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祥|旧时猪舍里倒挂着的陶甏

文摘   2024-12-21 00:00   浙江  

【作者简介】 姚正祥,王店镇国庆村姚家埭人,曾在秀洲区洪合劳动监察中队及王店镇社会事业所工作,现已退休。喜欢捣鼓电路电器,也喜欢练练书法,写点农村生活方面的回忆文章。


回想在农村生活的岁月中,总有一些看似平常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记忆。

那是很久以前,我们农村猪舍是用泥板墙搭成的草棚。养猪是农户们除了种地以外的副业,养大了的猪可以出售,猪粪可以作为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那时候有的农户养头母猪产了小猪,一部分自家养着,多余的苗猪则卖给需要养猪的农户,这两项都能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所以确保母猪平安下仔,对于农户而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那个科学知识尚未普及到乡村时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农民们依据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都要在母猪窝的上方倒挂一个陶甏,这一现象使年幼的我充满了好奇。问村里的大人,而他们简单却又笃定的解释是:防止放鞭炮或夏天打雷的声音导致母猪流产。这更是让我对这个倒挂着的陶甏有了一种特殊的敬畏,以为陶甏里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存在。直到至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放鞭炮和打雷所产生的巨大声响,会对猪发生强烈的刺激。尤其是怀孕的母猪,它的听觉系统较为敏感。突然的鞭炮爆炸声和雷声所带来强烈的声响,可能会使母猪受到惊吓,当母猪处于惊吓状态时,其体内的生理机能会发生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有可能导致母猪流产,从而给农户带来损失。我想,而那个倒挂的陶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吧。

从现代科学的普及,我们可以试着去探寻这背后可能蕴含的原理,陶甏特殊的形状和材质或许是关键所在。一般来说,陶甏都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为中间大两头小,这种材质和甏的形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音和缓冲声波的能力,当外界的声波冲击到陶甏表面时,部分声波会被吸收和反射,声音的强度和尖锐程度可能会有所降低,这就好比在猪窝上装了一个现代的消音器,使得外界的噪音会变得相对柔和。

再从乡村文化和心理的层面剖析,这个倒挂的陶甏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农户来说,养殖牲畜也是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在面对自然灾害和一些无法掌控的外界因素时,他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给自己信心和安慰。这种代代相传的做法,其实承载着农户们对丰收和牲畜平安繁衍的祈愿。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

在乡村生活场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房屋的某个角落悬挂艾草,据说是为了辟邪驱蚊;还有在门口张贴门神画像,是为了守护家庭平安。这些习俗和做法,有些则更多地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安慰。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乡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农民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逐渐在乡村普及,如今的养殖户们,有了更科学的养殖方法和设备来保障猪的安全繁殖,隔音良好的猪舍、精确的环境监测系统、完善的营养调配方案等,取代了曾经那些略显质朴和神秘的传统做法。当我们回首那段岁月,那个倒挂的陶甏仿佛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它提醒着我们,乡村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即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那些古老的智慧,就像埋藏在土地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重新审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探索新的科学领域时,会发现这些传统做法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科学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这些乡村记忆,因为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祖祖辈辈一路走来的见证。无论是那个陶甏,还是其他类似的乡村习俗,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和传承。


虎斋
说说从古至今嘉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