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常常被比作一台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可以自动调节光圈和对焦,将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捕捉到清晰的影像,帮助我们看见、感知和认识世界。
人的眼球壁由三层构成:最内层是视网膜;最外层是巩膜,也就是我们看见的白眼珠;中间层为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流和色素,因为颜色类似紫黑色的葡萄而得名。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黑眼珠”就是眼睛前部的虹膜,和后部的睫状体和脉络膜共同构成葡萄膜。
平时,葡萄膜中的黑色素细胞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最大程度地避免进入眼球的光线四处散射,保证成像清晰,发挥着相机暗箱的作用。然而,有些黑色素细胞却悄然发生了叛变,成了隐藏着的“致命杀手”——葡萄膜黑色素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常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这种肿瘤非常狡猾、善于伪装。它懂得韬光养晦,早期隐匿在眼内悄悄地生长,并不引起人们关注。当它越长越大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闪光感、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视物变形等症状。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和白内障等并发症。以上许多症状与其他常见眼病非常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
葡萄膜黑色素瘤还特别喜欢跑到远处,扰乱其它器官的功能。据统计,大约有一半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最终发生远处转移,主要转移部位是肝脏。一旦发生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足一年,死亡率极高,简直是“致命杀手”。
葡萄膜黑色素瘤长在眼球内,不仅危害生命,还损害视力,治疗上强调“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目前,针对仅在眼球内的肿瘤,医生们已掌握一系列保眼治疗技术,包括敷贴放射治疗、肿瘤局部切除术、粒子放射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等,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治疗方案。而对于远处转移患者,医生则根据基因靶点检测结果、转移灶情况等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肝脏定向治疗等。
归根到底,面对葡萄膜黑色素瘤这种狡猾又凶恶的敌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因此,当眼睛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本文作者:庄艾
(温馨提示:点击医生照片即可在线问诊)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葡萄膜黑色素瘤等眼内肿瘤综合诊疗
每周四上午南院,周四下午浦东分院门诊
亚太眼肿瘤眼病理学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青年委员,入选亚太眼科学会领导力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获上海市科技创业杯发明创新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人才奖。参编《中国葡萄膜黑色素瘤整合诊治指南》、《眼肿瘤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