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6)
2024-11-06 10:01
内蒙古
●
这是我的第1823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6日《经济日
报》全部14篇评论+理论文章 ,昨日合集审核通不过,因此未发送
01 推动改革与开放互促互进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把准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方法是重要原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这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既扩大开放之门、又走稳改革之路提供了明确指引。
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过去的几十年,我们通过对外开放,开拓了视野、刷新了观念、提升了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把困难与挑战转化为改革的标靶,不断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当前,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同样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来破题。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更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积极拥抱全球技术前沿,助推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时强调“中国将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在地方考察时强调“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明确要求,着眼的正是深层次改革与制度型开放的互促互进。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七个聚焦”之一。对照高水平的要求,短板与弱项十分明显。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市场分割、各自为政、市场规则不一致、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破坏统一市场行为的有效法律约束不足,明晰并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等。实现高水平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深层次改革畅通经济循环,以制度型开放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规则协调,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我国对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
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能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既是改革命题,也是开放命题。解题思路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和环境,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11月1日起,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外资和内资完全享受同等待遇。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实践,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注脚。这条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02 刹住低俗微短剧坑老歪风
覃皓珺
近段时间,一些低俗微短剧盯上老年人,批量推出“中年霸总爱上大龄保洁员”“精英儿女不孝”等内容,同时在付费模式上涉嫌诱导充值消费,让不少老年人上瘾伤财,引发关注和讨论。不良文化产品的“歪风”给老年群体带来的影响,既暴露了黑心企业针对老年人设下的消费陷阱,也凸显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成为一片富饶的“蓝海”。低俗文化产品和恶意收费模式,既煽动老年人情绪大起大落,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侵占了文化产品适龄化优质内容的市场空间,破坏行业发展。
今年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专门指出,“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交流展示”,为相关文化产品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老年人也有新需求,兴文化也是惠民生。一方面,要深挖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打造精品,真正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符合他们真实需求的文化产品。例如,在微短剧这类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避免过度夸张的低俗内容,增加防诈普法、健康知识等有益于老年人的内容,寓“养老”于“文化”,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优化模式。平台可以开通适老化付费模式以及防沉迷系统,解决数字弱势群体冲动消费问题,打造让老人开心、家属放心的观剧平台。
03 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郭子源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企业数均超上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老朋友、新朋友齐聚上海,共谋合作与发展。
其中,186家企业和机构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勤生”。
老友为何钟情进博会?新朋友为何青睐进博会?进博会的“朋友圈”为何越来越大?
记者采访发现,通过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参展商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看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努力,更加坚定了投资、深耕、扎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大市场已成为世界大机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制度型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在这里,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进博故事”不断涌现。
推进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动能。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绿色贸易亮点频现;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扩大数字领域对外开放;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这些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新动能。今年,第七届进博会将重点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支持各地创新招商模式,预计将有更多外资企业不仅把中国作为出口地,还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投资地、创业地,双方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凝聚开放共识,为世界提供交流平台。自首届进博会开始,虹桥论坛就广泛邀请全球政商产学研的各界知名人士,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经过7年发展,目前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七年”老友渣打银行借助进博会平台,接触了约5000家有进出口需求的中小企业,实现了广泛的银企合作,前6届进博会已累计签署超30个战略合作备忘录,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跨境场景。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全力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总体方案,目前80条措施已落地72条,其余也在积极推进。接下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中国市场将是各国企业的最佳选择之一。
04 打造邮轮经济新增长点
洪群联
日前,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已正式确定名称:“爱达·花城”号(Adora Flora City),我国邮轮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邮轮经济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涵盖制造和服务两类部门、运营涉及船上和岸下两个场景、市场面向国内和国际两大客群,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邮轮港口累计接待邮轮336艘次、邮轮游客160万余人次,6月1日至8月10日,含国际航线邮轮订单量同比增长511%。随着我国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和开放深化,邮轮经济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制造能力看,大型邮轮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与制造实力,是发展邮轮经济的工具载体和前提条件。我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目前亚洲唯一一个能够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我国实现了船舶工业的代际跨越,正式成为世界领先的造船强国。随着我国邮轮设计总装建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越来越多国产大型邮轮航行在全球水面上。
从服务水平看,邮轮不仅是一个交通运输工具,更是一个服务消费空间,邮轮上的娱乐、休闲、餐饮等服务,邮轮航线产品的设计规划,船上和岸上产品服务的对接,邮轮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都直接关系到邮轮经济特别是邮轮消费的活力。近年来,我国邮轮港口建设不断加快、布局逐步完善,由北向南、从大连到三亚规划建设了13个邮轮始发港,接待国内外邮轮能力不断增强。邮轮线路日益丰富,呈现出国内国际航线、短中长旅程时间、高中低档产品多样化发展的格局。本土邮轮品牌持续发展壮大,运营服务团队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国际邮轮品牌共同推动我国邮轮市场的繁荣发展。
从市场潜力看,随着国内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和旅游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旅游方式的选择也在逐渐改变,更多人开始选择邮轮旅游作为度假和休闲的方式。按照国际邮轮经济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至8000美元时,邮轮经济将迅速发展。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27万美元,邮轮等旅游休闲服务消费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邮轮旅游市场渗透率较低,仅有不足2%的居民有过乘坐邮轮的经历。随着邮轮旅游度假日益大众化,未来几年我国邮轮旅游有望达到千万级人次,将创造千亿元级的邮轮消费。
当前我国邮轮经济仍面临着技术上有弱项、服务上有短板、配套上不完善、消费上不普及等问题。要将邮轮经济打造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一是要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体系。坚持制造和服务双轮驱动,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国产大型邮轮、极地小型邮轮等实船建造验证,带动邮轮总体设计、总装建造等系统突破,提升邮轮安全质量和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聚焦服务水平提升,加强航线规划、船舶管理、品牌建设、风险防控等专业运营能力建设,加快邮轮运营服务人才培养,增强邮轮服务竞争力。二是完善高水平邮轮配套体系。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健全邮轮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沿海邮轮港口特色发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及时完善邮轮经济发展配套制度政策,健全完善与国际配送业务相适应的查验监管制度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品质的国际邮轮品牌来华部署母港和访问港航线。三是培育多层次邮轮消费体系。坚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鼓励企业创新和丰富邮轮旅游产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航线开发、旅游服务中,增强对全球游客吸引力。开发具有特色的主题航线,提供更精准更便利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支持邮轮旅游与岸上商圈、免税店、老字号品牌、地方节庆等相连接,更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05 预制菜必须迈出“明示”这一步
预制菜想要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健康发展,必须迈出“明示”这一步。食品餐饮行业不仅要尽快推广预制菜明示制度,还应明确明示办法。餐厅端上桌、超市买回家的是不是预制菜,不能变成一道让消费者猜猜猜的谜题。
近日,山姆超市卤水拼盘被曝实为保质期一年的预制菜,且存在“阴阳标签”问题。这一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商家诚信产生质疑,更提出了预制菜是否应当明示的关键问题。
消费者对预制菜不陌生。从金汤花胶鸡到熟醉小龙虾,从蒜蓉帝王蟹到奶油蘑菇汤,花样繁多的预制菜让消费者在家就能轻松享受世界各地的大餐。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越发凸显。餐馆潜伏着大量预制菜已经让消费者很头疼,当以现制出名的山姆超市熟食区也出现了预制菜,更让消费者破防了。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别瞒我”。多数人不抵触预制菜,也愿意买一些自家不擅长的硬菜尝鲜,但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大老远跑一趟超市或餐厅,花了现做的钱,吃到的却是工厂几个月前就做好的冷冻菜。预制菜不明示,“吃”掉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行业痛点。
预制菜本身并非见不得光,关键在于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商家将预制菜与现制现卖混为一谈,本身违反了消法规定的真实告知义务,一旦被揭穿,还会损失消费者信任,得不偿失。不如一开始就明确告知,并以价格区分,把适合自身定位的消费者筛选出来、服务好。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这一规定为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让预制菜成为阳光下的一盘菜,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虽然《通知》倡导预制菜明示制度,但并非硬性规定。从消费者的强烈呼声来看,要求商家亮明预制菜身份很有必要。消费者并非一味排斥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糊里糊涂就吃下肚。写明预制菜身份,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预制菜明示规定仅聚焦餐饮环节,而山姆超市案例提示,零售环节同样存在预制菜与现制食品界限模糊的情况。法律法规应及时补上这一缺失环节,将更多可能涉及预制菜的场景纳入监管范围,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明示预制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也顺应民情民意,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当前,消费者因无法分辨预制菜而引起的抵触情绪已经成为推广预制菜最大的障碍之一。就像这次山姆的卤肉事件中,新鲜的分装日期和仅数日的“最佳食用日期”提示,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是现卤。而这种错觉,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加剧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不信任感,最终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
预制菜想要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健康发展,必须迈出“明示”这一步。食品餐饮行业不仅要尽快推广预制菜明示制度,还应明确明示办法。餐厅端上桌、超市买回家的是不是预制菜,不能变成一道让消费者猜猜猜的谜题。说好的预制菜要明示,就该明明白白亮出来,别让消费者等太久了。
06 让无废清风吹拂广阔天地
梁 瑜
“无废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
城市烟火气,一边是热辣滚烫的生产生活,另一边则是时时刻刻产生的废物垃圾。全球不少城市都面临垃圾持续增长带来的治理困扰。既要发展,也要环境,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无废城市”提供了解决之道。
“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江苏扬州从“无废工厂”抓起,破解“工业固废”难题,让城市更美更绿;上海打通了产业链,猪粪变生物天然气、厨余垃圾变绿色生态肥、废弃塑料变服装面料……一批多元“无废”场景让人们看到“无废城市”建设的巨大想象空间。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美丽而艰巨的工作,涉及主体众多、实施过程复杂,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固废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废弃物“变废为宝”之路还不顺畅;有的地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本该是沃土良田,却被建筑垃圾“霸占”;还有些人对利用废弃物再生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偏见。
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固体废物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问题。建设“无废城市”就要从起点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做好规划布局,建立责任清单,从源头减量。城市作为中心节点,每天都有大量商品物资流入、垃圾废物流出。如果能在物流源头做到合理减量,比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可以大幅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同时,“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积极作为,要鼓励企业应用模块化、集成化的绿色设计技术,开发寿命长、易回收的绿色产品。
除了源头减量外,循环利用也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有效手段。固体废物是污染物,也是资源。每天产生的城市废物中,有很多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材料,比如建筑废物中的废旧金属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7万亿元至8万亿元,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
把城市看作人的身体,工厂、社区、公园等就像是一个个细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细胞”,整体的“无废城市”建设才会更有实效。让“无废”清风吹向更多地方,需要从个人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城市变得更美丽宜居。
(中国经济网供稿)
07 积极
拓展乡村数字富民场景
马维维
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富民场景比比皆是:“北大荒农服APP”在黑龙江垦区广泛应用,对传统农业生产性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切实减轻农户融资负担;安徽砀山“政府积极作为、草根踊跃创业、企业自愿转型”的农产品“上行”之路,让砀山农特产品通过“云端”走向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正当时,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富民强农引人关注。
让越来越多乡村居民富裕起来,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翘首以盼。今年出台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针对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作出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部署。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各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日益繁荣,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升,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农村治理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数字富民面临难得机遇。各地应瞅准时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数字发展模式,让更多乡村数字富民场景涌现出来。
建设高标准服务体系是高效发挥数字服务乡村富民的关键。多地大力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颇有成效,一些地方建设的县级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中心,正有效引导企业应用快递物流大数据系统分析和网络化智能分仓,实现物流零担、整车运输、直达专线等“全链条”功能。如安徽砀山建成的109家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和便民网点,针对冷链“断链”问题,建成县镇村三级冷链物流仓储网络,实现保鲜“果盘子”,为企业和农民提供贴心的数字化服务。后续建设中,还应注重加快畅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推动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升级改造,不断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提升数字服务农产品水平。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等,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引导其牵头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
同时,应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紧抓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创新乡村数字经济新模式,特别是积极与乡村民俗、田园、农事等乡土特色融合,激发一批乡村新业态诞生。如山西省隰县以县域农产品电商服务为核心,以玉露香梨为主导产业,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畅通线上平台推广渠道,以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产业数据上报、统计分析、免费在线培训及课程开发、品牌宣传等功能,农户与消费者可以实时、直接双向沟通。以数字化手段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可充分运用网络直播、APP、小程序等,实现信息发布、在线预订、产品销售,同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数据服务赋能农特品牌网络运营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还可积极鼓励引导电商客服、移动外呼、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数字服务产业落地乡村,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08 发展软件业要有盘根究底的劲头
陈 强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98281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11621亿元,同比增长11.2%,显示出近年来软件业发展成绩喜人。截至2023年,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8万家,基础软件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工业软件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刺激下渐入佳境,软件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愈加充沛,并且形成了规模庞大、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软件工程师队伍。
不过对标软件业发达国家,我国软件业发展仍有明显不足。一是学科和基础研究力量仍然不强,催动软件业迭代升级的根技术研发能力偏弱。二是软件业优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国际竞争力和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亟待提升。三是与软件业发展有关的资源和能力分布在不同系统、产业和领域,尚未形成攥指成拳的体系化突破能力。
推动软件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盘根究底”的劲头,盘点并夯实软件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根基,探究和厘清推动软件业发展的底层治理逻辑。
“盘根”的重点是软件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根技术和软件基础设施。统筹软件业相关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构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及产学研结合的新场景,推动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探索行业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厚植软件业高端人才沃土。着力研发面向软件业未来发展的根技术。正如Android系统之于安卓手机、windows操作系统之于PC电脑,根技术是燃起软件业“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必须加快科研范式变革、科研组织方式创新及技术突破模式再造,培育和发展软件业根技术体系。加快网络、算力、应用等软件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结合软件企业和社会软件开发者的使用需求,着力提升设施的开放设计水平和服务效能。
“究底”的关键是发现并破解软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高效治理。软件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需要企业、用户、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密切协同,以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集成、数据归集、场景赋能、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的接续前行。一要推动形成有利于软件业发展的开放创新生态,以重大行业应用为牵引,推动软件业上游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设备、基础软件的“软硬兼施”,中游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的起承转合,下游软件服务应用的遍地开花,形成高端软件服务供给的生态竞争力。在电商、支付等具有基础性优势的行业领域,加快培育能够直面全球市场竞争的头部企业。二是面向软件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整合各方面资源和能力,构建包括设施、平台、数据、服务、资本、场景在内的综合赋能体系,助推软件业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三是捕捉和研判前沿技术演进的“弱信号”,密切关注软件业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互动界面的新变化,瞄准市场可能失灵,但极具增长潜力的“技术盲区”,设计和启动重大专项,开展有组织、有策略、有纵深的技术研发布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拓展增量市场空间。
软件业并不“软”,它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保障,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也是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只要能深刻认识其技术演进逻辑和市场发展规律,将“盘根究底”落到实处,就一定可以推动软件业又好又快发展。
09 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应有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多部门打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10月份的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在国庆假期前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其他城市也持续优化政策,力促市场回暖。一段时间以来,多部门打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政策效果如何?10月份的相关数据给出了答案——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很多人还关心,当前止跌企稳的态势能否持续?应该看到,支撑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有多重因素,我们对后续房地产市场止跌势头持续巩固充满信心。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首先在于10月份房地产市场多项指标都是在较长阶段下跌后首次出现正增长。取得这样的改变十分不易,表明市场已经出现拐点。从同比数据能看到市场趋势。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0.9%,自去年6月份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自今年2月份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
从环比数据能看出市场变化。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6.7%,二手房网签成交量环比增长4.5%,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环比增长5.8%。房地产市场历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今年“银十”超过“金九”十分罕见,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银十”超过“金九”。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不仅在于一线城市增长明显,其他很多城市商品房网签成交量也出现不同程度增长。一线城市一向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14.1%,二手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47.3%。分地区看,11个省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6个。其中,湖南、天津、广东、江西、江苏同比增幅超过10%;20个省份二手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2个,其中,北京、上海、河北、辽宁、浙江、湖南、重庆、贵州、甘肃、陕西、宁夏同比增长超过10%。成交量增长从一线城市向更多城市扩大。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在于房地产先导指标也有明显改善,预示后续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购房属于大宗消费,从有购房意愿,到精挑细选找到满意的好房子,再到讨价还价等环节,普遍需要较长过程。10月份成交量数据回升表明已经有很多居民完成购房。当前,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也都有明显增长。甚至在有的一线城市,这两个先导指标比成交量的增长幅度还要大。先导指标增长,表明还有更多居民已经在购房的进程中,或者准备购房。这对于房地产市场保持一定热度是积极信号,预示成交量有望继续保持积极情况。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在于将有更多需求进入市场。未来,各地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方式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住房。以每户到市场中购买100平方米住房计算,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有望释放约1亿平方米交易量。这部分居民进入市场购房,将为房地产市场筑底止跌提供重要需求端支撑。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在于居民买房的顾虑正在消除。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对购买新建商品住宅有顾虑。因为一些房地产项目因资金链吃紧,出现了已售的新建商品住宅逾期难交付情况。很多居民怕买到烂尾楼,对购房特别是购买新房持观望态度。近期有关部门宣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争取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信贷规模的增加,预示着房地产项目融资更快捷更便利,保交房将继续推进。
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信心,还在于市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平衡。历经几年房地产市场调整,一些城市库存较大。如果一个城市闲置土地多,待售房屋量大,对各方增强房地产市场信心不利。对此,各地和有关部门推进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此举有利于促进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及债务压力,也有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来源,增进民生福祉。通过消化存量,优化增量,供求关系将趋于平衡,各方对市场信心更足。
在存量增量政策叠加的“组合拳”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我们相信,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10 创新模式释放银发经济活力
陈大鹏 谈小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近年来,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加速推进,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切实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为着力点,提升其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拓展科技赋能宽度,让养老服务更加适老悦老,以激发银发经济内生活力和动能。
摸准老年人需求,以街道社区为单元,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进养老服务体检制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定期对辖区老年人开展问需服务,结合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深入研究老年人真实诉求。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深入分析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还应包括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将社会养老资源、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聚集到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和床边,把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嵌入基层治理,同时依托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整合辖区各类资源,为养老机构的运营提供全方位支撑。北京市西城区自2016年开始,实现区级高位统筹,着力构建“三边(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四级(市、区、街道、社区)、社区居家机构相结合、医养康养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服务台”,划分基本养老服务网格,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认领、签约和基本保障服务全覆盖。将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引入社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干预等服务,将服务嵌入社区和居家环境,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同时,区、街道或社区为养老机构提供房租减免、对接政府补贴,减轻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压力。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既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也有助于企业、社会组织等养老服务主体的良性运行。
完善相关制度,挖掘发展潜力,加快推进金融与养老产业融合。鼓励地方设立区域性养老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探索设立地方政府养老产业融资担保中心,形成养老产业白名单,为轻资产运营、缺乏足值有效抵押物的优质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推进银担合作,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建立科学有效、规则统一的养老金融监管协同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完善部门联动处置措施,把各类养老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和风险防控视野。建立养老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内部监管和约束。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康养产品融合。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生活,超过80%的受访者愿意使用智能产品,使用意愿最高的前三类智能产品分别是“健康管理”“安全监测”和“智能家居”。要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康养产品融合,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研发了很多适用于养老场景的产品,如服务机器人、睡眠监测仪、防走失科技服、自动翻身床等智能设备,要尽快实现科研成果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用科技创新夯实银发经济的发展基础,完善相关产业链,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11 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
郭贝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调“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天津市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天津被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功能定位后,党中央给予天津首个国家层面的综合性金融支持政策,对于推动天津金融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赋能,健全科技金融的组织体系、产品服务、多元市场等,增强实体创新驱动力;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丰富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推进数字金融研发中心、应用中心、投资中心、孵化中心的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供给和开展标准试点,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力度。
立足地方优势、突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促进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服务业方面,强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创新运营、河北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对此,北京借助金融总部优势,在政策指导、创新监管等金融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天津、河北的金融功能承接与延展。天津立足制造业和港口优势,促进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金融对产业、港口、航运、贸易的支撑作用。河北依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强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打造“纵向整合+横向关联”金融服务平台。
紧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积极开展综合集成的跨境金融服务改革试验。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办理流程,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和海外贷款业务;推进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支持银行为优质企业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提供融资产品和汇率避险等服务;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和试点银行范围,探索更具突破性、首创性的跨境金融产品。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本要求,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也要坚持管行业必管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管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防控。
加强跨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共同协作优化京津冀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序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助力京津冀信用体系一体化的互认、共治与监管;有序推进金融统计数据共享,提高跨区域数据利用效率和风险评估准确性;探索建立京津冀金融机构联合授信机制,深化产融信息对接和加强供应链授信融资,依法合规开展银团贷款等业务,优先满足科技产业及重大合作项目融资需求。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十周年,也是“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开局之年。值此之际,迫切需要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牵引,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切实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
12 新能源开发要兼顾规模效益
陈发明
从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首个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到全国首个大规模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逐渐形成“清洁陇电”现代能源品牌……甘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性。
新兴产业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甘肃新能源产业所经历的,不仅为“双碳”机遇下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风光资源富集地区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路径。
甘肃的探索实践证明,高质量开发利用新能源,必须兼顾规模和效益。缺少装机规模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难以充分释放“双碳”机遇下的资源开发红利;没有效益导向的资源开发,也不会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规模。
做大产业规模的“基本盘”。甘肃新能源产业开发起步于风光,成就于风光,但不会止步于风光。随着开发模式的成熟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迈上新台阶,不仅风电、光伏成为全省第一、第二大电源,光热、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也破茧而出。
做实能源外送的“关键点”。西部地区新能源富集,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清洁电力就地消纳能力不足。因此,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新能源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优化外送通道。目前,甘肃正按照“用好第一条、建成第二条、建设三四条”的思路,全力推动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等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今后几年,随着这些通道的建成投运,必将为甘肃新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做强聚链成群的“大文章”。15年前,伴随着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开工建设,当地陆续聚集起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加速成长为支柱产业,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良好态势。“十四五”以来,随着“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与光热、氢能、储能、智慧电网等多元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将面临更多、更大的产业机遇。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无论是“双碳”机遇大环境,还是已形成的产业生态小气候,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逢其时、大有可为,正在“追风逐日”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13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洪俊杰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开创了全新局面。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较小,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低,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商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等工业制成品,服务贸易仅局限于少量对外技术援助和来华旅游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外向型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开始大规模流入,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贸易规模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持续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新要求,不断提高贸易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数字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绿色贸易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升开放水平和层次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我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并把“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制度型开放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为主要内容,以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为目标,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形式,二者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一方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扩大有助于提升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水平,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降低贸易成本,可以激发更多商品和要素进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可以为制度型开放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推动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
推进制度型开放,一方面需要明确开放什么。随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我国一般制造业领域对外资已实现全面开放,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成为重点。当前,全球开放的政策措施逐渐由传统的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边境措施,拓展延伸至更广泛的边境后措施,对市场准入的领域要求更宽,对权益保护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的国内外衔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如何开放。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充分发挥我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领域的优势,参与数字化、绿色化等国际经贸新领域规则制定,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高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统筹处理几组重要关系
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制度型开放的难度更大,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注重开放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
处理好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的关系。改革离不开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层次改革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制度型开放奠定良好基础、提供重要支撑。不进行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难以实现。制度型开放可以推动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更好适应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以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应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处理好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的关系。向东开放,进一步拓展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助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向西开放,深化与中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同时对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推动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处理好示范引领与复制推广的关系。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各类开放平台,在先行先试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既要鼓励各类开放平台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要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先行先试方面,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为载体,先行试验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部分核心议题,在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压力测试。在复制推广方面,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及时向全国推广创新经验。同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条件,制定和实施适合当地实际的改革措施,确保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内容
制度型开放要求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同时,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强化制度供给,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明显,但与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和期限、保护有效性、执法强度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要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关条款内容,在完善规则、补齐链条、区域协作、争端解决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结合国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围绕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领域,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创新。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知识产权数据监控、检索分析、综合服务、运营交易等。探索建设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中心,基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重点商标保护名单交换互认、纠纷多元调解等,推动提升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水平与效能。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引进海外投资、促进国际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人才招引、项目落地、园区开发等方面,帮助企业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现行国际碳排放核算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注重碳流量责任。这导致消费者责任缺位,对出口大国不公平,不利于引导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忽略了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推动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探索碳排放责任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模式,推动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共担方案。建议基于贸易利得,公平合理地权衡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权数或分配系数,兼顾考虑确定责任权数或分配系数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伦理问题。探索碳流量责任与碳存量责任相结合的碳排放核算模式,推动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碳流量责任与碳存量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努力承担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责任的同时,推动发达国家承担碳排放的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减排,更早实现净零乃至负碳排放。
建立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制度。2023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为33929.6亿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政府采购规模突破3万亿元。政府采购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支出方式,关系不少企业经营。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时间较短。随着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我们要推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积极与国际规则相通相容。对标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CPTPP等国际规则,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坚持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原则,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竞争。不断深化政府采购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快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
推动服务贸易开放。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服务贸易领域条款内容,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相通相容。有针对性地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准入门槛,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合理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更好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发展。统筹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开放发展,稳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相关领域,尤其是国内供给尚存短板的领域。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深化国内服务贸易领域改革,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服务能力。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金融开放的一大挑战在于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个政策目标的统筹兼顾。传统模式下各经济体央行在三个政策目标之间取舍,无法有效管控金融开放过程中的国际风险。我国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持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积极探索并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开放模式。探索兼顾上述三个政策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所侧重,动态调整三者权重,实现不同条件下的最优政策组合,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以我为主,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推进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考虑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的例外空间,将公益类国有企业纳入相关国企条款例外适用范围,争取更多的例外豁免。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对国资监管机构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国有全资公司,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新模式,规范股东履职程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持续完善、规范信息披露程序,加强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类指导,推动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运作的规范化水平。对给予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补贴或资助进行筛查,对可能在有关国际条款禁止之列的补贴进行清理或调整。
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当前,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复杂多样,多种类型规则不统一,增加了国际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同时,发达国家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占有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有限,难以充分反映自身利益诉求。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明显增多,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阻碍全球经贸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确保规则开放、包容、非歧视,反映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协商,共同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完善,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资源、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推动构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新业态新领域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尚未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环节间的数据孤岛等问题,阻碍了数据自由流动及价值挖掘。数据要素市场化面临诸多障碍,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隐私保护、安全治理等相关制度尚不完善。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数字治理规则,推动构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框架下,探索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建立出境安全评估机制。健全数据共享机制,积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打通数据壁垒,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险。尽快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推进数据产权试点,为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经验借鉴。完善算法模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保护规则,推动科技向善。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率先开展压力测试,推动数据互换、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服务共享,加快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领域的规则对接融合。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贸易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朝着开放合作、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发挥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离不开高能级开放平台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然而,目前开放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发挥试验优势、集成优势、开放优势、示范优势等,更高质量服务制度型开放。
发挥试验优势。要赋予高能级开放平台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其在深层次改革方面走在前列,为制度型开放提供重要保障。推动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深化制度创新,给予高能级开放平台更多先行先试政策激励。在重点领域攻关、重大制度创新突破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高能级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作用,推动其迈出更大步伐。
利用集成优势。高能级开放平台是资源要素集聚高地,融合集成制度和政策优势。要转变理念,推动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文化,利用高能级开放平台的集成优势,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及制度创新效能。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研究、敏感领域开放压力测试、提升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孵化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推动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扩大开放优势。高能级开放平台是标杆性的对外开放载体,要不断放大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开放优势。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更多高能级开放平台。除局部政策优化和程序简化外,还要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推动高能级开放平台开放先行。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增强对全球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在短板领域优化制度开放供给,在优势领域开展制度开放竞争,在前沿领域加强制度开放合作。助推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提供方案、注入动力。
强化示范优势。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高能级开放平台在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要加以复制推广,推动相关措施落地见效,尽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扩大与RCEP国家、金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加强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推动我国制度型开放经验向国际社会推广。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校长)
14 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刘 莉
随着线上消费蓬勃发展,大数据杀熟现象层出不穷。有效管控和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关键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同一种商品,新老客户价格不同;有的商品和服务短时间内再次购买,价格却水涨船高;红包、优惠券的发放因人而异……随着线上消费蓬勃发展,大数据杀熟现象层出不穷。尽管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加强监管,但效果并不理想,大数据杀熟甚至成为部分电商平台运营的潜规则。
大数据杀熟成为顽疾的原因在于背后的利益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算法大规模应用,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利用其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通过区分不同消费者群体特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可以更大程度获利。同时,由于这种做法较为隐蔽,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即使发现也很难维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这种行为。
从消费者角度看,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个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细分,采取同一商品或服务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的不透明定价机制,让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商品的真实价值,从而作出不合理购买决策,导致资源浪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从市场角度看,大数据杀熟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的信任度,损害了平台和商家的信誉,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管控和治理大数据杀熟,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市场公平。关键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特别是针对大数据杀熟举证难、维权难的问题,在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增加监管手段,扩大监管覆盖面。只有显著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治理乱象,保障互联网市场健康发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NjExMzY4OA==&mid=2247495140&idx=1&sn=3a71a4cbfd7f8ee79941e34b21ea5e72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
(笔记)习近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笔记)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会谈
(笔记)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
《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5)
《光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5)
《中国组织人事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5)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2024.11.15)
《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5)
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夜读(2024.11.14)
2024年11月14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笔记)习近平: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谢春涛: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理论贡献
住建部部长倪虹: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扎实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4)
《光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4)
《中国组织人事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4)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2024.11.14)
《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4)
人民日报夜读:冬日温暖清单来了!这个冬天,一起打卡!
2024年11月13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讲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故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承文:突出“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
《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3)
《光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3)
《中国组织人事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3)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2024.11.13)
《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3)
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夜读(2024.11.12)
2024年11月12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笔记)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
(笔记)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光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2)
《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2)
习近平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奋勇争先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2024.11.12)
《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2)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