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走心

时尚   2024-05-19 07:21   北京  

通过筛选面试,到正式进入到清华家校共育团辅组,经历从3月到5月每周2次晚间的磨课、说课、试讲到最后的督导,最后迎来了3个小时正式带领时刻。

团体辅导(简称“团辅”),我自己的通俗的解释是,抱着共同的目标而来的一群人组成的小团体,在过程中通过彼此启发、互动、提问讨论和分享,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我们都说,团辅是“神奇的圈圈”。因为会发现,噢,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在这里,放下笔记本,放下脑筋,通过交流,人人助我,我助人人。我所做的教练和团辅,又似乎有天然的相辅相成之处。

2个月的时间,从选题、打磨到最终呈现,为来自全国200多位高中生的家长们在线带来一场关于“积极自我”的团辅。原来以为,这次结束后会最回味带领的感觉,但真的结束后才发现,完成这件事本身的体验,才是最大的收获,也乐在其中。

和朋友说,其实开场前最后5分钟,我都要紧张死了,就像一只脚迈上了比自己脑门还要高的台阶,卡裆了。但又觉很刺激必须要冲一下,就和这种从“卡裆”、“不稳”到“能站稳”的感受共存

有一种坚定,也发生在想要跨上台阶的一瞬间。

2个“新圈圈”也在路上啦,插个招募:

5.25 线下 情绪转化 还有2席(北京)

5.31 线上 自我改变 还有2席

报名请加贝妮微信:YoungerBeast

💙

创新和用心‍‍‍

之前给其他老师磨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许多“恶魔的低语”:啊呀,我的课件线下讲过好几次很成熟了,到我的时候绝对不会改这么多版本的。等到真轮到我的时候,直到开场前的最后一刻,我都还在改。

大改6次,小改无数次,真的想做好。

但改着改着,心里的顾虑也越来越多。因为不想改一些内容,在其他老师提建议的时候,总是勉勉强强的先接受;但转念一想,老师们在教育和心理学专业都比我经验丰富,是不是听一下更好呢?

在东改西改之间,加入太多新东西,有一些信心竟然也给磨掉了。当最后一次督导的时候,我之前很有自信的卡牌环节,竟然问起了评审老师:线上这么多人真的玩的起卡牌吗,要不换回传统的方案?那是介绍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事,还是只谈家长自己的呢?……

我在期待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这时候,敏锐又温暖的资深督导老师海军大哥摘下眼镜,把双手放在脸颊两侧,说:“你原来的视角,只有眼前这么宽,我们的反馈和建议让你的视域打开到了270度、360度,这是一个需要消化的过程,啥都是新的。之前,你做了很多加法,但到现在,好的就留下,感到不对劲的,就放在一边。明天你是唯一的带领者,所有的20多个助教和家长都听你的。而且,我们都相信你。”

看我还有点犹豫,大哥又补充了一句:“你可不要期待一次3小时的团辅,就能给人翻天覆地的变化。等有一天时间到了,他们自然会慢慢开花。开花,也有人家自己浇水和施肥的功劳。你现在做的,是给他们播种

如果是播种,那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作为一个团辅的带领者(或是教练),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到底怎样设计才是最好的,也放下了这个版本到底够不够完美的犹疑。

原来很在意创新。这一次发现,用心更重要。

有好几天的凌晨四点,觉得有一段话可能更好,“蹭”的坐起来就改;怕引导词太抽象,家长们听不懂,就招呼我退休的母亲帮我做练习、做实验。我跟她说:只要您能听懂,其他家长应该都没问题🤣

说也奇怪,每次我都会拿母亲做实验。看着她配合的自我探索,和对卡牌产生了兴趣和认真,彼此之间的沟通模式,慢慢地真的会有不同:更积极和包容了。

昨日,当看到满屏飘起的小红花,看到家长还在群里意犹未尽的讨论优势,当老师们纷纷发来祝福...心里就是三个字:太好了。

🤍

活动背后的事

活动的背后,有出谋划策的家人,有帮衬的伙伴,有真心为更好作品而互助打磨的朋辈老师。

在我的团辅中,有四轮的分组讨论。在第一轮的时候,我并没有申请联席主持人的权限进入到小组里观察,而是留在了大组里,准备接下来理论部分需要介绍的内容。

边看边听,突然发现因为各地信号不稳定或设备的问题,参会者各种掉线并重新进到会议里。这时,留在外面的主持人,就又要手动把人移入小组里。2位主持人在15分钟里,一刻不停和参会者沟通并逐个移入小组,反反复复,持续到结束讨论的最后一刻。

此外,因为报名人数多,为了保持每个小组的分享质量,就需要很多的助教老师。原本我想邀请参加活动的一个伙伴,竟被我薅来直接做了助教。对方立刻答应并给她女儿留言:我给贝妮做助教去啦,你放学在门口稍微站会。

每一个项目里都有默默奉献着的人。在团辅里,如果没有他们,带领者就不能完全沉下心,稳定的做好每一次回应。在最近刚完成的一个公司项目里,如果没有一些同事,也根本没法如期完成。在成功上线后,也要尽可能把掌声和光亮给到这些同学。

只要留心,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对方。这不是假惺惺或者刻意,而因为“看到”本身就有力量。当心里有了感受和冲动时,去表达出来吧。

💜

原来我认为,创新和创造,要特别的标新立异。比如,在科学界里和人说你是唱歌最好的,在金融界和人比写文案最好。但现在想来,有点荒谬,也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在自己选的路上,敢于争取,坦诚地接受建议,有选择的融合,多用心……迎头而上,才是真的开始创造


🪐
推荐阅读

天天看到他,真的看见他

热辣滚烫后,去找自己的“左拳”

优势案例:机会是折腾出来的

优势教练一年半:再看‘优势’这件事

2023:从裂痕里射出光(2.0)

2022:让改变发生(1.0)


公众号分享:优势案例 | 成长日记

小红书日常:@年轻野兽Colette

YoungerBeast
Courage 能量 | Creation 创造|Connection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