登上热搜,引发很多人的讨论:人到中年,还有多少改变的可能性?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中年往往被视为职场的“瓶颈期”,其职场有多脆弱,看看前段时间热播的《凡人歌》和《逆行人生》就明白了。
前者,夫妻俩在京的美好生活因为男主人的职场危机急转直下;后者,一个大厂的P7架构师,突遭裁员,两个月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无奈去送外卖过渡。
看起来,他们似乎好惨,但细细想来,经过时间沉淀和积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中年,不应该天天与危机挂钩。
现实中,中年失意的职场人,是如何破局的?
从报社出来后……
@只只,37岁
研究生毕业后,新闻专业的我顺利进到了一家报社,这一待就是九年,那时纸媒尚有最后的荣光,算是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前途光明。
但谁能想到,随着自媒体的异军突起,纸媒走向衰落,到了17年,报社的业务开始断崖式下滑,我的工资也不升反降。
19年初,我终于决定跳槽,多亏在报社积累的资源,我去了一家互联网的品牌部担任品牌总监,工资还翻番了。
然而没开心太久,经济大环境下,作为花钱的部门,我们被裁员了。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投简历、面试,自认有经验、有资源的我,想着找工作不成问题。结果,年龄是最大的问题。35+的人,已经到了被职场嫌弃的年纪。
我记得有一场面试,花费了很长时间,经历了4、5轮,好不容易杀到终面,却被问:给我一个非选你不可的理由?背后的潜台词大概是,“为什么放着年轻、便宜的候选人不选要选你?”
不出意外,我落选了。
经此一役,我重新思考之后的职业道路规划:如何更好地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延长自己的职场寿命。
当然,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再加上家里小孩幼小衔接,我在家待了一年。后经朋友介绍,帮几个初中生补习英语。
23年,我重新打开了招聘软件,寻找新的机会。一次偶然的应聘,我成功通过了初试和试课,进入了家附近的小学,成为了一名老师。至此,漫长又一波三折的转行才算告一段落。
在传统行业找到新生机
@贝壳,35岁
被互联网大厂淘汰出局后,说实在的,真的很懵。35岁的年龄实在尴尬,因为你会发现互联网左手裁撤老员工,右手校招如火如荼,永远不缺少新鲜血液。
能怎么办?只能调转方向,去其他行业找找机会了。
我从前在大厂做运营,换到其他行业后,我能做什么?出路在哪?
让自己静下心来,我把过往职场经验具象到一个个“闪光事件”,再拆解成一项项细化的职业技能。几经分析,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求职目标,一些与新媒体、与数据、与竞争分析相关的岗位,都可以去试一试。
几番尝试后,最后在一家相对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里,找到了新的职业机会,入职了市场运营部门。
目前入职五个月,虽然工资不如大厂赚得多,但也算朝九晚五,可以多照顾下家里,也不失为一个好工作。
后面还会不会再换?其实我也不确定,假如有很好的机会,也许我还会重新求职,人到中年,会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不断调整方向。
无所顾忌地卖起了保险
@老徐,40岁
中年人转行能去哪?不是保险就是销售。
这看似是个笑话,但我还真选了保险行业。
今年三月,我发朋友圈宣布自己转行保险代理,随后,是每天发三条保险相关内容。
“社死官宣”,是所有转行卖保险的人都要接受的第一步考验。
虽然保险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但几乎每个新入行的代理人,都会被组长叮嘱,不但要发,还要写明自己转行卖保险的心路历程,以及决心,“否则,别人都不知道你在卖保险,怎么会找你买?”
同样“标配”的,是手机通讯录,约等于潜在客户名单。对保险代理人来说,这叫“资源”,不叫“杀熟”。
三个月,我把自己通讯录好友几乎都约了一遍,但肯出来见面的人很少。
上个月,我完成了一个单子,虽然不大,但算一个鼓励,这份工作时间自由,对我来说挺不错的。
结语
《圆桌派》里有一期,周轶君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你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这个焦虑。
每个职场人可能都会面临中年危机,但焦虑除了无尽的内耗,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直面它、然后,穿越它。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个比你年龄大的人,刚刚开始做你放弃的这件事。
来源:
[1]哈佛商业评论:中年职场人,转行还有机会吗?
[2]财经周刊:中年职场人卖保险,不体面,但能月入2万
[3]36氪:35岁,转行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