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之钱包被盗 / 出国防盗指南 °(°¯᷄◠¯᷅°)°

文摘   2025-02-04 07:50   比利时  

祝法大中德法学院在德国求学的同学们、法大所有身处境外的留学生们、所有中国留学生、所有海外华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国人在国外被偷的经历也随之增长。如果在欧美国家进行比较,不同国家的小偷职业“伦理”不一样。在欧洲大陆,小偷“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限于暗偷,不明抢。 跟被明抢比起来,被偷的体验还是比较好的,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完成了。两者的区别,大致相当于在不麻醉和麻醉状态下进行胃肠镜检查。但是,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一个大西洋,就不一样了。大致来说,欧陆暗偷,英美明抢,这似乎也对应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的区分。

先说说国人在欧洲大陆被偷的经历吧。

一个中国朋友到希腊旅游,在一个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手里的小包被夺走了,他赶快追着小偷跑。小偷混在人群里,有时能看到,有时看不到小偷,但朋友一直大喊“I see you! I will catch you其实到后来已经差不多看不到小偷了,小偷还是心慌,把包扔地上了,做贼心虚,看来世界通行啊!朋友的小包失而复得,happy ending(≧ω≦)

一对夫妇去比利时的超市,在收银台结账的时候,放下自己的小包,以便把所购物品装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白人搜得拿走小包,拔腿就跑,丈夫去追,半天没追上,最后报了警,也没能找回来。

一个朋友在罗马旅游,在地铁站被小偷团伙盯上了。上地铁的时候,小偷团伙跟她一起上,故意挤在门口,导致门口拥挤混乱。下地铁的时候,ta发现斜挎小包的拉链被打开,钱包不翼而飞。事后跟当地的华人导游说起来,导游仰天长笑之后正色告知:如果没有被偷过,就不算来过罗马!

一个访问团在欧洲某国,领队考虑到小偷多,于是亲自保管大家的护照!就这样他还不放心,一次下了车,特意谆谆告诫各位团员务必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千万要防好小偷!说完这些话,一转身,装着大家护照的小包不见了!

一个朋友在布鲁塞尔火车站南站,一个人过来,指着一个方向,问那里是不是Felixbus长途汽车站,朋友热心指路。就在这时,朋友的同伴大喝一声,于是问路者就悻悻地走了。同伴告诉朋友,问路者来搭讪是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问路者还有一个同伙,正想要趁机拿走她的东西,被大喝一声给吓走了。

笔者有一次在罗马尼亚,导游让我们注意几个在游客周边晃晃悠悠的中老年妇女,其中一人好几次有意无意接近我的双肩包。于是我把双肩包背到前面,体型轮廓马上化身为一个身孕七个月的孕妇。我就像孕妇呵护腹中胎儿一样看好自己的双肩包,最终完好无损。

在欧洲大陆国家,我没有经历过或者听身边人说过被抢劫。最接近的一次,是一次在西班牙,和同伴逛一个景点,同伴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结果对面来了一个人,在走过的瞬间,同伴感觉手里的相机被扯了一下,但是没有被扯走。如果对方得手,估计就轮到我陪小偷跑跑步健健身了吧,在下奉陪到底(≧ω≦)

法大法学院一个团组出访欧洲,结果所乘坐的大巴车停车的时候,车窗被砸,一些放在车上的物品凭空蒸发,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苦涩的回忆……

那么,离开了欧洲大陆,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一次,时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的马怀德老师到比较法学研究院与师生交流,就中美两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不同,讲了一个自己经历的小故事。他和最高人民法院一位庭长访问美国,光天化日之下,两人在纽约大街上被一个黑人碰瓷劫财,无奈只得掏了十美元花钱消灾。

用这个例子,马老师说,我们的政府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没有感觉。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只要不出国,大家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只有出了国,才能切身体会到中国政府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做得有多么好

中国人能够享有如此高水平的公共安全,跟监控的普及是分不开的。安装摄像头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使得警察能够很快破案。有了监控,只要是在视频监控区域发生的偷抢,破案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因此,监控系统能够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当警察的中学同桌兼死党ZHJ(他跟在老家当看守所所长的同学联手,给全县民众发发如下信息:“尊敬的xxx:您好,您有两个选择,一是关注‘法学教书匠的日常’公众号,二是我们公安局和看守所联合执法,一起把你‘关住’。请在历史的大是大非面前,作出正确选择!”这一信息发送之后,本公众号迅速涨粉大几百)告诉我,有了监控之后,公共场所的盗抢基本上就绝迹了,也导致他们学的传统破案方法都派不上用场了

由此,我想到一些欧美政客老是拿中国公共场所的监控说事欧美白左化非常严重,很多政客口口声声说要保护个人权利,实际上说一套做一套,导致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乱象。在公共区域的监控问题上,欧美国家大多过度强调个人信息保护,最终却只是保护了小偷进行盗窃的隐私,而没有保护现实的和潜在的受害者。事实上,根据笔者与欧洲朋友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些政客也不一定就能代表民意,只不过很多人为了政治正确,选择当沉默的大多数,往往到了国外才敢跟朋友吐真言。在正常人看来,通过在公共区域普及监控等方式保障民众(和游客!)的安全才是正事。然而,白左政客大讲特讲人权,却丝毫不惦记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对对我们行之有效的公共安全措施指手画脚,脑回路实在令人费解🥲

说了这么多,大家出国留学和旅游的时候,如何防小偷、防抢劫呢?先说说如何防小偷吧!

出门在外,东西要归类整齐,以免路上手忙脚乱,给小偷可乘之机。试想可知,如果出门大包小包,上下车、取行李等场合就容易顾此失彼。如果两只手中有一只手要领包,也是比较麻烦的。例如,要看一下手机的时候,自然就把包放下了,从而给了小偷可乘之机。笔者推荐出门旅行的时候,默认带一个双肩包,需要的时候外加一个或大或小的旅行箱。双肩包背着,手还是空着的,不影响用手机。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包背在前面,将其完全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安全系数较高。如此,则不用特意关注双肩包,只需要看一个旅行箱即可。相反,背着单肩包或者拎着手提包出门,则往往需要由一只手护着或者拎包,只有另外一只手是空闲的,而要用手机发微信等需要两只手用手机、或者出示护照登机牌等场合,就那面顾此失彼了。因此,选择一个双肩包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多年来我就是带一个某某牌(此处黄金广告位招租,价格略低于春晚广告,非诚勿扰)双肩包出行,至今没有被偷过。

出门无论是带大包小包还是大小箱子,件数越多,照看的负担越重,失窃风险越大,因此,要尽可能要控制行李的数量,数量能少就少。相同重量的行李,能用一个包/箱子装下,就用一个,不用两个。出门在外,玩玩不要搞得跟搬家一样!

女生往往会背一个斜挎小包。如果还穿了夹克、羽绒服等外套,建议把小包好挎之后再穿外套,通过外套增加一层保护。女生的小包往往有装饰功能。如果只有装饰功能,放在外套外面,丢了也就丢了,倒是无所谓。如果里面装了重要物品,还是牺牲一点装饰功能,放在外套里面好一点。否则,在个人魅力和财产安全这两个法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果优先选择(在小偷面前的!!!)个人魅力,这种法益权衡,非常不符合比例原则!!!如果你不服气,篇幅所限,我也没法展开。对此有疑问,就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我的论文《基本权利审查中的法益权衡:困境与出路》。记得全文背诵默写,不要嫌麻烦,我是为你好!

出门时,最好穿兜带拉链的衣服。如果裤兜里放钱包、手机,拉上裤兜拉链,则安全得多。除了防盗,也能防止不小心东西自己掉出来。笔者平时穿xx牌(广告位招租,价格略低于新闻联播之后的广告)运动裤,选购的时候都会关注裤兜是否有拉链。

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点要注意。上下车,坐飞机托运和取行李,超市收银台结账收东西,打车等车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这是小偷下手的好时机。多年前,中德法学院的一个学生刚在机场取完行李,一转身,行李不翼而飞!

万一被偷,就要想办法止损。例如,在国内使用信用卡,通常需要输入密码。但是到了国外往往默认刷卡无需输入密码,因此,小偷偷到信用卡,第一时间就是去刷卡。因此,信用卡被偷,我们应该与小偷赛跑,第一时间致电发卡行锁卡,否则就有被盗刷风险。至少在打了电话之后,如果银行不立即锁卡,则风险由银行承担。一些银行比较友好,只要是被盗刷,则个人都无需承担损失。

考虑到小偷防不胜防,做好被偷之后的预案也是有必要的。出国的时候,把护照复印一下,把复印件分开放,万一护照被偷,则补办的时候会稍微方便一些……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像黑色幽默,但到了那一步,你还是会感谢我的。我就……先说声不用谢吧!

那么,如何应对抢劫风险呢?

如果去了一个抢劫高发国家,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一是要注意不要去抢劫高发地区,例如偏僻的道路。二是如果不可避免,则选择在白天出门。三是做好最坏的准备,准备两个钱包。真正重要的钱包应当贴身,再准备一个破钱包,里面放一些数量合理的钱。万一被抢的时候,就把这个钱包给对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把钱包扔出去,或者递给对方。注意不要有眼神接触,通常来说,眼神接触会让抢劫犯感觉不安全,担心自己被认出来,因此会增强其下毒手的动机。

万一(别说我乌鸦嘴啊!)遭遇了小偷,也要看开一些,适当采用精神胜利法。可以这么想:

哼,幸好只是偷了我的钱,没有偷我的人——与人间蒸发之后换成比沙和尚发量更少更前卫的发型出现在——一点都不的——瓦底进行“被迫营业”相比,丢个钱包算得了啥啊,你就偷着乐吧٩(•̤̀ᵕ•̤́๑)ᵒᵏᵎᵎᵎᵎ

------------------------------

你遭遇过或者听说过身边人国外被偷、被抢的经历吗?你认为应当如何防范呢?欢迎留下你的高见。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积善行德,好人一生平安🤣


法学教书匠的日常
严肃外表下,有一颗严肃的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