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4年第10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政务   2024-11-11 18:01   四川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学术期刊。


《农村经济》致力于以开阔的视野,构筑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的平台,并一如既往地以探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视角,在深刻反映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致力于为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全力打造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


《农村经济》开辟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乡村振兴、土地问题、农业现代化、粮食问题、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博士硕士论坛、农村社会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治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返乡、农村资源与环境、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特点于一身,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农村经济》为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1-1029/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7470,邮发代号:62-154。
    

在线投稿网址:http://ncjj.alljournal.cn
    

编辑部电话:028-87013295


2024年第10期目录


2024年第10期重点文章摘要

粮食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

谭洪业 肖卫东 杜志雄

[摘要]新时代,建设粮食产业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建设粮食产业链的目标指向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协调统一,建设粮食产业链的内在逻辑包含全产业链思维,建设粮食全产业链的实践方略离不开四个核心。建设粮食全产业链是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根基、是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抓手、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力举措。粮食全产业链是紧密串联粮食生产与消费多主体、各环节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全主体、全环节、全链条”协同集聚、“产业链、供需链、价值链、空间链”四链融合和“长度、宽度、深度”立体结构的重要特征。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应牢牢抓住耕地保护和种业创新“两个要害”,着力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服务规模化经营“两种规模化经营”,扎实推动粮食增产和粮食减损“两端发力”,深入探索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小农户与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两条路径”,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两大循环”。

[关键词]粮食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建设路径

[作者]

谭洪业 讲师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肖卫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杜志雄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地‘三权分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编号:21BJL006)阶段性研究成果。肖卫东系本文通讯作者。

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

共同富裕的实践理路 

江维国 伍科

[摘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但要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与长效机制。基于重庆市何家岩村“共富乡村”的建设经验,探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现实路径及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理。“共富乡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表明:党建引领是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多方主体共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要素;人才培养是培育本土乡村CEO市场化经营,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共富理念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价值遵循;数字赋能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转型,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自信力的有效手段。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还要构建其实现机理: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构建集体收益科学分配机制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生态保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引领。

[关键词]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 共富乡村

[作者]

江维国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伍科 博士研究生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编号:22A01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食物观下干旱半干旱区耕地

变动、利用与优化

刘长全 李婷婷

[摘要]充分发挥干旱半干旱区在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是落实大食物观的必然要求。本文聚焦干旱半干旱区耕地资源的变动与利用,系统分析其变动情况与利用特征,进而分析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优化思路与建议。研究指出,近年干旱半干旱区在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作用趋于上升;干旱半干旱区耕地变动与利用呈现数量增长、空间分布变化、地形约束弱化、利用强度上升等特征,并且仍有潜力待开发利用,在饲用谷物生产上有更大优势和潜力;干旱半干旱区耕地变动导致耕地生产潜力下降、降雨不足约束增强,耕地利用面临生产潜力开发不足与过度开发并存、实际优势与潜在优势偏离、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耕地有效利用需求等问题。优化干旱半干旱区耕地利用的重点是将提升潜力与集约利用并举,加快粮饲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科技破解制约、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 大食物观 耕地 空间分布 生产潜力

[作者]

刘长全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李婷婷 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技术赋能乡村数字化变革

的实践、机理与推进策略

刘祖云 许志中 张诚

[摘要]技术赋能乡村发展是弥补城乡技术鸿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选择。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时代背景,结合技术赋能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建构“技术实践—社会变革”分析框架,探究现代技术赋能乡村数字化变革的实践样态、发生机理及推进策略。首先,以南京市浦口区数字乡村试点为案例,客观呈现农业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实践样态;其次,技术赋能乡村的发生机理集中体现在依托技术嵌入实现乡村场景提档升级,依托技术赋能增强多元主体发展能力,依靠技术迭代促进乡村制度规则变革;最后,针对乡村面临的城乡技术鸿沟、主体能力差距、制度规则落后等困境,提出技术赋能乡村的推进策略,即强化“数字技术下乡”力度,加强乡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术赋能乡村”的制度规则。

[关键词]技术赋能 场景升级 主体增能 制度变革 数字乡村试点

[作者]

刘祖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许志中 博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张诚 副教授 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上海市 20170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2CZZ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张诚系本文通讯作者。

政策性金融赋能农业产业韧性

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平卫英 张谊瑞

[摘要]当前,全球面临农业合作受阻、国际贸易摩擦、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冲击,在新形势下锻铸农业产业韧性成为端牢中国粮“饭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政策性金融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示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业发展薄弱环节,是促进农业产业韧性提升的重要抓手。因此,本文从农业产业韧性提升的需求端出发,将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分为主体引领型、资源集约型、创新驱动型与绿色循环型四种模式,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赋能农业产业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和差异。研究发现,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分维度、分区域模式下,政策性金融均展现出对农业产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在四种产业发展模式下,政策性金融可以通过经营主体、要素融合、技术创新、绿色产业的调节效应,有效实现农业产业韧性提升。故提出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创新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 农业产业韧性 调节效应

[作者]

平卫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张谊瑞 博士研究生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扶贫时代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统计测度与治理机制研究”(编号:20&ZD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要素收入分配核算与中国国力评估研究”(编号:23&ZD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张谊瑞系本文通讯作者。

组织合作何以促进推广绩效提升?

高启杰 崔乾慧

[摘要]构建多元合作的农技推广体系是提升推广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组织合作-交易成本-推广绩效”的分析框架,利用河南、山东、四川三省的480份推广组织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组织合作方式对推广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横向合作方式、纵向合作方式均对推广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横向合作与纵向合作主要通过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交易不确定性的机制作用促进推广绩效提升。为此,应该培育农业推广组织,推动农业推广组织合作;创新组织合作模式,协调组织合作关系;加强组织合作治理,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词]组织合作 推广绩效 交易成本 服务供给

[作者]

高启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193

崔乾慧 博士研究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193

本文系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伙伴选择、制度约束对合作农业推广绩效的影响研究”(编号:2022TC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农业推广中组织间的邻近性与组织聚合研究”(编号:711732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崔乾慧系本文通讯作者。


往期推荐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9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8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7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6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5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4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2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4年第1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图文 | 《农村经济》编辑部

责任编辑:何丽娟

编 辑:石维丹、罗洁、何华兰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之院训,坚守“为党献策、为国育才、为民治学”的办院宗旨,围绕“立足四川、调查研究、服务发展”的办院理念,进一步明确“建设坚强理论阵地、一流学术殿堂、高端新型智库、特色育人基地”目标,努力体现地方社科院特色,充分发挥地方社科院作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政府直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集科研、教育、编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