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2.2)

2024-12-02 09:27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130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2月2日《经济日报》全部14篇评论文章

01   粮食减损等于绿色增产

□ 金观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未来3年粮食节约减损路线图。在粮食节约行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强化标准引领,有效整治粮食“跑冒滴漏”,把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粮食损失浪费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有关。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机收水平不高、储存条件差、运输设施不完善、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我国每年在收割、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粮食超过6%。做好各环节减损等于“绿色增产”,不仅可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还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强化粮食机收减损。收获环节是粮食生产过程中损失较大的一个环节。我国主粮作物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收质量不高,节约减损还有空间。应不断提高粮食收获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收获机、烘干机研发制造进一步高端化,为收获减损提供装备支撑。加强专业机手培训,提高农机手规范操作能力,为粮食机收减损提供人才支撑。
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粮食收获后,一般会阶段性储存在农户手中,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虫害等问题。各地应积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从场院晒粮向机械化烘干转型,从“地趴粮”向立体储粮转型,从分散储粮向集中储粮转型。政策性粮食保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粮食安全。我国深入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高大平房仓、立筒仓、浅圆仓成为主流仓型,广泛采用绿色储粮技术,信息化监管实现全覆盖,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
加强粮食运输减损。粮食运输贯穿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每年大量粮食从产区运往销区。过去,粮食运输主要用麻包袋装,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现在通过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深入推进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铁水联运接卸技术和散粮运输装备,逐渐实现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成品粮多以集装箱、吨袋或小包装运输为主,有效降低粮食运输中的损耗。
减少粮食加工损失。我国粮食加工环节存在过度加工、加工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粮油出品率低、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粮食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饮食误区,全谷物消费量明显增加。应积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发展全谷物产业,促进粮食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粮食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利用米糠、麸皮、胚芽等粮食加工副产物加工生物燃料乙醇、米糠油、膳食纤维、胚芽油等,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率。深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充分挖掘利用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替代资源,缓解玉米产需紧平衡和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

02   刷单炒信之风不可长

李万祥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陈某成立工作室提供刷单炒信服务的行为,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从这起案件可以看出,为商户有偿提供发布虚假信息服务是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
在网络平台上,刷单炒信行为屡见不鲜。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为商户发布虚假种草笔记或虚假刷单,炒作商户信用,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网络评价是消费者享受产品或服务后给出的体验和感受,“好评”是对诚信经营、物美价廉商家的褒奖,也是其他消费者作出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刷单炒信服务,通过虚假评价让部分商家以较少投入换取高曝光度。如此日久,容易形成“诚信者受制、作假者受益”的不良生态。
刷单炒信之风不可长。经营者应当真实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此,相关法律也有严格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也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互联网平台需要完善排名机制,加强监管治理。不妨多设置几道“防伪”屏障,实施动态监测,增加刷单炒信成本。在制定规则约束商户时,平台更应不断促进规则迭代升级,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对于商户的信用度和曝光度,不能简单以好评数量来评定。
诚信为荣,造假可耻。对广大“刷手”而言,应意识到相关行为的严重后果,切莫因贪图蝇头微利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否则只能自食其果,遭受法律的严惩。

03   用好贷款冷静期保护消费者

马春阳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发布通告,要求向个人客户提供无抵押消费信贷产品的零售银行(包括数字银行),最迟于明年6月底前就所有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无抵押消费信贷产品提供冷静期。简而言之,贷款冷静期就是银行给予消费者一个“后悔”的机会,一旦消费者觉得当初贷款为冲动行为,可在7天“后悔期”内把贷款还了,不用支付任何手续费、提前还款费、利息等。
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消费者在手机APP上动动手指就能申请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往往仅需几分钟,这提高了获取服务的效率和便利度,但也加大了消费者冲动消费的可能。很多人因一时之需,不顾自身实际偿还能力,过度借贷、超前消费,最终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包袱。
贷款冷静期为借贷行为提供了“缓冲阀”,消费者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重新审视自身财务情况和实际贷款需要,合理评估还款能力,避免冲动借贷陷入债务困境。对银行而言,贷款冷静期有利于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同时,也体现出银行的社会责任感,践行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承诺,有助于提升其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贷款冷静期用得好,会给消费者和银行带来“双赢”,反之则可能被怀有不良动机的人利用,扰乱正常的消费信贷市场秩序。一方面,银行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贷前审核、严把贷款流向,并优化条款设计,避免个别消费者利用冷静期权益进行市场套利。另一方面,银行应强化投资者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同时,加强贷前风险提示,提高产品透明度,让消费者充分理解贷款的责任和风险,减少盲目借贷和滥用冷静期。

04   福特裁员折射电动化转型困境

刘 畅
近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在2027年年底前在欧洲裁员,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德国和英国,其中在德国将裁员2900人,在英国将裁员800人。这一决策折射出福特乃至众多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和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着重重困境。
首先,电动汽车市场疲软是福特此次裁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但欧洲市场的转型没有预期般顺利。福特汽车欧洲副总裁彼得·戈德塞尔近日指出,公司的电动汽车需求比之前预期更弱,这直接导致了销量下滑和业绩亏损。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福特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7.9%,远高于整个欧洲汽车行业6.1%的降幅。市场疲软叠加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价格使得福特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减产甚至停产部分电动车型。福特近期宣布将减少德国科隆工厂的Explorer和Capri两款电动车型,并且将于明年关闭在德国萨尔路易斯的工厂。
其次,政府对电动化转型的支持不足也是导致福特裁员的重要原因。以德国为例,政府自去年12月份取消了电动汽车补贴后,电动汽车销量持续走低,导致许多整车制造商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降28.6%。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福特等跨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运营风险。
此外,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也是福特在欧洲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向欧洲等海外市场拓展,并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使得福特等传统跨国车企在市场竞争中压力不小。
从宏观角度来看,福特在欧洲的裁员计划反映了当前跨国车企的普遍现状。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加速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跨国车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他们需要加大在电动化、自动化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应对高昂的研发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这双重挑战使得跨国车企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业务布局,甚至采取裁员、关闭工厂等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裁员并非长久之计。对于福特等跨国车企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产品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这也警示,企业必须对行业变革保持高度敏感和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05   守好诚信执业生命线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与生命线,是行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要。促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守住诚信底线,要持续进行“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
近年来,一系列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涉财务造假案件影响甚广,如何持续有效遏制财务舞弊和审计造假受到高度关注。近日,财政部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明确八类情形将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这是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力度的一项最新举措。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中介服务机构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介服务机构法规制度体系,促进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
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原因在于其通过对市场经营主体审计,提高经济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这一职能,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可以说,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与生命线,是行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要。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帮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诚信操守受到公众质疑。比如,普华永道在执行恒大地产年报审计及债券发行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违反多项审计准则,多项审计程序失效,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破坏市场信心,受到监管机构的“顶格”处罚。
在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行业失信惩戒力度。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看,大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失信惩戒制度,让守信者获得奖励、失信者受到惩罚。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取得突出成效。
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是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惩戒注册会计师行业重大违法失信行为,有利于营造注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提升行业自律性、公正性和专业化水平。严厉的惩戒还可以对潜在失信者产生震慑、警示作用,把失信的冲动遏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管理制度将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严重破坏注册会计师行业秩序的违法行为,作为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情形。列入“黑名单”的注册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将付出不小代价,除依法应当实施的从业限制等管理措施外,还会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适当提高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依法严格监管,以及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等。这些个人或机构面临严厉的信用惩戒和严重的社会声誉损失,让其感受切肤之痛,方能凸显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当然,惩戒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引导注会行业诚实守信和维护被失信行为侵害主体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失信惩戒的同时,还有必要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促进失信者强化自身诚信建设、改善信用状况。通过采取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有利于发挥监管措施对于诚实守信的正向激励作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促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守住诚信底线,要持续进行“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诚信执业应该成为注会行业的自觉行动,通过强化守信激励、加大失信惩戒,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促进注会行业更好地履行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更有效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让市场环境更加清朗明亮。

06   补好智能制造短板弱项

马小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也是支撑工业经济平稳有力运行的关键力量之一,其发展水平优劣充分彰显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8%。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个工业大省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贡献率超过四成。当前,在把握制造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如何稳步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制造业智能化的实质,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发展规模飞速跃升,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以及1万多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久前,工信部等5部门公布“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八纵四横多功能”核心建设任务同时考虑了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趋势,未来5年投资规模过万亿元。
一系列相关政策先后发布。《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对于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给出了明确要求与具体部署。例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不过,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底层技术需要突破,大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协同水平还应提升,尤其是应加强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应用也存在一些障碍,制造业数智化标准引领作用也要进一步强化。另外还存在内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够强等。未来,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抓关键,瞄准短板弱项,多措并举。
一方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科学设计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化改造行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联接,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系统评估诊断、分类改造提升、分级示范引领、深化要素赋能,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各类制造业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开拓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营销等全环节应用场景,及时提炼易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智能制造装备和MES、ERP、WMS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驱动制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业工厂和“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力争全面完成2025年、2035年规划目标。
另一方面,适当超前布局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数智化基础设施。加快拓展“5G+人工智能”向智能制造各环节深度延伸,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推动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及时提供一批高质量智能制造发展案例。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
此外,构建用以支持智能制造的创新生态系统。完善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让各类制造业企业放心集中优势资源,大胆瞄准擅长环节,协同发力。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构筑产业生态竞争新优势。

07   精准施策服务青年就业

马维维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消息颇为暖心:哈尔滨音乐学院的领导、老师、辅导员带着毕业生远赴江苏扬州举办音乐会,并达成多个专业人才引进意向。据介绍,该校根据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少的实际,采取一对一就业指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行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一对一担任就业导师,摸清毕业生就业诉求,精准施策引才荐才,全力为毕业生找工作“谋良策”“出实招”。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青年就业是做好这项民生之本工作的重要一环。
当前,通过开发更多有利于青年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拓宽更多更新的就业渠道,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助力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提出系列意见,指导各地各部门高质量促进青年充分就业。其中,像“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等,务实贴心。应充分领会其中含义,拿出有效举措,扎实做好青年就业工作。
此外,行业吸引力与就业意向、岗位需求与专业能力要求等矛盾,折射出当下青年就业的困境。针对此,应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拿出专项措施,合理安排实施,扎实促进市场化就业,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青年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贴心暖心地提升青年就业服务效能。在强化针对性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方面,可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具体情况,比如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专业情况等,建立“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帮扶工作台账,提供“专属定制”的就业指导服务、求职培训和就业岗位,推出最合适的就业指导。例如,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职业介绍和岗位推荐服务,根据每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将匹配的岗位及时推送给毕业生。还应注重建立帮扶台账,通过地市及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登记失业青年信息进行全面摸排,形成登记失业青年帮扶台账。更应积极推进就业政策落实,通过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政策对象,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清单,举办专场招聘会,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努力做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

08   强筋活络激发西部动能

臧梦雅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五周年。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
西部地区自古便是东西方贸易枢纽之地。然而,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比较晚,一度成为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省份“不靠海、不沿边”,交通物流不畅通制约了区域发展、对外开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西部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边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贸易、消费、人员往来需求,另一边是物流时间长、交通成本高,西部地区亟待打通发展“筋络”。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是打通发展“筋络”的重要一步。2019年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14个省份扩大到18个省份,从最初的“一条线”延展成“一张网”,并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等区域。数据显示,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通道沿线对外开放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可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不仅仅是一条传统的交通物流通道,而成为一条具有澎湃动能的国际经济走廊。
顶层设计引领西部地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近期已有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无论是海关总署发布新一轮15条重点支持举措,还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都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支撑,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激活西部地区发展动能。
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因地制宜。比如,广西利用沿海沿江沿边的优越条件,链接粤港澳大湾区、西南中南、东盟,稳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又如,重庆通过推动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高效联动发展,构建东南西北4个方向互联互通、“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与全球市场的互动联通。
另外,充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也离不开东西部联动发展。西部地区应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形成“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目前,国家层面已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部际联席会议,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与海南省,以及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形成了“13+2”合作机制。
此外,应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继续培育打造高质量现代经贸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挥通道对沿线经济带动作用,持续为区域发展赋能。
(中国经济网供稿)

09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杨 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旅深度融合能够为乡村带来产业联动增值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要素之间的重组和交融,文化繁荣赋予乡村旅游产业独特内涵,旅游产业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经济动能,共同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的旅游价值被充分释放,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使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传承。例如,云南省2023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01亿人次,4340个有旅游接待的行政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34元。又如,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非遗工坊依靠土布纺织技术,近两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增加1000余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为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具体举措。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使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更系统的挖掘。
当前,我国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展现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网络通信和公共卫生设施有待加强;产业融合程度不高,文旅与农业等产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等等。针对此,要发挥好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整体效能和重要作用,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加强系统规划,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多年来,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已形成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矩阵,让乡村重新焕发了活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乡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发生深刻改变。特色文化能够出圈,必须依靠文化产业,而产业往往依托于当地的文化资源,需要村民的文化认同与积极参与。近几年,贵州“村超”“村BA”火爆出圈,底层逻辑是一场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嘉年华,是对当地长久以来的运动传统、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乡俗民风深入挖掘结出的硕果。
完善乡村文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条件。稳步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改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加强产业联动发展,乡村农业与文旅紧密结合。农文旅即“农业+文化+旅游”,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业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把丰富的农业资源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不断延长农业的多种功能,丰富旅游产业链,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的传承体。

10   加力推进陆海协同发展

韩立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空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依存关系日益密切。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陆地与海洋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陆海资源的优势互补。陆海协同发展包括产业发展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和政策支持协同等方面。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陆海协同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初步形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经贸、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完善,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支持。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陆海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建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以港口为枢纽的铁路、公路、物流园区设施显著加强,大幅提高了陆海联运效率。三是产业融合步伐加快。海洋产业与内陆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临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为陆海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断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陆海经济融合发展。
我国陆海协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海洋产业低端化现象明显。内陆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三是生态环境压力大。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不畅,影响陆海协同发展效率。
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和完善支持陆海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力度,推动陆海经济融合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优势,优化陆海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内陆地区与海洋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产业链条互补和协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加强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陆海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衔接与配合,打造高效便捷的“海陆空”立体化物流体系。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陆海污染协同防治和生态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产业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五是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海洋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养和引进高端海洋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为陆海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11   更好满足外贸企业金融需求

陈果静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等部门介绍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有关政策。其中提到,在金融支持稳外贸方面,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等政策已经落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接下来,仍需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定外贸发展的力度,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向好。
稳外贸,是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势头的重要方面。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在带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不小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展现出较强韧性。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下一步,稳定外贸发展仍需迎难而上,发挥政策合力,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定外贸发展的力度。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跨境贸易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这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商务部对外贸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时,企业反映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等,亟需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在传统的支付结算、贸易融资需求之外,“走出去”企业在投资建厂、资金运作、员工管理等场景中有更复杂的金融需求,亟需更具专业性和附加值的跨境金融服务。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在降成本、优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降成本方面,需让外贸企业对融资成本下降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0.35个和0.6个百分点。9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3.5%左右,比上年同期低0.3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接下来,应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将金融活水引流到外贸企业尤其是外贸小微企业。
在优服务方面,各金融机构应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业态,着力培养稳外贸的发展新动能。金融机构在做好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应持续优化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同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鼓励相关保险公司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拓展出口信用保险产业链承保。
还应持续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推动银行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外汇服务。继续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多方合作降低外汇套期保值成本,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构造更好的外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支持企业更好地管理外汇风险。

12   香港文创蓝图振奋人心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蓝图明确香港文创产业四大发展方向,提出71项措施,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之都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蓝图提出,到2034年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000亿港元。这是一张振奋人心的蓝图,标志着香港正在发力打造新优势,其中的诸多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是旗帜鲜明讲好中国故事。蓝图开宗明义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香港的定位,体现出特区政府发展文创产业的高站位。根据蓝图规划,香港将凭借自身的优势,充分运用“一国两制”所赋予的优厚条件,更好地担当融通中外的角色,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和平台。在具体措施中,香港将在北部都会区建设一所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博物馆,涵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数据,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国家安全等多项重要议题。在九龙公园历史建筑内设立中华文化体验馆,成为宣扬中华文化标志性基地。加强展示和介绍国家特别是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其中的很多举措是前所未有的,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的传播力。
第二是发挥优势建立国际平台。从世界范围看,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在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同时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方面,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文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文创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是耐心资本看好的投资项目。香港已经是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也与全球21家顶尖文艺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有条件进一步完善文创产业业态。蓝图提出,特区政府将支持在港举办更多国际性文艺活动,培育本地品牌赛事,吸引内地及海外艺术团体及艺术工作者到港交流。依托西九文化区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吸引具备一定规模的拍卖行等机构和投资保险等专业服务机构进驻。优化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支持业界进行更广泛的版权交易。
第三是注重市场力量和人才培养。文创产业资本密集度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前期资金投入。最近10年,香港特区对文创项目的软硬件政府开支由每年的41.5亿港元增加到73.1亿港元。但文创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不能单靠政府部门的投入,必须有广泛的社会资本进入。香港将推出重点演艺项目计划并扩大创意智优计划,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推动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与私营机构及赞助人联系。人才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动力,当前香港中小学课程均提供艺术教育,香港演艺学院的表演艺术类别排名亚洲第一,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约250名。数字技术、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的发展,为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创作、推广、体验和交易带来重大革新。香港将新设演艺学院校舍,加大对中小文艺团体的资助力度,加快引进艺术界领军人物。这些举措将为香港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香港文创产业的发展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体现。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香港继续保持和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与特色。特区政府可自行制定文化政策,同时香港特区可继续以合适的身份参与对外事务,包括在文体领域与各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新的蓝图已经绘就,香港的独特优势将继续彰显,文创产业未来可期。

13   高水平推进京港经贸合作

国潇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北京和香港分别作为京津冀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应发挥出各自比较优势,以城市互动促进京津冀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联动,大力推动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对接、贸易和投资对接,高水平推进京港经贸合作,更好发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
北京与香港交流合作起步早、范围广、亮点多。2004年北京与香港正式建立“京港经贸合作会议”交流合作机制。近年来,京港两地合作已经扩展至金融、科技、文化、医药卫生多个领域。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在京设立的企业在达1.4万家,累计投资超过1390亿美元,占北京实际利用外来资金的65%以上。北京在香港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占北京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0%。截至2023年底,北京赴港投资企业超过1900家,在香港上市企业超过200家。
北京和香港都肩负着服务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北京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的建设步伐。北京各类创新主体集聚,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科研产出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科研城市。香港致力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大力推动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发展。“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二。京港在人才交流、科创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可以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探索建立京港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北京的数据交易在全国范围处于领先地位,并已经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服务,京港能够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流通等方面合作创新。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金融、法律、会计、工程、物流、咨询服务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北京是同时拥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从2020年启动“两区”建设以来,北京累计落地50余项全国首创性政策。京港两地迫切需要在金融服务、法律与会计、医疗服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密切合作,通过创新“北京+香港+‘一带一路’国家”等形式,携手参与第三方市场项目开发,开拓海外专业服务市场。
在金融方面,京港两地的金融合作基础扎实。北京各类金融资源丰富,是众多国家金融决策管理机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金融行业协会和机构总部所在地。北京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推进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获批组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保持全国领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在31万亿港元以上,拥有全链条的投融资市场,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绿色金融枢纽。京港在资产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多方面都面临改革创新的共同课题。例如,京港可以探索联合制定绿色金融标准,针对碳市场开拓更多机遇;在财富管理机构落地、产品与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财富管理水平。京港两地交易所可以借助两地上市安排,支持更多北京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和北交所投资。

14   网红书店仍需探索长红之路

李彦臻
日前,开业5年的钟书阁(重庆店)宣布停业,此前,厦门十点书店也开启“道别促销”。多个网红书店接连关闭引发关注。这些书店曾以新颖独特的设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书店没能延续之前的火热形势,日渐冷清直至退出市场。
实体书店为何难以“长红”?有观点认为,一些书店过度追求装修和设计。比如,有的采用大量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突出通透感和科技感;还有的从木质书架到古典灯具皆很考究,主打氛围感……设计、装修形式和硬件过度豪华,导致书店长期背负高昂的固定成本,这是其经营困难的一大原因。
也有观点认为,一些书店脱离了书店本质,更像是以书为背景的“摄影棚”“取景地”,人们更多的是来此拍照打卡,而非真正的读书、购书。网红特性决定了这种书店难以培养忠实的购书群体,盈利问题对书店运营形成巨大压力。
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到图书产业在跟进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形式等方面的努力和探索。网红书店是传统书店通过优化文化消费场景来实现转型和运营多元化的实践。这些类型的书店通过营造场景,让更多消费者留下来,并转化为销售量。同时,大流量也能引来资本青睐,有利于书店长久运营。
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有一些网红书店却过于注重商业活动,忽视了书在书店中的作用。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书店将更多的展示空间留给了文创产品和咖啡饮品,书籍的陈列区域被严重压缩,使得书店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氛围,更像一间文创产品杂货店。
网红书店除了颜值,还要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建立与消费者的深度联系。在数字经济和线上购物普及的背景下,实体书店应理解不同消费者的内在需求,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和物流服务,更便捷地为消费者传递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书店应该坚持为消费者选出真正的好书,为读者提供精神盛宴,如此,才能在有效的文化服务中赢得生存空间。只有这样,书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红书店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创新举措值得鼓励,经验教训也要吸取。只有把握好文化消费的时代脉搏,找准图书市场的精准定位,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成长之路。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