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梦奇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律师制度恢复第45年,我们共同经历了空前丰富的一段时光:有国际形势的风云诡谲、焦点事件的啼笑皆非,也有行业环境的瞬息万变、从业人士的笑靥哀息……我们见证了美国律所在英国攻城略地的同时在东亚抱团撤离,也见证了中国律师在国内负重锤炼、在海外不懈拓局的自强不息。
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精心整理了30篇智合2024年发布的热度最高的文章:既看现象,也分趋势。在整装迎接2025年的诸番挑战前,让我们回顾一下2024年的雨雪风霜,做个直面现实的勇士并从中汲取力量。
10W+级:不看损失1个E
2024年,智合10W+级的热点文章共有4篇,4个不同现象或趋势分别指向4个不同的内核问题:律所专业品牌、跨境法律服务、律所组织形态,以及律师执业成本。
作者:智合研究院
阅读量:10W+
2023年1月,智合发布了第一篇榜单指数报告,一年后的2024年1月,榜单指数报告在此更新,从各大律所的位次变化上,我们得以窥见大环境下律所专业品牌的建设情况更迭。
当律师行业整体告别高速发展期之后,日渐膨胀的从业人员体量、愈发复杂的客户服务需求、逐渐触及的管理运营瓶颈,以及行至黎明的法律科技变革,都指向着一个更需要律所形成强组织能力、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作者:张照栋
阅读量:10W+
Tik Tok案是2024年为数不多贯穿全年的热点之一:它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一处缩影,也是国内民众观察美国法律体系的一扇难得窗口。
当一位帮助Tik Tok屡克难关的功勋法总被迫离去,当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见证美国对Tik Tok的穷追猛打和小红书上意外催生的两国民众汇流,这件事对法律人本身最大的意义,或许是在提醒我们:法律出海很难,但真的有意义。
作者:万笑天
阅读量:10W+
1989年,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出现在了深圳。35年后,这处个人所的起源地也终于在民众问询里给出了“暂停办理个人所业务”的答复。
有人支持个人所的没落,赞同规模化和规范化才是律所发展的理想未来,而个人所个体户的性质注定与这种去向背道而驰;也有人反对一刀切的做法,认为对个人所的限制忽视了行业的客观状况,会影响行业未来的多样性——比起限制,鼓励并让市场主动筛选,或许是更科学合理的方式。
作者:吴梦奇
阅读量:10W+
对“旱涝不保收”的律师而言,执业成本是个从不过时的话题。“座位费”给律所补足了提升硬件水平、组织专业活动的基础成本,但不够合理和灵活的收费机制却在经济下行阶段掐住了不少律师的脖子。
座位费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当越来越多的律所以“不收座位费”为宣传点,当一些律师发出“社保都不想交了”的感言,即便它不会在短时间里消亡,也会在不太远的未来迎接越来越多的改革。
5W+级:万众瞩目关键点
和10W+级的破圈相比,5W+级的选手们更多处在“围城”之内:这些现象或许万众瞩目,但更多为行内人士津津乐道。这是律师的主场。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9.2W+
过去5年间,在律师人数总共增长约23万人的情况下,法考报名人数累积了370万余人。与此同时,每年毕业的法学生人数达到了22万人,在校生人数则达到了92万余人。
司法部规划的所有指标中,律师人数是最没悬念提前达成的目标。当人数越来越多,当精英光环被动褪下之后,律师行业这座围城,还会变成什么样?
作者:吴梦奇
阅读量:8.6W+
不是所有律师都想当合伙人,但不想当合伙人的律师里,愿意当顾问的也不会很多。在美国律所里,顾问一职正随着非权益合伙人的崛起被快速替代,且整体已成趋势而难以逆转。
“顾问”这个职位最早的涵义可能是“走在成为合伙人的路上,并且不那么远了” (Partner-To-Be),但在行业内卷加剧的情况下,有耐心掺和这个阶段的人,也越来越凤毛麟角了。
作者:刘子言
阅读量:7.8W+
“这不是律师最好的时代”,“凛冬已至”反而是很多人的共识。尽管如此,无数法学生仍不顾律所“降薪裁员潮”而在入行的窄道上挤破了脑袋。
当“法律民工”“007”的概念越发普及,当“AI替代论”得到更多证据而“00后整顿职场”逐渐幻灭,逃离律所也许并不是畏难情绪的扩大,而是现实驱使的理性选择。
作者:吴梦奇
阅读量:7.7W+
执业选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去,一线城市压力再大,给足的无可替代的成长锻炼经验仍是非一线城市所缺失的功能。
但当理想回落现实浮现,长远规划让步于短期生存之后,一线城市提供的流水线岗位,真得能帮你在小城市里实现“降维打击”么?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7.3W+
每年,ALM都会公布他们收集的全球律所排名:按总创收、律师人数和律师人均创收。今年的总创收榜和律师人均创收榜,分别由盈科和君合占据中国律所头名。
更值得关注的是85%的律所创收下滑,但绝大多数的大所并未停止规模化——凛冬确实已经到来,但大所们显然没打算止步冬眠。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6.8W+
你满意自己这一年的创收么?
至少评论区的头两位心态甚好地拼起了段子:
“实际是,大部分律师纯收入低于公务员!”
“咋还膨胀了,和公务员比?”
作者:刘元坤
阅读量:5.6W+
你可能以为只有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少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会给律师执业补贴,但实际上,杭州、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甚至四川宜宾等中西部普通城市,大量特供律师的补贴方案。
行政补贴的特点是力度大、见效快,但覆盖面和形式可能还有进步空间——毕竟本文最多人赞同的评论是:“不指望别的,能免年费就很好了”。
作者:刘元坤
阅读量:5.5W+
当许多律师还对“出海”概念一知半解时,许永东和拓维已经在开拓东南亚市场的路上走了好些年。
这是一篇针对特定律所的访谈,却迎来了一群涉外法律人的共鸣:涉外不是一片谁来谁赚的淘金沃土,但和在国内盲目内卷相比,出境寻求差异化空间,有时也未必不是务实的选择。
2W+级:春江水温悄悄变
本章节你将看到的重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夺人眼球的客观数据;
令人焦虑的行业现象;
快速更迭的法律科技;
小众有料的冷门话题;
以及一切正在悄然发生、但你可能还没察觉的重要变化。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4.8W+
一句话速览:想快速掌握各省市律师分布,看这一篇就够了!
作者:刘元坤
阅读量:4.5W+
一句话速览:法律咨询公司不是一无是处的洪水猛兽,且看司法部调研之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4.1W+
一句话速览:法律AI的热度维持了2024一整年,你可以不认识别家,但不能不知道Harvey AI这个征服了最多律所的法律AI公司翘楚。
作者:吴梦奇
阅读量:4.1W+
一句话速览:在焦虑满溢、缺乏信任的当下,传承了数十年的师徒带教制是否已经过时?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3.6W+
一句话速览:以为2022年的年增7万人已是高峰,没想到2023年的数据更加出彩且令人焦虑。
作者:李亦儒、刘子言
阅读量:3.3W+
一句话速览:律所不是法律行业唯一的参与者,互联网公司、法律咨询公司、网推所、法律科技公司皆有各自角色。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3.0W+
一句话速览:最懂律师的,只能是律师自己。
作者:孙麟飞
阅读量:2.7W+
一句话速览:按司法部职业证印刷计划,未来三年或将有48万人通过法考。
作者:万笑天
阅读量:2.4W+
一句话速览:一文看懂法律咨询公司是怎么主宰下沉市场诉讼业务的。
作者:刘子言
阅读量:2.4W+
一句话速览:看似颠覆传统营销形式的网推律所,并不适合每个人。
作者:刘子言
阅读量:2.4W+
一句话速览: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与国际律所合作,其中或有中国律所牵线搭桥的空间。
作者:张照栋
阅读量:2.4W+
一句话速览:压力、焦虑……中年律师有太多突然倒下的原因,和更多不能倒下的理由。
作者:张照栋
阅读量:2.0W+
一句话速览:喊出“讼棍”的人越多,律师的生存环境就越艰难。
作者:万笑天
阅读量:2.3W+
一句话速览:一面是扩大的涉外人才缺口,一面是弱势和边缘化的国际法学科。
作者:金贻龙
阅读量:2.2W+
一句话速览:英美律师的高收入,对应着更高的风险。
作者:刘元坤
阅读量:2.0W+
一句话速览:和法务区构成伴生关系的不是城市,而是产业区。
作者:刘元坤
阅读量:2.0W+
一句话速览:“即便法律可能偶尔睡着,但证据永远清醒。”
作者:金贻龙
阅读量:2.0W+
一句话速览:只要头部律所还在开更高价码挖人,就必定有人因成本压力被抛弃。
END
本文作者
吴梦奇 智合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关注行业动向与律所管理 |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