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柳斌:改造我们的教育
创业
2024-10-18 21:02
内蒙古
原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今刊发柳斌同志于2010年3月26日在第一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教育》,以兹怀念。这次论坛我觉得选取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一个既有现实紧迫性又将对今后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题目。”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个话题太重要了,但是也太沉重了。我们的校长们能够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办论坛,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事业大有希望。刚才一进学校,我就看见八一中学礼堂的门口有一块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段重要的话:办教育的人要”知教之所由兴,知教之所由废”。一种教育的模式有它产生兴起的理由,也会有它衰落消亡的理由。科举制度就是如此。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当知兴废,知取舍,知进退,知发展方向,知道不改革没有出路的道理。近3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成就最大、最突出的时期,义务教育由基本普及到全部免费,再到逐步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迈进,一步一步,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脚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原来的1%、2%、3%,到今天已经达到了23%,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宏大目标。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十分辉煌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教育事业离人民满意的目标还很远,我们的教育制度还很不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还远非充满活力,甚至我们还应当勇敢地给我们自己提出”改造我们的教育”这样的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任务。现在各地都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优质教育资源不只是优良的校舍、设备,仅仅有了优良的校舍、设备,不等于就拥有了优质教育。只有教育是在科学的、合理的条件下,优质教育资源才能产生出优质教育,即教育的科学性加合理性,加优良的校舍设备等资源才等于优质教育。展望当今的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在不少地方学习活动常常远离了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学习活动的整齐划一的任务常常偏离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学习活动的要求常常违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的教育能说是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吗?能说是符合合理性的要求吗?能说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吗?所以,论坛确定这样一个主题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性,是一个值得我们花力气、下工夫去讨论、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分数不是目的,应试不是通衢,升学并非一切! 我们的任务是使教育回归它本来的属性上,即回归”以育人为本”。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动物,优势究竟在哪里?是力气大吗?是跑得快吗?是飞得高吗?是有特异功能吗?都不是。然而人在这场生存竞争当中却取得了绝对的优胜地位,试看那些拥有羽翼的飞禽,拥有尖牙利爪,而且拥有巨大体能优势的猛兽,许多种类现在都已经濒临灭绝,被人类列为保护动物了。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呢?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在于人在生产劳动和生存竞争当中创造了语言,并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拥有了社会,拥有了维系和发展社会的德行、知识、技能、智慧,以及各种民俗、法规。我们把这些叫做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而动物界所没有的。这种世代相传的德行、知识、技能、智慧、民俗、法规等等东西使后一代人的发展始终处于前一代人所达到的高度的基础之上,即人的发展始终是后一代站在前一代巨人的肩膀之上。而昆虫鸟兽们呢,它们的悲惨之处恰恰在于他们除了基因的遗传之外,经验、知识的积累和进步甚微,可以说它们的习得积累微不足道,每一代的发展几乎都是从零开始。那么人是凭借什么来传承和发展德行、知识、技能、智慧、民俗、法规等等,即文化的呢?靠教育,从原始经验式的教育到科学的现代教育。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道理。从这里不难看出,教育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教育的使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育源于生活,因为它是从人类生活的历史深处走出来的。教育又高于生活,因为教育教学的过程使学习者拥有最具科学价值的世界观和最具方法论价值的智慧。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学习者远离了生活,一味的去应对考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失去了自由、自主、积极进取的个性追求,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究的渴望,我们的教育能够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吗?如果我们的教育老是把学习者驱赶到统考、统测、统练的产业链上,然后用分数这把尺子去对学习者进行统一的评价,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去对待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能够让人民满意吗?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吗?有感于此,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我们的校长、老师都应当经常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如果这些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那么我们都有必要对教育进行一些哲学的思考。分数只是评价学生习得的一个因素,如今却异化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导致了在很大程度上社会以功利为本,教育以考试为本,评价以分数为本这样一种误区成为大势所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想,一方面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和实践,经政府多年的倡导和扶植,但至今仍然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素质教育在步履艰难之中,毕竟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前面的一缕希望之光。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的愿望或者说呼吁是: 第一,国家应当在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工农、体脑、贫富差别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因过度激烈的就业竞争而带来的升学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的承担种种社会压力。第二,要重新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和学的模式。为每一个公民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第三,把学生、教师、校长从升学竞争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这是实现回归“以育人为本”的最重要的条件。其实把学生解放出来,把孩子解放出来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最早是陶行知先生在40年代提出来的,他当时就写过“杀人的会考”,也提出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的主张。从40年代到现在已经是六、七十年过去了,把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拿来指导我们目前的教育实践,指导我们目前的教育改革,仍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如何把学生解放出来。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必须把教师解放出来,要把教师解放出来必须把校长解放出来。没有校长和教师的解放,学生也就很难解放。现在我们是用一个统一高考的制度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捆绑在一辆战车上,如何化解这个矛盾,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以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做一些呼吁。1、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义务教育阶段。至于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分两种类型:一是升学预备教育,二是就业预备教育。无论是对升学预备教育还是就业预备教育,也都应该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要把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义务教育上。义务教育现在是九年,如果这九年时间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就能够为我国国民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2、制订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制定这个评估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就业率等等指标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智力、体制、情操、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负责。3、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减各种名目的考试,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锻炼,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开发。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吗?如果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教育的个性化,因材施教, 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人才摇篮里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状态。目前的改革形势应该说非常之好,尤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正在讨论,今年就要公布实施。至少像江苏省、山东省这样的省份,他们有很多很具体、很实际的一些思考,而且形成了一些很重要的规定、制度。应当重视他们的实验,并帮助他们总结、提高、推广。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改革需要试验。教育是不能出问题的,教育的改革一定要十分慎重、十分稳妥。重大改革需要找一些地方做试点,经过试点取得经验,总结提高以后再逐步推开。如果《发展纲要》实施的十年,能够成为一个推动教育回归“以育人为本”轨道的十年,人民的富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富强将会有更加坚实的国民素质基础。最后,让我祝愿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凝聚中小学校长们的智慧,形成共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转载自:中小学校长论坛
编辑:于小瑞 责编:王佳鹏
一审:王佳鹏 二审:张俊云 三审: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