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被看见,从好好做一次自我介绍开始

时尚   2024-08-04 11:39   北京  
小的时候,我特别讨厌每一次破冰的自我介绍环节。
如果在熟人比较多的时候:“我是谁你们不是都知道吗?”如果是陌生人多的场合会想:“哎,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又得来一遍”。
5月,在面向全国家长线上团体辅导带领的前一天,负责人和我最后一次过材料的时候说:我发现,你没有放自己的个人介绍页,以及在第一页把自己的名字写的很小。
我说,我是带领者,很多笔墨给我,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她说,你去想想。
8月,结束了四次线下带领,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敢于留出时间,完整的介绍自己。
在和很多同学、成年人,甚至一些教练和培训师交往时都会发现,大家也都存在着这样的状况。
为什么不讲出口呢?回顾过去和身边人的反应,有明显3个限制我们的信念: 
(1)和那些顶级title的专家相比,我现在的成果不够多、不够大;
(2)我是谁不重要,内容/产品搞好更重要;
(3)酒香不怕巷子深,会有人看到自己的。
🍎
我的成果不够多、不够大
以前我也不知道,学习和考证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考完这个证、干完下一个大活,还有下一个。似乎只有打怪升级到某个位置,或者拿到某个国家级、亿级、在某个领域深耕2位数的年限,才有资格介绍或被别人介绍,我是谁。
破除这个信念的核心,是切换到接收者的视角:你曾经真的帮助或提供给一些人能解决他们问题的实际方案吗?如果有,这就算成果。
有人啧啧,这就算?这也太小了吧。万一被别人问到其他的问题,答不上来不就露怯了?
是的,之前我也被困于面面俱到的知识都要掌握,千万不能被人问倒,不然怎么好意思说我是个研究xx领域的人,因此而沉迷吸收信息,沉迷不可以犯错。
但越是如此,越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去实践的动力。真的是越不敢做,越没的可做,也不敢说自己都做了什么。
这真的是无解的循环吗?谁邀请我呢?要怎么迈出第一步呢?
不妨反过来想:它肯定不是无解的循环。假如可以邀请1-2个人先试试看,你想邀请谁呢?
在一个极小的细节先做起,反正世界上的人也足够多,是不是?
🌰
内容产品好,更重要
我们是谁也很重要。都说人和事不分离,有人对事更好奇(比如盖洛普优势里“执行力”象限考前的人),那就也一定会有对人更好奇的人(“关系建立”象限靠前的人)(盖洛普优势是什么请参考本文)
有一件事情很触动我。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里,我大大方方的讲,自己是国际教练联盟ICF的教练、优势教练以及在尝试把艺术治疗融入教练的工作。话音刚落,2个在场的小伙伴突然转头投来的惊讶的目光。结束之后,一个人专程来问:教练是什么、艺术治疗又是什么。
我结合这次活动的设计,给她讲了我自己的理解:有时,我们下意识用的颜色、元素和形状都在表达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有的人的乌云是红色的,有的人的快乐是黑色的。那也一定有他们这样认为的原因。如果不落笔,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你是怎么认为的。
她说:“哇塞,原来艺术也可以是一个过程!我一直觉得我画画挺丑的,那感觉收集的米珠、树叶,这些不搭界的东西,也有创作的可能,我可以试试。而且没想到,你说书写也算一种表达方法?这么稀松平常!”
不由自主的,我们会默认每个人都和我们有同样的喜恶。也因为天天都做的事太稀松平常,我们喜欢能刺激大脑的新知识、新形式,但用的最多的形式反而被我们忽略了。
说回来,也是这次交流让我相信:对方可以从一段话里,提取到他们自己想提取的信息,哪怕只是一句自我介绍。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整的表达和传递信息,不预设自己的答案。
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你是谁,你为何在此地,你的期待和感受,很重要。
🍌
酒香不怕巷子深,会有人看到自己的
观察过自己也观察过很多人,大家都说,只要我在这个领域待的时间长,产品打磨的特别为用户考虑,对方会通过口碑知道我的,无需介绍我自己。
前几天在做积极心理研究的时候,看了关于大脑的资料。说我们人只能接受到2000比特的信息,但那个瞬间,事实上有4000亿比特的信息正在穿过你——
例如,你看到的花朵是红色的,你听到的喇叭声意识到是警车过去了,你坐在椅子上的触感很硬,身边的温度很潮湿闷热...
这些感受,都在传递“信息”。只不过此刻,你在动嘴交流,更关注自己说了什么,你的注意力都在那2000比特的表达上。
这样看,每个人都时时刻刻沉浸在庞大的信息里。在媒体不发达的时候,口口相传被人知晓的概率尚且不低;但如今,要在茫茫信息里找到一个你,宛如大海捞针。
那就要放弃吗?
想到了宝藏客户小k。每一次来我的活动,都有至少一次机会完整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也愿意多请她来“抛头露面”,聊聊讲讲,她也因此“被动”认识了很多很哇塞的新伙伴。
一方面,分享就是力量。有些人就是需要通过表达梳理自己的思路,都缓存在脑子里,总也想不清楚;
另一方面,人也有想认识新朋友,或和老朋友产生链接的需要。“我不善于表达,干聊、硬聊好尴尬”。对于这种伙伴,可以尝试找到一件事、一个主题或一个活动,就事论事地去遇见观点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和新人产生链接,和老朋友一起做点什么。
这不需要推杯换盏的技巧。
🪐
推荐阅读

天天看到他,真的看见他

热辣滚烫后,去找自己的“左拳”

优势案例:机会是折腾出来的

优势教练一年半:再看‘优势’这件事

2023:从裂痕里射出光(2.0)

2022:让改变发生(1.0)


公众号分享:优势案例 | 成长笔记

小红书日常:@年轻野兽Colette

YoungerBeast
Courage 能量 | Creation 创造|Connection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