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海报
走进影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人。可转眼一想,为什么要人多?潜意识里会认为法国人艺术素养高,看这种电影就像家常便饭,就像前段时间戛纳刚闭幕在法国图书馆旁边的MK2影院看《宽恕》(Miséricorde, 2024),一进影院发现早已人海人潮,几乎满座,心想:不愧是法国。甚至每次进影厅前,带着一份确证的心态,尤其是面对艺术电影——巴黎还总是能看到老片子,像诸如王家卫、侯孝贤、伯格曼、张艺谋等等——每次看到“高朋满座”,总觉着果不其然。
是次,零星的几个人分散在能容纳几百人的大厅里,让人想到2019年在上海某影院的艺术院线看《罗马》(阿方索·卡隆,2018),偌大的影厅里也不过三五人,当时自问,中国电影院线生态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更海纳百川?
《这不是我》剧照
《这不是我》(C’est pas moi, 2024)正片看完,一时呆坐在原位,不知影评该怎么写。随着字幕不停地滚动,已有人陆续离席。电影就没太看明白,虽说这电影和戈达尔一样,没所谓看不看明白,也不需要看多明白,但总归看明白了能多写点东西出来。看的过程中,一心想要看出来莱奥·卡拉克斯的剪接逻辑,这电影要真被看出来剪接逻辑,那么理解电影也有十之八九了。
但就跟当年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一样,这电影还是看不出来。字幕走完,工作人员进来清扫,正当所有人起身准备离去之时,一段人偶戏把大家又定在了原地。相较于正片,这段人偶戏可“有趣”得多了,让人瞬间轻松起来。画面中,一个小女孩在不停地奔跑,音乐节奏明快,大家又慢慢落回座中,看得痴迷。旁边不远处的一个观众甚至随着音乐抖动起来。
《这不是我》同戈达尔晚年的作品十分相像,无尽的负片、色彩、字幕和拼贴,关于人、电影、历史、政治和自我。
《这不是我》剧照
想要看出来的剪接逻辑,并非单纯限于镜头与镜头之间、场与场之间,而是整部电影的编排,就像音乐一样,就算不懂乐理的人,一首流行歌听得出来“渐入”、“高潮”、“淡出”。倘若把这部电影(或这样的电影)比作音乐作品,一些“音程”内的写作逻辑仍然是符合常规的,短时间内几个镜头的剪切,无非是根据“对照”或“类比”的原则,亦或是动作的顺接、视角的转换等等。
但是,就仿佛平常看法文,学左拉,读罗兰·巴特,所有认识的字组在一起就看得不甚明了了。学电影时,老师会讲戈达尔的跳切,会播放《狂人皮埃罗》(1965)的片段,但对学生也仅限于看看就可,了解即可。原来,我们不是必须理解戈达尔,而是必须观看戈达尔。尊重艺术的多样性,表达的多样性,远比纠结于其中一种的有效性而去作比较,做选择,甚至舍弃和否定,要有益得多。
这部电影的镜头只有极少数场景是当下拍摄的,其余均来自导演过去的作品,诸如:《安妮特》(2021)、《神圣车行》(2012)、《新桥恋人》(1991)、《坏血》(1986),或是他日常生活的记录,亦或是电影史经典的片段,诸如《持摄影机的人》(1929)、《日出》(1927),甚至是新闻和纯字幕。开篇导演出镜躺在床上,讲起自己睡着和做梦,于是后文所有的一切在他的呢喃自语中,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有了可能的依据。原来,电影的逻辑,正是梦的逻辑。
《这不是我》剧照
电影只有极少的对白,声音基本来自配乐和旁白,并且旁白有时重叠着多人的声音,就好像导演分裂了几重人格。这样一部电影若没有配乐和旁边是难以想象的,越是远离传统叙事的电影,越是需要凭借配乐和旁白来强调情绪,言明情绪。但是,配乐必然参与电影的意义生成吗?这很难说。或许部分情绪的提供,可以作为电影本身内容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在这样的电影中,配乐更多需要引领剪辑的节奏,甚至创造电影的节奏。而节奏是这部电影的形式本体。
正如前文所说,这电影看不出来确切的逻辑,但也不妨碍观众寻见几分意义,这意义属于观众和导演共鸣的部分,对于每个观众,意义也不尽相同。观看这部电影,一部仅四十分钟的电影,让人同时感慨法国的电影生态,因为不难相见,这样一部电影在国内是不可能上院线的,即便上了寥寥无几的艺术院线,也是几乎没有观众的。
在法国,你时常能感叹,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一样不缺乏机会——被大众看到的机会。影院也不会预判电影的票房潜力在初期去减少排片甚至不排片。而法国观众对待艺术电影,也并非另眼视之,并不是将之捧上神坛或束之高阁,亦非附庸风雅,只是寻常视之,所以艺术电影在法国也就在所谓“商业”层面与商业电影并无不同。这不仅源于法国电影业对艺术电影有一定的保护措施,还在于法国观众本身就有看艺术电影的习惯。其实,这不是看艺术电影的习惯,这就是他们看电影的习惯,不分所谓艺术和商业,我想看便去看,也不管看的人多与不多,并不是卖座就是好电影,门可罗雀就是坏片子。
《这不是我》剧照
走出影厅,出口将观众导向一个UGC Cine Cite les Halles影院的共同出口,通向“Les Halles”商场。不同影厅的人不约而同在此汇聚。通道十分狭长,上下十分高挑,野蛮主义建筑风格的墙面刷满了彩绘,十分夺人眼球。彩绘以黑色为背景,布满了白色的管道,错综复杂,似乎一起导向出口。出口处,大门的上方,一块电子屏幕上只显示了两个词,“The End”。就像此刻,我们才要走出电影。
— F I N —
文字:糸文
排版:虞雪
编辑:留白
责任编辑: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