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 在家“听赏”6所世界著名博物馆中的8幅馆藏中国名画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5-18 20:19
北京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在这个日子里,小沐阿姨能为小朋友们讲点什么故事呢?
于是,“自然童年故事屋”就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来自世界6所世界著名博物馆(美术馆)中的8幅馆藏中国名画以及它们背后的有趣故事。在这篇图文消息中,我们有介绍博物馆的文字,有馆藏名画的高清图片,还有点击即听的音频故事——不要太丰富哦!希望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内容都能爱上博物馆和它们所珍藏的奇珍异宝!马上进入正题(下面的高清图片都请点开、再将手机横过来看哦)——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坐落于纽约第五大道,是一座收藏人类文明的宝库。这座博物馆成立于1870年,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人类历史宝藏。它详细地记录了每件藏品的来龙去脉。这幅《照夜白》,是时任大都会博物馆董事及理事长的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 Dillon)先生通过狄龙基金会(Dillon Funds)购买并捐赠给博物馆的。这幅画来自1300年前的唐朝, 画的是一匹雪白的骏马,名叫“照夜白”,是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最钟爱的一匹战马,传说它通体透亮白皙好像夜晚照亮天空的月亮,所以得名“照夜白”。这幅画漂洋过海收藏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的专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英文名字——“Night - Shining White”。韩幹是唐朝有名的宫廷画家。他从小很贫寒,小时候在酒店里做杂工,无意间遇到了当时的大诗人也是大画家王维,王维看到这个小孩画画很有天赋,就资助他学画,后来推荐他进入宫廷画画,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让韩幹拜师画马名家陈闳,韩幹不听命,说:“我已经有老师了,陛下饲养的所有马匹都是我的老师。” 韩幹每天细心观察马匹的姿态,勤奋练习,大量写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超过前人,被誉为唐代画马第一人。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坐落在美国东海岸,简称MFA(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1876年正式开馆,1909年迁址到现在的Huntington Avenue。这里是西方公认藏品最顶尖、最丰全面的东亚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的原作已经失传,现在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是1912年,担任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顾问的日本学者冈仓天心从中国收集到的宋代临摹本。原画长1.47米,分成三部分。长卷轴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随着卷轴缓缓打开,连续的画面像一首诗歌一样被慢慢品读。这幅长卷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捣练,是古人制作衣服的重要工序之一,“练”是生丝制成用来缝制衣服的布料, 织好时很硬必须用开水反复沸煮和漂白,用木棍反复垂捣才能让丝变得柔软,经过熨烫平整,剪裁之后缝制成衣服。“捣练”也叫“捣衣”,是古人最常见的劳作,每到秋天,气候变冷,人们开始捣练准备缝制冬衣。李白曾经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是形容秋天长安城里月光下,每户人家都在夜色里捣衣的情景。张萱,是唐朝最伟大的宫廷画匠之一,是京都长安人,生卒年不详,活跃在713年至755 年唐玄宗时期,擅长人物画。盛唐时期,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一些技术出色的被招募到宫廷中为皇帝制作衣服。当时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张萱笔下女子脸圆而饱满,体态丰腴健硕,梳着晚唐时期流行的发式,每一个人的服饰和发饰都各有特点,具有皇宫仕女的特征。这幅画不但精确的记录了唐代捣衣劳作的场面,图中人物的衣服的纹样和色彩,劳动中使用器具的细节,和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刻画的精细逼真,将1000多年前的场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现代人面前。
(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藏
【唐】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一年接待超过614万人次参观,按照参观人数排名是全球第七大博物馆,里面收藏的宝贝数不胜数。除了这幅作品之外,“大李将军”李思训现存唯一一幅作品《江帆楼阁图》也保存在台北故宫,小朋友们去游览的时候可以一起参观这两张重要作品。这幅画描绘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之后,带一队人马穿梭在崇山峻岭间前往蜀地避难的情景。蜀,是四川省别称,小朋友们有没有背诵过李白的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看画中这陡峭的山势,就知道这比登天还难走的栈道到底有多难走了吧?
就在这险峻的山势中,从右侧的山岭走出一队人马,他们都骑着壮硕的马匹,有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也有佩戴弓箭头戴帽子的男子们。队伍领首的一位红衣男子挺着腰杆,神态安详、气宇轩昂,他骑的马的形体健美,马鬃被梳成三辫式样,这是皇帝御马的特殊标志,在唐朝只有皇帝骑的马才可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位红衣男子,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唐明皇了。李昭道是唐朝皇族后代,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的堂弟,父亲李思训是战功显赫的“武卫大将军”,因此得名“大李将军”,儿子李思训虽然没有当过将军,也被世人称为“小李将军”,历史上与父亲李思训并称“大小李将军”。传说唐明皇非常喜欢李思训的山水画,曾对他说:“你画的山水可以通神, 我在夜里都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青绿山水画”自隋朝开始,用矿物质颜料石青和石绿织成颜料,色彩浓重多用来描绘山川、峻岭、峰峦、树木、栈道、河流等景色和行人等,风格奢侈华丽。
(四)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五代】黄荃 《写生珍禽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机构。“故宫博物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馆院藏文物体系完备。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皇宫宫廷藏品为主,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
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和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这幅《写生珍禽图》来自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画的作者黄荃是当时西蜀国宫廷画院的主管,擅长描绘宫廷花园里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
这幅画是黄荃现存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幅,在尺幅不大的素绢上画了12只昆虫、10只鸟雀,2只龟类,一共24只小动物。这幅画里面的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这是为什么呢?画家为什么会将这些毫无关系的小动物画在一起呢?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居宝”是指黄荃儿子“黄居宝”,“付”就是交给的意思,“习”就是“练习、学习” 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收集的素材,交给儿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公元859年,唐朝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摧毁了唐朝,各地方割据势力纷纷自立门派成为中国历史上混乱而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生活在四川西南后蜀国的画家黄荃,是这一时期非常著名的宫廷画家。上面《明皇幸蜀图》的介绍里我们提到唐朝的画家李思训家里“一门五丹青”,李思训的弟弟、儿子、侄子和侄孙都是唐朝著名的画家。黄荃的两位儿子“黄居宝”和“黄居寀”也继承了黄氏画的风格。公元965年后蜀国被宋朝所吞并,黄氏父子继续留在宫廷画馆,为新王朝的皇帝作画,称为宋朝花鸟画一大流派的大师。他们所开创的富贵、华丽、写实的画风,成为后来历代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
(五)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北宋】宋徽宗
《五色鹦鹉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坐落在美国东海岸,简称MFA(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1876年正式开馆,1909年迁址到现在的Huntington Avenue。这里是西方公认藏品最顶尖、最丰全面的东亚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也是关于小鸟的,它叫《五色鹦鹉图》,来自一个新的历史朝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大宋王朝。画面上的鹦鹉,它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这只鹦鹉是皇帝养在皇宫中的宠物,画中它的羽毛、眼睛和双爪通过工笔的形式,细致入微地表现在绢上。鹦鹉身上的五种颜色颇有讲究:头顶、眼后为黑色、颈部上方为白色、背部和翅、尾、腿部为青色,也许是为避免与黄绢同色,鸟腹毛色为橘黄色。青红赤白黑五色,代表象征天下的五色土,画中鹦鹉的颜色基本上与社稷坛里的五色土相同,宋朝皇帝推崇道教,看到这只身着五色的鹦鹉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是一只代表着幸运的小鸟。在道教中,杏花被视为“仙花”,仙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杏花。鹦鹉与杏花是花鸟画中的固定搭配,画中鹦鹉双爪正攀在杏花枝上,它生动活泼的神态跃然纸上。
这位精湛的画家就是号称“天下第一人”的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
不单只是画作,历史上,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和他的花鸟画一样出名。他独特的花式签名“天下第一人”也成为了他画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组建了宫廷画院,召集全天下的画家创作,很多宋朝古画上面都有他的书法题词,这幅画作前面题写的古诗就是徽宗的亲笔书法。
(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李嵩 《夏花篮图册》
北京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机构。“故宫博物院”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馆院藏文物体系完备。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皇宫宫廷藏品为主,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
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和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这幅艺术品描绘的是,几百年前皇帝家,用编织精美的竹篮盛放鲜花的场景。古代的皇帝喜欢用美好事物装点自己的家,皇帝家的后花园一年四季都种植了很多鲜花,宫女们将花卉插好,没有照相机的皇帝们会让宫廷画家将它们画在绢上,随时赏玩。在台北故宫还收藏着画家李嵩另外一幅《花篮图册》,花篮中的的腊梅和水仙都是冬天才会开放的花朵,所以也被称作《冬花篮图册》,还有第三幅构图和笔法都相似的花篮图册,是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以1600万元拍卖所得的《春花篮图册》。这三幅画作很可能是画家创作的一组“四季花篮图册”,至于一直没有出现的《秋季花篮图册》,也许已经遗失,也许还珍藏在某位私人藏家手上,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李嵩,活跃在公元12世纪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他在年幼时曾做过木匠,后来被画院画家李从训收养、培养他学习画画。李嵩的画大多表现市井生活,代表了宋朝以市民生活为主的一种风格,大名鼎鼎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朝风俗画的代表。李嵩的《货郎图》流传最广,以街市卖货的担夫为题材,画家创作的多幅《货郎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尼尔逊美术馆都有收藏。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2万件(套),主要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 、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古籍等18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的书画精品最具特色和影响。这幅画是一幅呈对角格式的竖轴 ,右下角一位儒雅的文士悠然的端坐在石台上,微微昂头向深山眺望,不经意间仿佛一眼看到了海角天涯人间百态。简洁有力的画风没有北宋的雄浑却多了清新隽永。画面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一支苍松从山崖右侧向左侧无尽斜伸,松枝伸张舒展,远处瘦削的山峰以淡墨渲染,灵动轻盈。有力的松枝仿佛有着无尽的生命力,直指浩渺的云端和远方山间。
马远,出生于公元1140-1225年,他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马世荣、伯父马公显、哥哥马逵、儿子马麟都是宫廷画家,而且都很有成就。宋朝是一个推崇文化的朝代,因此在当时,这样的一个家庭备受社会尊重。在绘画方面,马远因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和后天的特殊培养,而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根底。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宋高宗赵构南渡,家族从北方迁徙到南方。马远出生在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他的作品并没有受到家族画法的桎梏,很快就能够做到自我风格的创作发挥,并且引领了南宋画院的整体审美风向。在家族中甚至于在当时的宋朝宫廷画院里,马远的人物、花鸟、山水画都非常出名,其艺术成就也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个人特色是擅长“边角之景”。在构图方面,马远敢于打破传统的鸟瞰式陈规,而从平视和远视去取景,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视角,在取景上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在画作中大量留白,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袤的空间,所以也被称为“马一角”。马远在南宋翰林画院里享有盛名,他与另外三位画家李唐、刘松年、夏珪一起,在中国画历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八)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梁楷 《李白行吟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创建于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现在的建筑完工于1938年。它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馆内收藏了十几万件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其中有70件被定为国宝。位于东洋馆4楼的8展室, 是中国绘画的展览专区。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释迦出山图》、石恪《二祖调心图》,还有我们上面介绍的马远,他的一幅《洞山渡水图》等南宋绘画的名品都保存在这里。小朋友们知道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吗?有没有背诵过他写的美妙诗词?“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的李白是手握长剑走遍天涯的少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是洒脱的醉客;“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的李白更是不得了,他将自己比喻成了降落在人间的神仙。
在这幅《李白行吟图》中,简单的几笔墨汁描绘出的发髻松散、后背微驼的李白,手中没有了酒杯,也没有了佩剑。只有微微飘动的胡须暗示着,或许有风在往画面的深处吹去。画家舍弃了背景,没有人知道画中的李白是站立在水边,或者是山间的一棵树下。仅仅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这几根浓淡相宜的墨线下,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手法在中国画中也被称为“写意”。梁楷,在宋宁宗时期(公元94-1224年),被皇帝任命在皇家画院中担任侍诏。当时画院中其他人,没有不佩服他的。他有两位老师:贾师古和石恪。往更早去找寻影响他作品的踪迹,可以追溯到500年前唐朝的吴道子。梁楷的画是简单的,同时也是生动的。他总能深入地感受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然后用简练的线条呈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