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109篇学习笔记
01 释放区域发展联动效能
作者:晋玉东
区域党建联建是补齐联建双方党建短板、凝聚改革发展活力的有效机制,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经验探索。面对一些基层党组织谋发展、统资源、抓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需打破限制、破除困境,推动区域党建联建向纵深发展。安徽省黄山市实施区域党建联建推动片区化发展,为各地提供了有益参考。
发展合力不足,既有地方发展不平衡、资源较分散、行政壁垒掣肘等客观原因,也有视野不够长远、产业各自为战等主观原因。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应敢于打破就乡村抓乡村、就产业抓产业、就支部抓支部的思维惯性,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连、社情相近原则,探索通过建立乡村联合党委、产业链党建联盟、城乡党建联合体等形式,激活片区经济发展红色引擎,凝聚经济发展合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联动。
区域党建联建不能联而不合、链而不密。要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因链制宜、因产施策,灵活设置链上党组织模式,符合条件的“应建必建”、力量薄弱的“分片合建”、暂无党员的“挂靠联建”,把“党建地图”变成“产业蓝图”。拧紧职责分工链条,系统梳理片区党建难题、发展需求等,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压紧落实责任主体,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措施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发挥联建实效。
实施区域党建联建的目的是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发展力量、推动共享共赢。应善于推动区域破圈、跨界、共融,建立党建联建片区定期会商、协调联动机制,充分整合片区优势力量,盘活阵地、人才、文化、资金、政策等优质资源,使片区各成员各尽其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区域资源发展“一盘棋”格局。积极统筹重点项目政策措施,形成政策扶持合力,多方推动片区产业资源整体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党建联建片区产业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转型,释放联动效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
02 建强堪当时代重任的领导班子
作者:于进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着眼今后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明确了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措施。落实好《规划纲要》,建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宗旨关、品德关、能力关、结构关、廉洁关,建设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堪当时代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把好政治关,着力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党政领导班子。政治上强,则一强百强;政治上弱,则百弊丛生。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领导干部唯有政治能力过硬,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选,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建好用好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注重从正反两个维度考察识别干部是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是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存在“七个有之”问题,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确保干部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能放心。
把好宗旨关,着力锻造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党政领导班子。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干出群众满意的业绩。要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把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大力选拔一心为民造福、群众评价过硬的干部,坚决不用目的不纯、动机不良的干部,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督促引导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把好品德关,着力锻造政德高尚、作风优良的党政领导班子。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之间,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干部一旦失德,就失去了被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要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坚持以德为前提、为先决,既重能力、更重品行,既重政绩、更重政德,将考察干部的“探照灯”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从工作圈照到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全面了解掌握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情况,真正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受到警醒和惩戒。
把好能力关,着力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政领导班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实践证明,站在岸上不可能培养出游泳健儿,远离战场不可能锻炼出战斗英雄,只有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急难险重的煎熬,才能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统筹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体察国情民情、经受摔打磨练,在实践实干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在大风大浪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
把好结构关,着力锻造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党政领导班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领导班子战斗力怎么样,关键看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能否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要坚持个体强整体优、结构服从功能,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梯次培养储备机制,常态化开展班子运行调研,充分考虑人选成熟度和岗位匹配度,统筹兼顾年龄、专业、来源、经历、性别、民族、党派等因素,突出选优配强各级党政“一把手”并保持相对稳定,科学合理搭配班子成员,推动实现年龄层次相符、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督促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凝聚力、战斗力。
把好廉洁关,着力锻造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党政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对领导干部来讲,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健全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突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岗位、关键少数,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坚决把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要求作为铁规矩、硬杠杠,真正把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
(作者系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3 走出“信息茧房”
作者:任馨怡
近日,四部门联手整治“信息茧房”的消息引发关注。“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信息茧房”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更容易产生,那些随网而生、伴网成长的年轻干部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年轻干部身处信息社会,学网、懂网、用网是基本功,也是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了解民情民意、更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但在用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陷入“信息茧房”的现象。有的因网络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推送,被过滤了兴趣、偏好之外的内容,导致年轻干部的主观偏好被逐渐放大。有的因同质化的信息交流,助推形成了因某种共同兴趣爱好而进行交往的“兴趣饭圈”。有的娱乐化倾向被不断强化,陷入娱乐文化的舒适圈,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降低。长期陷入“信息茧房”中,会使年轻干部的思维和视野逐渐变得狭窄,缺少对事物的批判思维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导致认知固化。走出“信息茧房”,既需要年轻干部自身的努力,也要从干部教育培训上着力,为年轻干部搭建多样化培养教育平台,提升年轻干部的信息辨别力、信息突破力、信息掌控力,培养具有信息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与主动建构能力的年轻干部。
打破算法垄断,建立年轻干部多样化培育内容体系。破除人工智能算法的“话语霸权”,丰富年轻干部信息接收内容。在网络信息平台中,“算法”作为平台赖以生存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其技术优势掌控平台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对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意操控。破解“信息茧房”,需要减少或解除人工智能算法对年轻干部个性化信息的追踪及内容推送的过度强化。可通过直接推送技术或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从多元信息视角优化信息平台设计,展示多样化的信息界面,为年轻干部提供丰富多元的培育资源,打破人工智能算法在信息推送中的垄断。打破人工智能算法的固化模式,活化年轻干部信息接收内容。通过运用信息动态清理技术等,自动为年轻干部不定期清理个性化信息、整理所关注内容,对年轻干部进行动态化培育信息推送,避免陷入同质化“信息茧房”。
优化算法模型,打造年轻干部智能化教育媒介体系。强化主流意识信息的普及,建设年轻干部主流意识数字化教育平台。“信息茧房”现象是阻碍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年轻干部的主要障碍。应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年轻干部的兴趣点和接受度,优化筛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实现个性化和兴趣化推送,打造年轻干部主流意识数字化教育平台,形成主流意识的传播闭环,推动主流意识“入眼、入脑、入心”,强化年轻干部的意识形态站位与政治引领。提升个人信息画像的全面性,建立年轻干部素质教育综合化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模型,根据年轻干部全面发展的需求绘制全面画像,将“个性化”信息推送转变为“全盘式”信息推送,破除年轻干部信息个人画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建立“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可视化、智慧化”的年轻干部素质教育综合化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党的建设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04 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作者:尹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央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近年来,山东省阳信县围绕“管、育、用”三个环节抓实抓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覆盖、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持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抓实动态管理,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摸清底数、掌握动向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前提。建立精准摸排机制。采取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地点、从事职业等,做到“流动一个、掌握一个”。建立关爱关怀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加入“e红线”程序,办理线上《流动党员活动证》,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的支委会成员担任联络员,与本支部外出党员联结成对。建立健全外出报告、承诺事项、定期思想汇报、及时督促提醒等制度,及时了解外出党员及家属思想、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参加党内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员评议监督,对表现优秀的纳入“两优一先”等评选范围,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对不合格党员,按照组织程序予以处置。
抓实教育管理,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学”。流动党员很难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与地点,容易出现学习上缺课、理论上漏学、精神上掉队等现象。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上下联动促学。发挥“e红线”程序优势,丰富指尖课堂内容,让流动党员做到线上学习不间断;线下利用主题党日契机,由“一对一”联络员与流动党员主动对接,点对点促学、帮学,确保线下学习不掉队。专家辅导领学。依托阳信融媒、乡镇党委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栏,邀请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发布线上“党建知识小课堂”等微宣讲视频,线下利用返乡时机组织辅导团开展微党课,灵活为流动党员补课。实地体验助学。开展“循迹悟源”研学,依托毛岸英旧居等本地红色文化展馆和流入地红色资源,组织现场交流研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参观典型案例展厅、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及时为流动党员“紧弦”。
抓实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有位更有为”。流动党员是流动的人才资源,但部分流动党员因缺乏有效组织,参与组织生活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要注重搭建平台,构筑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强化组织覆盖。聚焦市外流动党员集中地,主动寻求跨区域协作,在天津、淄博、廊坊等地建立“红风筝”流动党员党支部,广泛对接属地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实现党员双重管理。做好服务保障。配齐流动党员支部班子,设立党员活动基金,用于困难流动党员慰问、流动党员创业扶持等,基层党委在专题培训、经费落实、评先树优中给予兜底保障,切实建强堡垒,夯实组织基础。搭建干事平台。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和招商引资工作站,定期召开流动党员返乡恳谈会,收集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资金、人脉、资源等优势,鼓励流动党员投身家乡建设,制定“我为家乡做点事”年度计划,力争每年至少办成一件实事。
(作者系山东省阳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4 破解“一乱三不为”问题
作者:龙志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组织工作的永恒课题,组织部门要着眼“一乱三不为”问题,强化铸魂提能、撑腰鼓劲、严爱相济、考核督责,以组织担当赋能干部担当,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铸魂提能促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对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干部从理论武装中坚定方向、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围绕“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战略规划,以县委党校、茨岩塘红色教学点等为主阵地,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办好中青班、优干班、“百灵鸟班”等短精专特培训班,提升干部担当作为专业能力。落实新提拔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巡视巡察、驻村帮扶、招商引资等岗位跟班锻炼制度,选派一批优秀科级干部赴长沙市工信、文旅、园区等经济部门挂职学习,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撑腰鼓劲促敢为。干部越是为事业担当,组织就越要为干部撑腰,让干部卸下“洗碗效应”心理包袱,让干部向前冲得出、背后靠得住。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界定容错条件情形,细化实化具体操作办法流程,激励干部大胆试、勇于闯,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切实为干部撑腰发声。加强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大诬告行为通报曝光力度,不让流汗者流泪。建立“下”的干部管理台账,落实思想教育、跟踪考察、定期培训、年终考核等措施,全面掌握“下”后干部表现,全程纪实存入干部档案,表现优秀的予以重新起用。
严爱相济促作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担当有为者受欢迎,让佛系躺平者没市场。坚持选人用人先看政治素质考察结果,推深做实以“三度”评价、“三化”考察、“三册”建库、“九信”贯通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实施分析研判、推荐提名、预审把关三项办法,完善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体系。健全“五个一批”晋升制度,实职科级干部择优晋升一批、职级干部择优晋升一批、中层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性台阶晋升一批、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巡察参巡人员单列晋升一批、退出实职和临近退休人员人文关怀一批,形成“干部干事业、职级找干部”的导向,为各年龄段、各职务职级层次干部畅通晋升通道,以职级晋升激活力。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管理制度,细化职责分工到组室、到个人,分层次压紧压实责任,以组织作为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考核督责促正为。干部乱作为,既有个人政绩观出现偏差的原因,也有组织上考核管理宽松软的问题。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持续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采取干部考察必问、考核评价必评、调研指导必看等举措加强监测预警,考准察实干部显绩和潜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导向,对标省州考核指标,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大局,优化政绩考核指标设置,划出底线红线。坚持考事与考人相结合,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将绩效评价与评先评优、提拔晋升等紧密挂钩,切实发挥绩效评估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指挥棒”作用。放大问责震慑效应。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早咬耳扯袖,对屡教不改的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对失职渎职的严格责任追究,形成“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应。
(作者系湖南省龙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5 提升高校党建服务发展质效
作者:顾璟
服务党的教育事业、融入党的中心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实践充分证明,高校党建抓好了就有凝聚力,抓实了就有竞争力,抓强了就出生产力。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交汇点,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天然优势、肩负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赋能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治理、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提升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
以党建创新赋能产业发展。高校人才资源丰富、科研资源富集,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这些宝贵资源向发展一线聚焦、往产业前沿聚集,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从发展根基上助推强链、延链、补链,切实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校企联合科技攻关。推进党建链融入产业链,主动对接融入地方产业链党建联盟,与企业共建多元化科研攻关团队,为链上企业“送技术、送服务、解难题”,有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推进人才链融入产业链,选派科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党员专家教授担任链上企业技术顾问,定期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驱动校地共建创新平台。发挥党组织整合资源、协同对接的作用,找准高校科技创新优势与地方产业创新需求的契合点,推动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建好校地合作创新的桥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以党建创新服务社会治理。高校党建创新在明确高校独特治理属性的基础上,要在提升校治水平的同时,着力创设互动平台,促进校社交流融合,引导各方资源共享。推动校治模式革新。高校治理涉及范围广、关联主体多,要进一步创新组织制度,推动党组织引领效能在师生社团、研究团队中不断提升;创新协调体系,通过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建立师生对话机制等方式建立协调平台,面向师生实际需求,实现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的统一。促进校社广泛互动。协力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合力构建“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互动发展新格局。提升善治服务效能。面向地方和产业发展需求,精心布局、长远谋划,发起成立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区域内或跨区域的产业链联动集成,不断催生地方发展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发起成立高校院所产学研联盟,汇聚“政、校、企、盟”四方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和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企业的良性循环,主动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以党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高校在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高地”效应,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高校党建创新在明确高校特有文化属性的基础上还需注重高校文化的公益属性,积极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自身文化资源构筑文化高地,实现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示范。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公益属性,立足高校文化资源优势,开辟更多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空间,充分调动高校内部文化资源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惠及社会。构建实践基地促进文化嵌入。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从搭建实践基地入手,将高校文化研究力量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促进校地文化资源双向流动、共同繁荣。整合多方主体强化文化共建。积极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主动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汇聚不同文化形态、促成多方建设合力,实现校内外文化建设的联结,形成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正发挥文化资源润物无声的传承与创新引领作用。
(作者系南通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兼组织部副部长)
06 敢闯敢拼蹚新路
作者:孙文亮
在蹚新路过程中,或坎坷崎岖,或艰难险阻,也会常常遇到需要选择方向的路口,要敢于决策、善于拍板,善谋敢断也是一种担当。只要不违背政策要求,只要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在关键问题上就要敢拍板、能定事
改革之路无坦途。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党员干部唯有铆足闯劲儿、干劲儿、韧劲儿,把改革向纵深推进,方能破局立新,开辟发展新境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不敢冒风险,就永远战胜不了风险;不愿蹚新路,就永远走不出新路。鲁迅先生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发展之路既艰苦艰辛,也艰难艰险。
蹚新路需要勇气。“蹚”不仅是个动词,更体现了敢为人先的魄力、爱拼会赢的精神,是不畏险阻、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蹚新路要敢于跳出“安乐窝”、走出“舒适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自我革新,在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进一步激发潜能,向创新创造要效益。要敢于“吃螃蟹”、敢为天下先,从不合时宜理念、传统思维定式、条条框框限制、狭隘地域局限、看摊守业求稳中跳出来,立足实际大胆闯,拿出勇气大胆试,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改革,以行动改革带动发展突围。
蹚新路更要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诗句“为官避事平生耻”勉励干部,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蹚新路,机遇与风险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多,前途未知、成败未知,更需要承重负重、敢于担当。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新路没有方向可循、没有路径可依、没有前车之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勇气承担误解、责难和失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个地方的发展,总要有人夯基垒台,蹚新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需接力奋斗。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处理好立和破、标和本、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处理好稳和进、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在蹚新路过程中,或坎坷崎岖,或艰难险阻,也会常常遇到需要选择方向的路口,要敢于决策、善于拍板,善谋敢断也是一种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敢于拍板决策就是要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只要不违背政策要求,只要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在关键问题上就要敢拍板、能定事。
有担当更要敢闯敢拼。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新征程上只会停滞不前。要锤炼一往无前的胆识,肯定先行先试的勇气,对改革创新中的瓶颈制约、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症结、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敢于破除思维定式、突破固有模式、跳出路径依赖,迎难而上,挺膺负责。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面对突发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矛盾冲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困难危机敢于咬牙坚持,彰显“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增加了改革者犯错误的概率。克服“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消除对“洗碗效应”的担忧,不仅需要改革者在各种硬骨头、困难面前保持一种定力,更需要组织及时为锐意改革者担当、为敢于干事者负责,为他们卸包袱、撑腰杆。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正确处理在改革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为他们保驾护航,撑起保护伞,不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对于敢于锐意改革,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满意的政绩的人,要让他们脱颖而出。但是,蹚新路不是故意犯错的借口和理由。对于故意触犯党纪国法红线的,也不能纵容姑息,从而形成一种敢闯敢干又保持底线不可碰的环境氛围。
07 给流动党员“家”的温暖
作者:徐德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流入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职责。万里党员心,咫尺组织情。流入地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前哨,要抓好抓细教育管理,让“离家”变“安家”、“流入”变“融入”。
精准摸排、常态联系,让流入党员“身有所属”。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无序性强,摸清底数是做好流入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行动,依托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户籍登记、社会保险、企业注册等信息,“走企+入户”扎实摸排。开通流动党员“线上+线下”报到码,微信公众号推出登记专栏,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窗口全覆盖,流入党员可实时扫码登记。坚持“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建立动态数据库,将流入党员及时就近就便编入基层党支部。明确基层党组织结对联系人,与流入党员常态化沟通,全面了解思想动态和参与活动情况,完善流动党员“一人一证”,将活动参与情况作为评议流入党员依据,每年向流出地反馈。
送学上门、贴心服务,让流入党员“心有所安”。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难免遇到问题困难,党组织的精细化教育、精准度服务是他们安心发展的坚强后盾。共享各类党员活动阵地,因地制宜打造集报到、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人一策”融入机制,根据流入党员的从业经历、文化水平,把握流入党员群体差异性,灵活采用研讨式、沉浸式、滴灌式等特色教学方法,用好“云端课堂”“假日课堂”,提供针对性的党员教育服务。及时了解流入党员实际需求,协调解决流入党员子女入托入学、求职就业、经营场所租赁等实际问题,积极拓展行政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范围,切实解决流入党员异地工作生活、办理相关业务跨区域“折返跑”等困难,全方位服务保障助力流入党员更好融入本地生活。
搭建平台、正向激励,让流入党员“行有所为”。流动党员是干事创业、发展建设的潜在力量,能否充分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畅通作用发挥途径,成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流入党员根据职业特长在服务社区治理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设立流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提供一条有价值招商信息、献出一个发展“金点子”、带富一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一户低收入家庭的“四个一”帮带活动,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制定激励清单,设置流动党员积分兑换管理,优化任务发布、服务参与、奖励兑换等流程,对综合表现优秀、排名靠前的流动党员进行评星定级,深入挖掘流动党员先锋榜样,增强流入党员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8 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作者:王奕岚
青年科技人才要强化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拓宽视野格局,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善于沟通协调,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创新潜能,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青年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要注重强化三种思维,主动创新、积极作为,让科技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强化创新思维,敢辟新领域新赛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显著特点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青年科技人才要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心怀“国之大者”,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切实将理论学习转变为工作技能、实践探索,在本职岗位上磨炼,打破常规思维套路,做推陈出新的排头兵。善于立足本地区、本行业资源优势,系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摆脱路径依赖,开辟科学技术与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
强化辩证思维,正确把握三对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青年科技人才要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几个关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注重优势巩固与新质培育并进。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是前提与基础,“长远”是愿景与蓝图,更好统筹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握一专和多能的关系。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解决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越来越需要汇集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多学科思维、工具和手段去探索,既博采众长,又匠心独运,既拓展知识边界,又提升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
强化协作思维,不断提升三种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多学科,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跨界协作与团队合作已成为常态。只有跨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才能实现知识的共享、资源的整合、力量的汇聚。青年科技人才要强化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拓宽视野格局,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善于沟通协调,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创新潜能,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攻坚克难,不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跨界融合能力等现代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上绽放青春风采。
09 跳出“假沸”陷阱
有种现象叫“假沸”。豆浆往往没烧开就会沸腾,因豆浆中皂素受热膨胀会产生大量泡沫使人误认为已烧开,这种没煮熟的豆浆喝了容易中毒。
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个别这样那样的“假沸”现象。比如,有的看起来一天到晚连轴转,“5+2”“白+黑”,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似乎分身乏术、疲于应付,但每天盘点下来,什么都没干好、干成;有的把“苦劳”当作“功劳”,注重“留痕”“打卡”,表来表去、文来文往,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还有的上下班看领导“眼色”、看同事“时间”,常常是“领导不走我不走,领导走了我就走”,看似兢兢业业,实则稀松散漫。
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假沸”陷阱,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年轻干部要保持思考和钻研,敢于改变和突破,自觉跳出“假沸”陷阱。跳出“假沸”陷阱,关键要解决好思想根子的问题,不能在“小意思”中松懈思想、在“舒适区”中降低标准、在“差不多”中失守初心。要摆正心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对标组织要求、群众期盼,多检视自己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是不是偷了懒,多审视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松了劲,为破解“假沸”问题注入内生动力。要把基层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主动自我加压,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
(姜永锐/文 商海春/绘)
10 以“考”在要处推动干在实处
作者:官永越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有效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击基层负担重、基层考核“多杂繁”等问题,立起铁规矩、划出硬杠杠、明确严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转变观念、精简内容、优化方法,切实通过考核“瘦身”“强体”为基层减负赋能。
考核“瘦身”,首在转变观念。观念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观念对则柳暗花明,观念错则山重水复。现实中,有的把考核当作推动工作唯一抓手或转嫁责任的“层层甩锅”,什么都往考核上靠;有的挖空心思做“繁琐”文章,考核事项纷繁复杂、指标设置华而不实、分值权重过度“膨胀”、考核程序“眼花缭乱”……这些积弊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疲于应付,特别到了年底更是忙如“陀螺”。何以让考核走形、变样、失效?这里既有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有能力水平的问题,但寻根究底还是形式主义观念在作祟。要革新陈旧观念,坚决摒弃“唯考核推动工作”、热衷“繁文缛节”的思维惯性,克服考核冲动、防止“考核泛化”。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让考核跳出脱实向虚的“怪圈”,回归到重实绩、重实效上来,更好发挥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
考核“瘦身”,重在精简内容。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指标,是实现考核精准高效的关键。考核评价不是搞“大而全”“多而全”,更多的是要精准施策,对上做好差异化承接,对下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以考在要处推动大家干在实处。要坚持破立并举,以动真碰硬的态度清理规范现有考核事项,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特别是把不合理、作秀式考核事项清除掉,让保留事项经得起实践检验。要坚持化繁为简,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杜绝考核“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正让核心指标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严把源头关口,谨防隐形变相设置考核事项,统筹好督查检查与考核的关系,从控量、提质、增效多维度推动考核工作提升。
考核“瘦身”,要在优化方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考核工作既要讲求科学合理,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更加注重考核实效,不过分拘泥于纸面数据,不过分追求“颗粒度”,减少对一些过程性佐证资料的核实,防止简单将“材料水平”与“工作成效”划等号。要积极探索“无感化”考核,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资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日常监测与分析,加强对基层工作情况的动态掌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杜绝“大面轰”“轮番式”考核,变“多头重复考”为“一次综合考”,让不必要的实地印证减下来,把“花式汇报”乱象纠过来,最大程度减少考核对基层的扰动,让广大干部在轻松的环境下,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宅前屋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彩添秤。
11 多些“土味”套餐
作者:王强
当前,正值农村党员冬训的季节。从一些地方情况来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还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有的台上讲得激情洋溢,台下却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程高大上,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党员直呼“不解渴”;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没有贴近农村实际,让部分党员产生厌倦情绪。究其原因是教育培训供需不匹配,没有找准农村党员的需求点。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更加看重教育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要想教育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必须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味蕾”,科学设置“土味”套餐,既要“对味”更要有“回味”,让党员教育充满乡村气息、本土特色。要面向农村党员征集培训需求,多问问“缺什么、需什么”,既做好党性教育“主菜”,也要添加更多乡村振兴方法、助农兴农技术等“配菜”,科学配比符合农民口味的“营养套餐”。
身边事最能带动身边人。要推动“优秀共产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土专家”“田秀才”上讲台,让农村人讲农村故事、身边人讲身边案例,分享经验、解析案例,把做法变成说法,让说法提升做法,催化产生“经验繁殖”,将一人所学变众人所得,以一村之经启百村之路,让“盆景”变成“风景”。要活用教学阵地,打破“台上讲、台下听”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本地红色遗址、农业示范园区、致富典型样板等资源,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观摩式、体验式、互动式研学现场,把党校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陌、百姓炕头,让课程更加生动鲜活冒热气,从家长里短讲理论知识,把生动故事注入党性教育,用“大棚党课”传授农技经验,让农村党员在润物无声中受教育有收获。
12 不能只“叫好”不“较真”
作者:浩锐
在实际中,一些基层干部将虚伪圆滑看成是“懂世故”“会来事”,把反映真实问题当作是“捅娄子”“使绊子”,在面对调研的时候不敢讲真话,喜欢以“一切都好”来加以应对,想通过“你好我好大家好”来掩盖基层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一团和气”。只有讲实情才能出实招、办实事、得实效。站稳群众立场、实事求是讲真话,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素养,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讲党性的重要表现。如果长期“干部说好、群众抱怨”,只会积累各种矛盾,逐渐侵蚀掉基层工作的根基。要有愿听真话的“耳朵”,让敢于陈述实情者“言者无罪”,积极营造出敢于讲真话实话的环境氛围,才有愿意说真话的站出来,也才能真正听到真话和实话,进而摸清实情,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
(浩锐)
13 莫把“难度”当“力度”
作者:王蔚
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追求“一步到位”,标榜“工作完美”,不顾实际情况,任意拔高工作要求,提出件件“零问题”、事事“百分百”、样样“全覆盖”等任务,让一些基层干部有怨言。毫无疑问,考核高标准、严要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推动工作。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苛刻和绝对的考核要求,不仅挤占了基层谋发展、干实事的精力和时间,成了压在基层背上的包袱,还容易滋生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问题,出现“数据达标、治理失效”的怪象。改进优化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地方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建议,掌握任务目标和预期效果,注重减量提质,科学精准设置指标参数,调动和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王蔚)
14 “公布领导电话”不可成作秀
作者:刘小源
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公布官员个人手机号码,并鼓励群众“互动”,也是展现一种开放的官方态度。但是,如果按着公布的手机号打过去,不是拨通后无人接听,就是响两声被拒接,更有甚者根本打不通,那就失去了公布手机号的意义。这不仅会让积极参与的群众产生“热脸贴了冷屁股”的感觉,伤了民心,也会让群众对政府的诚意产生疑问,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千评万评不如百姓好评。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公布电话当成接通民意的直通车,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多收集工作中的“土办法”“金点子”,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切实解决群众问题。
(刘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