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觉得,生命就象以根茎维持住生命的植物。
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之处的。
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
——荣格
有一学员问到:公公去世,近5岁的女儿敏感且胆小,跟爷爷仅在过年期间见过几次面,印象不深,也没多少感情。请问我带她回去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些什么?我怎么跟她讲爷爷离开的事更适合?
孩子比较小,神比较弱,不是非常必要的葬礼不建议带着孩子奔波参加。葬礼上,人们的情绪反应会比较激烈,小孩子无法理解,很容易被吓到。
一般每年清明节后,都会有一些小孩子的睡眠会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以及睡着后容易惊醒。细问孩子最近的的变化,基本上都在近期与父母一同回乡扫墓过。
葬礼和墓地这样的地方一般阴气都很重,小孩子和身体弱的人尽量避免。
如果是孩子特别亲近的人过世,孩子身体又比较健康的话,可以考虑参加葬礼,我认为也是必要的。如果是孩子不熟悉的人过世,加之孩子太小的话,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参加。当然,地方风俗的原因可以考虑尊重地方风俗,这个由自己决定。
至于老人过世了如何跟孩子讲这件事,是所有妈妈在这种时候都会问到的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担心着什么?
孩子生活在成人的氛围中,成人做成人该做的事就好,不必过多地考虑如何跟孩子解释,可以让一切自然发生。
大家问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本质上是因为成人对死亡的恐惧,担心会吓到孩子伤害到孩子。事实上,成人对待亲人离世的态度本身就清晰无二地“教育”影响到了孩子,如何说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问你的是,你如何看待亲人离世这件事情呢?
我们需要避免的是,自己的内心对死亡不接受,却还用语言去“哄骗”孩子。身教大于言传。
那些离开我们的人只是回家了,他们回到了来时的地方。他们并没有消失不在,他们带给我们的记忆,一起走过的温存的日子,甚至那曾经的点点滴滴都是永恒存在着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开。
日后,当你们翻看曾经在一起的照片,或是睹物思人时,如果你能平常面对不回避,这本身就是特别好的关于死亡的教育。
几年前录好的音频,分享给大家。事实上,我平台上有很多各种妈妈们可能遇见的问题的有预见性的回复,你们可以找找看。如此,遇见之时不慌乱。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阳光三月 2024年12月2日
女性课程链接:活出女性的力量,养安全感充足的小孩@阳光三月NO.7女性课程开始招募啦……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