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步入冬至了,日子总是在无声无息地流走,要说世界上什么是最无情的,我想就是岁月了。不管你怎么想留住它或是抓住它,都是不可能的。看花开花落,听潮起潮落,观日升日落,四季轮回都在不经意间。
“冬至”是在24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冬至为何“大如年”?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另外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和“消寒节”等。
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所以我们平时形容冬天寒冷常常会用到这两个成语 “数九寒天、三九严寒”。
关于“数九”,广泛流传这样一首《九九歌》:
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冻,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九九歌》里可以看出最冷是三九,也就是冬至后第19天到第27天是全年最冷的。
在民间传说冬至夜吃啥补啥,在我们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但如今嘉兴一带时兴吃桂圆烧蛋,又或是鸡肉、羊肉等。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桂圆烧蛋,甜甜的,热乎乎的,吃了浑身舒服。
还有的地方冬至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后来人们称它为“饺子”,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是人体机能变化最剧烈的一个节气,也是疾病最易加重的一个节气。所以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御寒锻炼。
回忆小时候,每年冬至这天,母亲都早早起来给我们做了一大锅赤豆糯米饭,吃着母亲亲手做的赤豆糯米饭,感觉心里很温暖。以前物质匮乏,母亲做的赤豆糯米饭就像这冬日里灿烂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的心,我想这糯米饭胜过世界上任何美食,这里面包含着母亲太多的爱。
冬至到了,意味着三九严寒来临了。很期待看到雪花,瑞雪兆丰年,祈求明年是个好丰年,也很期待在雪中散步,看着片片雪花落在那干枯的树枝上,干枯的树枝因为有了雪花的装饰而变得富有生机。
时光飞逝,不管是美丽的往事,还是美好的记忆,都随着岁月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能抓住的只有现在。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眼前就是冬至了,祝福大家冬至安暖,新的一年幸福常相伴,美好皆能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