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再次风声鹤唳。
去年曾说《万科难以自救》,一年过去,还是这样。
¶1
万科是有些可惜的。
当了那么多年模范生,最后也都还是模范生样子的,比如2018年就打出活下去的标语,从面上看,它也始终相对理性,有章法的。
但它还是这样了。
有句话叫“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我觉得后面这本句还可改成,关键时刻犯糊涂。
合起来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关键时刻犯糊涂。
不少曾经长期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突然溃败,都是谨慎了大半辈子,但关键时刻犯了糊涂。
房地产里面的万科、世茂地产都很是有点这个意思,创始人一代都很谨慎,接班人上来几把就把节奏和命运改变了。
在最不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了。
然后覆水难收,甚至万劫不复。
前面的九胜也难抵这一败。
¶2
一般来说,企业小的时候,应该狂一点,冲得猛一些,抓机会大于管风险,因为你没有什么好失去。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企业大了,应该怂一些,走得稳一些,管理风险大于抓机会,因为你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我看到的是,不少企业,不少人都把日子、状态和情绪过反了。
自己“小”的时候,谦虚谨慎甚至卑微,一旦大了,那个雄赳赳气昂昂势不可挡,完全是穿鞋的不怕光脚。
在老中医看来,穿鞋的不怕光脚的,那就是不要命的征兆。
万科的问题,可以说什么大环境如此,但归根到底还在自己,没把谨慎,没把某些原则坚持到底。
甚至,它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地从内心谨慎并且有原则了,只不过是过去的市场比它还狂,同行比它更狂,把他的狂给盖住了。
它2018年那个活下去,也要么说得不真诚,要么执行不彻底。
否则,应不止于此。
¶2
复盘房地产这一课,还有个事情值得重视。
那就是,如果只是某几家企业狂飙猛进,整个市场不止于此。
如果说这是一场疯狂导致的灾难,它几乎是一场:
集体的,时代性的疯狂。
这也不只是中国特有的例子,很多经济体都曾这样,但我们可能要稍微严重点。
而且,现在的一些产业,依稀有着房地产的集体和时代性的影子。
商业观察者们常常说,成功的企业都是与时代共舞,随时代而动,但若把观察的眼光拉长一点,恐怕还应该有一条:
更加成功的企业,都懂得跟时代对抗。
或者,说更通俗一定:
坚定地做自己。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浪潮,都老老实实又富有创新和诚意地做好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并且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自己的业务和财务。
而不是,时代的风大,就发飙,时代的风挺下来,就发傻。
一个问题不好细说,但大致有个感觉。我们今天的一个企业风险,依然是不少企业都太跟随时代,而没有自己的:
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