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做好改革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决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重要特征就是贯穿了系统观念,体现了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出“坚持系统观念”,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新提升。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过去看未来,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运动规律,善于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关系,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坚持改革系统集成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具体表现,就是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改革,把各项改革有机衔接、相互协同、优化集成,发挥整体功效,强调制度建设的上下配套、左右联动、前后衔接、协同高效,突出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一致、在落实过程中相互协同、在成效上相得益彰。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过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已经到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当今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更加多元,各领域各层级各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艰巨、涉及面更广泛,改革的关联性、配套性、互动性更强,必须从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出发加以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面协调,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改革越是深入、越是广泛、越是往前走,触及的利益关系就越复杂、暴露的问题就越尖锐、涉及的体制机制障碍就越突出,如果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就容易出现相互掣肘、相互矛盾现象,改革就很难推进,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统筹考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需求和方向目标,将各项改革措施一体贯通、系统集成起来,做到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才能发挥出改革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应。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总目标,提出了“七个聚焦”的总体部署、“六个坚持”的改革原则和十四个领域的改革任务和举措,在每一个领域的改革措施都强调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协同性,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做好改革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坚持系统观念,主要的内涵就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完整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统筹思考、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能和制度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在实践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守正与创新、改革与稳定、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增强平衡性、兼容性、协同性,有效化解摩擦性、排斥性、冲突性。要把系统观念始终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个领域、每个阶段、每个过程,以历史思维把握改革新走向、以创新思维构想改革新举措、以战略思维谋划改革新图纸、以底线思维守住改革风险,推进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和发展融为一体、改革和依法治国双轮驱动、发展和安全互为支撑,使各领域各项改革举措前后呼应、相互配合。
做好改革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明确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筹兼顾与分类施策,做到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使各项改革彼此呼应、相互促进。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同步推进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改革,在各个领域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必须围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系统全局角度进行深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集中体现,是发挥改革最大效能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改革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必须坚持体系作战而不是各自为战,核心是要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在推进各方面改革实践中,要做好部门职能分工和明确权责利,建立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跨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把党中央改革部署落到实处,推动改革方案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改革力量密切配合、同频共振,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预期成效。
编 辑:罗洁、石维丹、何华兰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之院训,坚守“为党献策、为国育才、为民治学”的办院宗旨,围绕“立足四川、调查研究、服务发展”的办院理念,进一步明确“建设坚强理论阵地、一流学术殿堂、高端新型智库、特色育人基地”目标,努力体现地方社科院特色,充分发挥地方社科院作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