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公斤猪肉逼近50元的价格,大家惊呼“吃不起”的场景历历在目,没想到如今猪肉价格正逼近20元。贵一年,贱一年,如此来回交替,这就是所谓的“猪周期”。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过于强大,让养猪企业也难以招架,即便是拥有雄厚资本、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多只上市猪企的股价跌幅惨重。5月24日这天,大牛股牧原股份也罕见地出现盘中跌停。作为同行的天邦股份和正邦科技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纷纷展开自救,要么是高管增持,要么是公司回购。但是,猪价跌势似乎还没到尽头,这波“周期”来势汹汹,它们能扛住吗?
猪价大跌
回顾过去3年的生猪价格走势,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从2019年秋季开始,一直到今年1月,在长达约15个月的时间里,国内猪价长期处于高位,一直在30元/公斤-40元/公斤这个区间徘徊,处于历史高位。
背后原因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价格上涨,猪肉价格自然也不会低,去年最贵的时候,一公斤猪肉逼近50元,很多餐饮店要么调高价格,要么减量采购,很多人惊呼“吃不起”。
这波猪价高峰让很多养猪企业赚了一大笔,每出栏一头生猪可赚2000元,是历史上利润最高的一年。于是,多家企业在去年宣布要扩大产能。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生猪存栏量约4.07亿头,同比增长31%。在当时就有人警告说,小心猪价大跌。
从今年1月第四周开始,“猪周期”开始发威,到5月第二周,生猪价格跌至20.24元/公斤,环比下跌8.0%,同比下跌36.5%。到5月21日,22个省市瘦肉型猪出栏均价进一步跌至18元/公斤,和1月初高点36.7元/公斤相比,目前的猪价已经腰斩。
如果以斤计算,猪肉价格正在逼近10元,已经重返“十元时代”。消费者欢呼重新获得了“猪肉自由”,但对于养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极坏的消息。
股价大跌
与猪肉价格紧密相随的,便是养猪企业的业绩和股价。24家养猪企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只有一半数量的企业赚钱,其他企业则是亏本。
作为养猪龙头股的牧原股份,营收方面依然实现了高增长,同比增幅高达150%,但净利润增幅只有68%,两大指标“脱轨”。更离谱的是新希望,公司在一季度的营收增长了42%,净利润却大幅下滑91%。
业绩不佳的原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猪肉价格下跌,同时还有原料成本的增加。在非洲猪瘟疫情之前,养猪成本大约在12-14元/公斤。如今,玉米和豆粕等主要饲粮价格大涨,养猪成本提高到了16-18元/公斤。
业绩不振,股价就没了支撑。仅仅5月24日一天,牧原股份就大跌8.58%,盘中多次出现了跌停,总市值单日就蒸发了300多亿。当天,36只猪肉概念股中,包括牧原股份在内,有22只以下跌报收。
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可以看得更明显。牧原股份在今年2月22日创下历史高点131.00元,5月24日收盘时只有90.44元,跌幅为31%。今年以来区间跌幅最大的是新希望,从28.20元跌至15.24元,大跌了46%。
紧急护盘
眼看着股价大跌,养猪企业心急如焚,纷纷展开护盘措施,最近就有两家企业高调护盘,一家是天邦股份,一家是正邦科技。
天邦股份的股价,从2月的13.83元大跌到5月24日的7.62元,区间跌幅高达45%。
5月23日,天邦股份发布了高管增持计划,由董事长邓成带头,包括总裁苏礼荣和多名副总裁、审计总监、首席科学家、财务总监等15名高管,将按照约定份额,成立一个契约型私募基金,其中董事长邓成拟出资比例不低于40%。
该基金的任务就是,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增持金额为2亿-4亿,增持计划期限为本公告披露日起6个月。公司还承诺,自增持完成之日起,3年内减持不超过50%。
同一天,正邦科技也发布了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里,拿出3亿-5亿自有资金,以不超过21.34元的价格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在5月21日这天,公司完成了第一次回购,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了221万股,占总股本的0.07%,成交总金额为3005万元(不含交易费用等)。
牧原股份在公告中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多个机构也认为,目前还在下跌通道中。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养猪企业出现亏损,股价下跌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或许还有更多的养猪企业开启护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