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C财富笔记的第190篇原创文章
和一些持续成事的前辈们交流,把公司团队能管好的人,大部分都是精力管理高手,善于高效决策,善于说“不”;很多不仅早起,且有长期规律运动的习惯。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自我管理,意味着不断优化自己底层的精力管理系统,从内还是外,对自己下狠手,都是逆人性的事儿。
微习惯培养——从早起开始
从早起运动说起,到底有哪些好处?
当别人9:30am还是哈欠连天的上班,你已经完成了90分钟"运动充电”,吃了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不仅清醒,高效和开心。
晚上困得早,睡眠质量也好。
吃好睡好粑粑拉好,绝对是人生头等大事。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我们比的不是谁30岁,40岁,50岁达到高光时刻,比的是谁活得时间更久,谁能把同行熬死了,谁最终就是行业泰斗。对吗?
(早起的奇迹:6:30am起床第100天啦!自律篇|为什么我们会早起失败?
我也在问导师,管理团队和个人业务之外,如何面对公众做到高频精彩专业输出?
没想到他从七点就利用碎片时间,大量输入资讯,消化成自己的逻辑。每一次台前的信手拈来,背后都是看不到踏踏实实的基本功。
恨人的行事历以15分钟为单位,90%的精力建系统打造团队,10%的精力搞个人业务,一击即中,甩下99%的对手。
早起到上班前是最宝贵的时光,它是唯一可以被自行设计且不被打扰的时光,也是不断拉开和身边人的距离。
如何持续?——“他律”大于“自律”
只靠自己,早起梭哈三天,可能接着就是呼呼大睡了,一个人的意志力很快被消耗殆尽;同时团队的力量,身边人身体力行的鼓励,是更多的动力;尤其在系统运转的团队,自己的精力管理系统也会被不断完善。
朋友看到我的作息,“C啊,到底怎么像你一样自律呢?”
每次我都不好意思的说,“姐妹,我跟你说实话,我每天都想躺啊……还不是因为交了钱,钱还不少,还有同学殷切的鼓(压)励(力)——明天你要来哦!”
开始是因为“交了钱,不想浪费钱”,然后呢?
同行的人重不重要?
每次我看到50犹如30岁精神饱满的姐姐,准时出现在垫子上,认真完成每一个口令,偷偷摸鱼的我也会被“清醒”。
永远要主动去靠近那些成事,且持续成事的人。如果一旦35岁之后,每个人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分水岭,优秀的会一直不断突破更加优秀,同时神秘的力量总会把你让你更“庸碌”,把自己的想要的人生拱手让人。
事实上工作的“可持续”进步是不是也一样?像我们这种靠脑子吃饭,夯实专业是最重要的事。只要涉及到交付,比起盲目瞎打,提升命中率是最重要。
专业人士都会聊“刻意练习”,但如果自己练习练100遍都是错的,其实毫无意义,就像在高尔夫练习中,如果错误的姿势,不仅会让自己受伤,同时把错误矫正到正确,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很多朋友会问,“你们是如何系统化提升专业?”
讲真,看似自由的行业,更需要系统化规律化训练,要么在实战game over,但幸运的是还有每周两次的视频模拟演练,提前训练专业肌肉。
A:“开视频说错了不怕丢脸吗?” C:“我不就是来暴露问题的吗?”
A:“你又是怎么做到持续性保证每周时间投入?”
C:“先报名再说呗。不报名肯定不会练。但是因为报名了,怕丢脸,怕浪费导师的时间,总会提前准备的……”
讲真每次的视频演练依然会有压力,压力是从头一天开始焦虑,直到开视频的前一个小时,坐立不安到了峰值;有时甚至都没勇气再打开复盘视频——这货废话真多。
但另一个声音,还有人给你指路,这就是莫大的幸福,只要在“修炼”之路,终究会蜕变。
打造个人“成事”的可持续系统,总有一些时间是被预定下来只打磨一件事。永远都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每天都想躺但是还在卷的我,靠得是系统,靠得是他人,去完成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为人生这场马拉松做准备。
这些投入未必短期见效,持续最重要。那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接受自己做不到——暂时
无论是瑜伽,还是专业修炼,是很难靠“顿悟”,只能靠“渐修”,一次进步一点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即使一下子做不到?那又怎样,只要来了,不退步就不容易了。
好习惯的建立需要常年累月的坚持,毁掉它可能只需要几顿小龙虾和烧烤的放肆。
两年半前刚开始练习瑜伽的时候,第一天上课,同学们直接上墙倒立,我怎么还听不懂口令?一般的瑜伽注重体势,拍美美的照片,“别人怎么能轻而易举的做到,我怎么都不行呢”?
对于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开始"压迫"自己去做到一些体式,非常害怕自己落后,再到后面“用力过猛”,一天精力非常快被消耗殆尽。
中间因为搬家停了一年多,一方面是工作要面对的事情已经很多,另一方面是不想一大早卷。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不是要像个陀螺淹没在情绪和具体事务里,“更快,更好,更强”大概率会让人失控,核心在于提升每次出手的命中率——无论是专注度,倾听能力,还是关键决策力。
于是我又开始学习空出固定时间放下过度活跃的头脑,开始向内搞心了。
在呼吸课上,老师说,“做不到的体式不要逼自己,可能会带来“身体代偿”,能做到哪里就到哪里。”
我突然就释然了,过去总希望付出就能立竿见影,总向外看其他人。但很多努力可能是徒劳的,你还要不要继续嘛?
当然要啊。过程对了,不要跳级,结果是顺带的。
庆幸的是,无论在瑜伽还是在专业,遇到的都是一顶一的良师。他们帮助我觉察到盲区,鼓励我固定频率的持续投入,根据导师第三视角“精准点评复盘”,不断调整,就算慢,那也是在前进。
最后的话
最飒最懂你的
风险管理顾问
美国RFP国际注册财务策划师
TEDx讲者,凤凰卫视,一站到底嘉宾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乘风破浪,保驾护航
添加徐大C个人号(xuyixincc)
这是我的第190篇原创
请点赞,打赏,在看,转发为我加油~
👇👇关注我👇👇
更多干货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