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27)

2024-11-27 19:59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087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2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全部8篇评论文章

01   展现新时代“云担当”

作者:冯小虎 郭素娇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入百姓寻常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9967亿人。抓项目发展,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稳基层治理,党员干部率先作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员更应主动担当,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争做网络健康生态的营造者、网络文明交流的践行者。

(一)

当前,大部分党员都能在网络空间当先锋作表率,宣传践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有的在网上举办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免费宣传科普知识,还有的积极同不当言论作斗争,成为网络空间的“护林员”,让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为进一步引导党员文明上网,中共中央多次印发文件规范党员网络行为,明晰了网络言行的“该”与“不该”,为党员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指明了方向。然而,部分党员仍对网络发声不以为意,或是认为公开表达“没必要”,或是不知面对舆论“如何发”,或是惧怕抗衡歪风“反噬自身”,导致在网络空间隐身潜水,甚至有个别党员被别有用心之人“带节奏”“帮黑腔”,人云亦云、不明所以。究其原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

思想认识不到位,面对不当言行自以为是、消极应对。虽然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是依旧有部分党员对于网络行为的认知有偏差,内心觉得“网络和现实有根本之别”,将网络与现实“一分为二”,认为网络发言无所顾忌、随意大胆是必然,不当言论“出现即合理”,没必要耗费心力干预他人言论。还有个别党员认为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只体现在处理身边事、帮助身边人之中,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对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出招出力等于白费功夫,便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维护网络空间这一“出力不讨好”之事消极应对。

综合本领不过关,面对各类情境不知所以、无所适从。部分党员虽然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反对负面言行,但效果却不显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身的“触网本领”不足,缺乏对网络空间的认知力、敏感度和应对力,导致发布内容无法吸人眼球,落得个冷冷清清;在寻找负面信息时止于表面,对那些“低级红”“高级黑”等缺乏分辨能力,甚至被对方带进“沟里”,发出影响形象的“雷人雷语”却浑然不知;与网上群众交流、答疑解惑时暴露出本领不足,某些问题甚至还要“在网上找答案”,或是因表述不当被群众认为“不走心”“假大空”,以此凝聚群众更无从谈起。

斗争状态不在线,面对尖锐问题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网络的一言一行都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放大抹黑,一不小心就被“过分解读”“断章取义”,陷入舆论漩涡,部分党员便以“沉默”确保自身安全。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行为,本质是不敢斗争、不善斗争的表现,与当初入党誓词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显然相悖,仍需进一步养成斗争意识,方能在面对尖锐问题时挺身而出。

(二)

网络不是非法之地,看似只是“自娱自乐”的行为,实际会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先锋队,更应学会如何在“云端”显担当、作表率,走好群众路线,发出时代之声,以实际行动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学好理论,争做明辨是非的“判官”。党员在网上发挥作用,首先就要通过学习理论保证思想处于“正轨”,方能有效分辨网络中的“是与非”,在网络空间主动展现担当作为。必须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树牢大局观意识,结合网络技术现实发展,做好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能够以“是否符合党中央要求”“是否违背法律法规、党规党纪”“是否能够有效宣传正能量”的意识旗帜鲜明发声,做清朗网络空间的捍卫者。

夯实本领,争做正本清源的“向导”。现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战场”,党员应当增强网络斗争本领,以过硬网络素质进一步凝聚群众思想共识。要积极更新网络知识储备,吃透相关的政策要求,着力提高对网络空间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做政治素养和引导能力双过硬的“网络达人”,带动网民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要用好网络这一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阵地,多在网上倾听人民所思所想、急难愁盼,尽己所能提供帮助、解答问题,真心帮助群众、耐心回应群众、正确引导群众,不断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勇于斗争,争做不惜羽毛的“斗士”。面对网络不当言行时,部分党员便会“洁身自好”,心想“平台和有关部门会处理,我没必要趟这个浑水”。“自扫门前雪”式的回避,反映了不愿斗争、不敢斗争的思想障碍。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本领养成,面对错误观点、虚假信息,党员应当挺身而出,该抵制的抵制,该反驳的反驳,该举报的举报,对严重不当言行勇于亮剑,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协助处置,做到为国发声、为党分忧。要掌握斗争艺术,敏锐捕捉网络不当言行的关键所在,抓住内容的主要矛盾,明辨是非、循循善诱,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让发布不当言论者自知理亏、知己过而后改,将错误言论扼杀于萌芽。

02   莫把挂职当“过场”

作者:段煜敏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挂职锻炼,既是检验干部综合素质的“试金石”,也是磨砺能力本领的“垫脚石”,值得认真对待。

揆诸现实,少数干部将挂职锻炼视为阶段性“练手”,为了挂职而挂职,虽有实践之名,却无锻炼之实。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以“过客”心态对待工作,只想走走过场“镀金”;有的打着“为民”幌子行“为名”之事,将挂职当“跳板”,只抓“显绩”不抓“潜绩”;有的“挂人”为主、“挂事”为辅,为了刷经历、补履历,搞应景式、点卯式挂职锻炼,甚至出现不履职“挂空档”的乱象。如此一来,组织精心铺就的“成长路”沦为别有用心之人提拔重用的“快车道”,必须高度警惕并加以矫治。

实践出真知。领导干部若久居“机关楼”、埋头“文件堆”,虽理论丰富、视野开阔,但实践锻炼不足,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就容易钻研故纸、闭门造车,致使政策文件偏离“群众心”。挂职锻炼就是打破“舒适区”,让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党员干部要从问题中来、到实践中去,永远保持热情劲儿,稳扎稳打向前进,把工作做实、基础打牢,方能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挂职锻炼有期限,责任担当无时限。挂职锻炼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加油站”,而非阶段性的“过场秀”。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应将干事担事成事作为自身职责所在、价值所在。要树立实绩导向,明确“经历不等于资历,更不等于能力”,挂职期间主动奔赴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去接地气、长底气、出实绩。组织部门要做好动态跟踪管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及时形成干部挂职实绩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既让“一身土”的挂职干部有为有位,也让“走过场”的缺位干部回炉再造,以实际举措推动干部挂真职、干实事。

03   摸准改革“过河石”

作者:叶建军

“有些人讲,都什么年月了,还搞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保守、胆小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发人深思。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只有弘扬“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既坚定信心又讲究方法,既大胆探索又谋定而动,才能推动改革向纵深进军。

摸准党的全面领导这块“砥柱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根本保证。当前,一方面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另一方面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必然遭遇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些显现或潜在的风险矛盾随时可能成为我们过河途中的“绊脚石”。要想“平稳过河”,最要紧的就是要摸准党的全面领导这块“砥柱石”。只有牢牢把准改革方向,保持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才能在湍急的水流中稳住阵脚,守住“过河”的原则、边界和底线,最大范围凝聚共识,最大限度汇聚力量,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摸准勇于担当这块“试金石”。历史的契机,正等待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全面深化改革是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不“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边摸索一边改革、一边改革一边摸索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就不可能打通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广大党员干部是摸石头过河的突击队,身前是改革大河,身后是人民群众,是“站在岸上看戏”,还是卷裤腿下河;是不畏艰险往前蹚,还是明哲保身往后缩,考验着党性、胆识和担当。既要涵养到中流击水的果敢作风,又要观察上下游水情和河对岸图景,还要熟练掌握过河的方法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积小胜为大胜,徐徐抵达改革胜利彼岸。

摸准人民群众这块“奠基石”。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永不动摇的奠基石,是摸石头过河的主力军。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要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任何困难和挑战都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在过河中,要经常触摸、反复体悟人民群众这块“奠基石”,做到“朝斯夕斯,念兹在兹”。要学深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准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思想“两个脉搏”,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要以自身敢过河带领群众齐过河,在一起过河中增强理解信任,加深鱼水情谊,鼓励基层探索,尊重群众首创,调动改革热情,汇集改革意志,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改革合力。

04   “挑着干”不是真担当

干事担事是干部职责所系,也是价值所在。现实中,少数干部对待工作任务“挑肥拣瘦”,对自认为的小事、领导关注的要事、上级考核的大事格外上心、倍加用心,对触及矛盾的难事、迫在眉睫的急事、劳心费神的苦差事却避之不及。如此作风,看似聪明,实则是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所致。

做工作不能全凭个人喜好、得失利弊做选择、打折扣,如果遇事便“难”字当头、“利”字作祟,久而久之难免本领不足、能力匮乏,在事业发展中落人脚后。党员干部要摒弃功利之心,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清楚认识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必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实践中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组织部门要用好考核“指挥棒”,让干好干坏大不相同、干多干少差异明显、干与不干泾渭分明;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全方位营造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的干事氛围,激励干部“不挑不拣”大胆干。

 (张笑笑/文 戴宇泽 丁茂/绘)

05   让“青椒”变“青骄”

作者:刘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青年科技人才被称为“青椒”,普遍面临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困难,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这些困难和压力被戏称为“青焦”。要把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青椒”成长为“青骄”。

完善青年人才成长制度机制。在使用上解放思想、突破条框,不论资排辈,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在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青年更多倾斜,推动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在评价上实事求是、注重实绩,充分尊重差异化的工作和专业背景,健全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克服“四唯”倾向,避免以“同一把尺子”确定薪酬、配置资源;在激励上强化举措、加大力度,在引进奖励、生活补贴、资金支持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对于顶尖青年人才,拿出超常规、突破性政策,全力扶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青年人才面临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心关注。要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构建人才房、人才公寓、人才驿站等多层次保障体系。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让青年人才买得起房子、养得起孩子。青年人才类型多样、需求多元,必须围绕创业孵化、就业帮扶、婚恋交友、文娱消费等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才能让青年人才放下包袱、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引领青年人才心怀国之大者、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06   打造劳务品牌“金名片”

作者:赵德仁

近日,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开展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理论研讨等活动,对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推动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发展新领域、就业新趋势,只有更加注重将劳务品牌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建立健全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才能既做专做精又做实做好,真正让劳务品牌成为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金名片”。

打造劳务品牌,首先需要找准鲜明定位,明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以及差异化特点。在定位过程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是关键。要聚焦“区域+特色”,以地方为单位,梳理劳务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界定关键劳务的统计范围和口径。开展劳务品牌价值评估,精准评估劳务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寻找培育劳务品牌的着力点和发展路径。在劳务品牌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包括如何提升服务专业性、如何增强品牌诚信度、如何建立品牌规章制度等,共同推动劳务品牌发展壮大。

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是打造优秀劳务品牌的关键。这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专家工作室,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要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围绕市场需求开设相关专业,为劳务品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要以服务品牌发展和促进技能就业为导向,摸清农民工主要从事行业类型,结合农民工培训意愿、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市场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劳务品牌培训,引导农民工认知本地特色劳务品牌及其特定技能技艺,积极主动锻造打磨自身技艺,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劳务品牌的发展培育不在于做大,而在于做专做精,地方政府在本地劳务品牌的培育中要积极发挥作用。既要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品牌支持申报计划,由农民工团队申报,政府考察筛选,确定支持项目,给予不同力度的资金支持;又要提供信息支持,加大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搭建企业与农民工对接平台,组织技能农民工精准输送,加强与用工地信息沟通,了解企业意见建议,做优劳务服务质量,擦亮劳务品牌,确保“走出去、留得住、有影响”。

07   激活干部交流“活水”

作者:纪星宇

《吕氏春秋·尽数》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干部队伍建设亦然,需要合理有序地流动,才能不断提高整体活力和免疫力。干部交流既能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预防腐败、避免地方出现“裙带主义”等现象,有效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健康发展。

实践中,干部交流时常会遇到阻碍,个别干部谈到交流就面露难色。于单位而言,培养一名好干部,从业务上成熟到政治上成熟,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可谓“含辛茹苦”,时常不愿开展交流提拔。于干部而言,有的存在思想障碍,认为交流是否定;有的不舍得丢掉长期积累的专业能力和岗位权力,不愿跳出“舒适圈”;有的被调到不熟悉岗位后,产生不满情绪、摆烂心态。然而,巡视巡察中发现,有些同志长期在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任职,特别是执法、审批、要素保障、财务等岗位,易形成“圈子”文化,滋生散漫慵懒、贪污腐败等行为,不利于干部个人健康成长,也难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干部交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推动干部有序流动,要强化“配置式”交流,加强各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分析研判,定期“盘一盘”区域干部资源,多做前瞻性研究、科学性预测、战略性部署,通过有针对性地二次选岗、平行交流等方式,推动干部队伍专业、年龄、经历、性别等方面实现优化组合。严格落实干部交流规定,特别是对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强制交流或转岗,防范“中梗阻”及廉政风险。

针对干部交流意愿不强、交流效果不佳等问题,要强化“奖惩式”交流,将“考事”和“考人”相贯通,综合干部业务承担情况做出评价,对于“愿干事、能成事”的干部交流到重点岗位重点使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推动能“下”,以交流轮岗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要强化“蹲苗式”交流,注重在吃劲岗位磨砺干部,选派“好苗子”提拔交流到经济一线、基层一线担任领导干部,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交流,让干部既能“上接天线”,也能“下接地气”。

08   集聚乡村振兴技能力量

作者:林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锻造过硬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要充分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人才先兴、技能先行。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落后,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引进优秀技能人才,要持续改进和提升现有软硬件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经营、做优社会公共服务,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既要深入挖掘乡村现有技能人才,帮助其与时俱进、不断成长,又把本地在外打拼的技能人才引回来,为建设家乡、造福乡梓贡献力量,还要不唯地域引进,结合本地所需、发展所要,通过乡村任职、挂职、兼职等方式,让优秀技能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来。

乡村人才振兴不能只引不育,引进来、育得好,才能充分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用心做好“薪火工程”,重视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后备力量培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传帮带、抓好墩苗历练,从源头上防止“青黄不接”的情况。要倾力做好“提能工程”,统筹资源分类建立乡村振兴课程库、师资库,多组织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技能人才查缺补漏、弥补短板,早日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在关爱激励上多想办法。舞台越广越好,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关键是如何把乡村技能人才的心留在乡村。要夯实基本保障,为技能人才服下“定心丸”,明确细化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家属安置、老人就医、技术保护等各项服务举措,聚焦高频需求,逐一研判解法,注重因事制宜,妥善解决衣食住行各方面“关键小事”,全方位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示范引领作用,让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有机会、有舞台,各显其能、各展其才,真正以技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