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多年来,我从各种“平台”,常常读到姚建生先生的诗词,近又看到其行将出版的洋洋洒洒一沓书稿,洵乃先睹为快,与有荣焉、何其幸哉!
大略而论,我们可从一位诗人的题材之择,约略窥见其心志、情愫所在,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姚兄的诗,恍如一幅灵动的有声有色的乡土文史图,其中不仅满溢形象思维,更是拉满诗性思维值。众所周知,凡为文学创作,形象思维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同时欲落得诗性思维,恐非易事。何谓“诗性”?通俗而言,即具诗意、新奇鲜活的诗意,且具意境、婉转曼妙的意境。清代大学者王国维的词,主要宣示某种哲理,易于跌入枯燥概念的泥淖,却能轻松避开,浑以形象思维与诗性思维双驾马车出之。不能不说,此为劈斧开山之举!诗词学者叶嘉莹认为,“哲理词”乃王国维首创之功。而姚建生却以文史诗词化,堪称达人,文史通才是也。(所谓的“文史”,分为文艺与史乘两大块,文的范畴,含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史馆之聘任,一律由政府党组严格审定。)近期,中华诗词学会提出,选编《全国诗词精品集》的原则,以作品水准的高低为唯一准绳(大意)。这就紧密关乎作者思想情趣的雅俗与文学功力的深浅了。而姚兄是位令人可敬的实诚人,几多岁月,日出日入、创作勤奋、春华秋实,值得弹冠相庆!
我们大都认为,李白以天才称,杜甫却以功力显,所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换句话说,李出口成章斗酒百篇、杜推敲成癖千日一诗,其实,近有学者研究证实(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陈尚君先生发现,李白的存世文本中存在很多相异的文本,有许多类型是别家文集中很少见到或从未见到的,尽管有后世流传讹误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李白对自己的诗文反复修改再去定稿的结果),杜倒确实如斯,而万没想到李却也是若未经反复磋磨不肯轻易摆手的主,白居易则更甚,检其草创,一首诗从初稿到最终成品,竟已面目全非!大诗人尚且如此,遑言其余?看来天才并非天生,其千载谬误,全在认知偏颇之厄。
诗仙李白的卓荦诗才也不能离开反复习写。“其实天才纵逸的另一面,是极度勤奋地学习与修改。”《文选》是青年时期的李白倾注心力的学习文本,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周勋初认为,“李白苦练基本功,曾三拟《文选》,在临摹前人作品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也推动李白在赋、乐府、古诗等领域的成就。其模仿江淹的《恨赋》之作《拟恨赋》,还存其集中,便可看出其勤苦学习的痕迹。那些看似浑然天成的诗句,也可能经过千锤百炼与反复琢磨。”李白称自己“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古风五十九首》是他一生最用力也最为重视的诗作。李白效仿阮籍《咏怀诗》而作《古风》其三十九,全诗12句,其正本和别本竟有8句相异,可见李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
姚兄与我,颇有相象,至少有六端,可谓:何如“六仿”毓诗情;何也?一、年龄相仿;我的祖籍也在桐乡;我们的锦瑟年华均曾投入“上山下乡”全国性运动;我俩均为长期的诗词嗜好者,且诗词的各式体裁,均有“染指”,尤其是近体诗中的五七言律诗------当然,无人不知,诗之难、莫若七言律,唐宋以还,成功者寥若晨星。第五,潮流所涉,我也曾经“下海”。说到本人的诗词,其中暗藏大量乡恋内容。然相比姚兄,盖为小巫见大巫也。凡提到故地热土,感应似有若无、云障一般的郁郁情结,确有一种磁性般的归属感。因篇幅所限,具体甲乙恕不一一展开。
作者幽幽甜梦、梦萦故乡,一桥一诗、古桥一座爆千诗!其中情绪价值之高涨,不难想象。杜甫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其中辟专章以浓染乡思之苦。苏轼的深情感发“此心安处是吾乡”(见苏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令人黯然无语。朱彝尊的百首《鸳鸯湖棹歌》,故乡情思绵绵不绝,三百年来悠悠传唱,夸言家喻户晓也不为过。传统的“叶落归根”,正是灵魂安放的形象诠释。若无老家执念,曷克臻此?
假如一个人从青少年开始,先后经历文革十年与改开四十年,一辈子也就大致撂在此了。生命短暂、宝贵无价!却难断无情时光逝水,“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此种仿佛突兀的对比鲜明强烈的意象,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因既成过去式,何从挽回?人生的生死遗憾,千古难免。故亦不必侈言什么“青春无悔”等类毒鸡汤之什。当然每个人的三观有异,难免鸡对鸭讲,缠夹不清。然则,只要怀揣一颗美好诚挚的丹心,永远护卫诗词这传统文学之瑰丽奇花,不断地撒播阵阵醉人馨香,无论生命长短,殆堪圈下句号尔。
来根友:别署洱海,浙江嘉兴人(祖籍桐乡石门镇)。浙江省政府“唐诗之路”学者专家咨询委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嘉兴市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会员、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兼学术部部长。获全国诗词大奖赛一、二等奖。获中华诗词学会学术委员会“华夏诗词”优秀评论奖。诗词入选名家权威选本与著名网络平台《小楼》、《云帆》、《中国诗词地理》等等。已公开出版《洱海文集》二部、《诗词集·鸳湖水汤汤》一部。《诗词文学评论集·鸳湖文录》待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