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主流已逐渐从单纯“保生命”发展为“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的水平。治疗手段从眼球摘除、外部放射治疗为主逐渐向化学治疗为主的保眼球保视力综合序贯治疗转变。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化疗、动脉介入化疗、冷冻、激光光凝、眼内/球周注射、敷贴放疗、眼球摘除等多种治疗方式。
眼动脉介入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f ocular artery,IAC)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辅助下,将一根极细的导管直接插入眼动脉,进而使化疗药物经眼动脉进入眼内,在眼内瘤体处形成高浓度的药物聚集,从而更好地杀灭肿瘤细胞。成人眼动脉的直径在0.7-1.8mm,婴幼儿平均眼动脉直径只有0.65mm,在这么小的血管内注入药物,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用精确制导炮弹,打个比方,大家可能就好理解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精确制导炮弹可以在20公里之外“一发入魂”,我们的介入化疗也有同样的本事。
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医生通过股动脉穿刺,利用DSA在造影提供的可视化引导下用导丝引导微导管经股动脉、腹/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实现“多次转弯”,“精”确地行至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开口位置,这使得治疗能够做到因人而异,不惧变异血管带来的不确定性;“导”指的是炮弹的导引系统,术中的化疗药物注入效果一目了然,有助于制导医生进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存在眼动脉闭塞危险因素患者,及时行颈内动脉球囊扩张阻断术,进行介入化疗;对眼动脉变异难以插管的患儿,行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眼交通支等旁路插管术,实现以往眼动脉变异患儿无法介入化疗的难题。同时,高精度局部治疗有助于减少全身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微导管进入眼动脉局部杀伤肿瘤
治疗前,巨大肿瘤凸向玻璃体腔
治疗后,瘤体萎缩钙化
本文作者:范佳燕
(温馨提示:点击医生照片即可在线问诊)
副主任医师
眼肿瘤和儿童眼底疾病的临床诊疗,主攻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学科综合诊治
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南院专家门诊,周五下午浦东分院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