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如果我在家,我还是比较愿意陪二姑娘去弹琴。
前段时间有一天弹琴结束时跟老师闲聊了几句,讲到家里的琴比安仁那边的琴好一些,所以每次离开家到安仁那边弹琴时会别扭。
老师当时说,因为她要听音的嘛,不听的孩子就不会觉得别扭。
我当时听懵了,向老师寻问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师说很多孩子弹琴时只是弹,是不听声音的——这个现象我第一次听说,挺震惊。音乐不是养耳朵的吗?怎么会有人只是弹而不听,那不是在搞技术吗?
老师说是真的,大概有三分之二孩子是只弹不听的——这数字又一次让我震惊。我又问那能弹好吗,老师说肯定不会弹得特别好啊。老师还强调,华德福的孩子都是要听的。
天啊,我都傻掉了。如果没有听,那那那……为什么还要弹琴?
我问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说是因为忙不过来,因为手要弹琴眼睛要看谱,如果耳朵再听,同时要干三件事,忙不过来。我大概明白,这是一个人的感觉统合的能力的高下决定的。
我又问,会不会有人只是学弹琴并不是喜欢弹琴享受弹琴,老师说有一部分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基于以上对话,我第一次知道弹琴的孩子分为三种:
一种是喜欢弹琴享受弹琴的,尽管有时也会厌倦有畏难情绪,但是他们仍是与自己所弹奏的音乐有连接的,他们边弹边听边看谱。
一种是为了学而学,并不享受音乐,权当是在进行一项技术活动而非艺术活动。
第三种则是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偏弱,忙不过来。弹奏的动作是必须的,看谱就不能听,听就没能力看谱。
这样总结下来,我挺心疼那三分之二的孩子。
关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我所做的教育理念之下,有一套更高级的观点,那就是感官教育。
在十二感官中,人生的第一个七年,也就是0-7岁,孩子主要是发展低阶感官。低阶感官是中高阶感官的基础。感官发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教育就是感官教育。
我的感官课程在去年春天又一次更新,近几年都不会再更新了,因为这一课程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都不会改变。
如果说有什么是会变化的,那就是在这个感官刺激空前强烈的时代里,儿童,特别是幼儿的父母及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官发展。
将感官课程分享给大家,非新课,无群陪伴,有问题可联系小助手提问,我会在周二直播时给大家答疑。课程有音频和视频,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才会真的有效果。
女性课程链接:活出女性的力量,养安全感充足的小孩@阳光三月NO.7女性课程开始招募啦……
海报:
开营宣讲“爱自己是余生幸福的开始”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