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条,收听讲解!
文案整理 & 讲解人:小沐
自然童年说
《政事第三•陶公检厉》
大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这一则政事故事的主人公呢,是我们熟悉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他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但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高尚的操行获得了赏识与认可,被举荐为官。为官期间,他体恤百姓,勤于政事,性格仔细,勤俭节约。今天这一则故事便是讲陶侃为政期间如何勤俭有道的。一起来读这则——“陶公检厉”。
【注释】
1、陶公:陶侃,东晋时期的名将,出身贫寒。
2、检厉:方正严肃。
3、敕:命令。
4、悉:全。
5、录:收集,采集。
6、正会:指正月初一朝廷大会。
7、听事:厅堂,政府办公的大堂。
8、除:台阶。
9、厚头:指毛竹锯剩下来的根。
10、桓宣武伐蜀:指东晋永和二年(346),桓温率军讨伐成汉政权。桓宣武:桓温。
11、发:征调。
12、仍当足:指就用毛竹的根当做支撑用的铁足。
13、超:越级提升官职。
【译文】
陶侃性情方正严肃,办事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下的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管多少都要。属下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聚会时,正好碰到接连下雪刚刚放晴,听事堂前台阶上雪后还是湿的,于是陶侃命人全部用木屑覆盖在上面,这样人们进进出出一点也没有妨碍。官府要用毛竹时,陶侃总是命人把锯下的毛竹根收集起来,堆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装配船只时,这些毛竹根全部当作钉子来用。又听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的竹篙,有一位主管官员,连毛竹根一起拔出来,就把毛竹根当成竹篙的铁足。陶侃知道了就把这位官员连升两级加以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