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伴侣特质”指我们在选择交往伴侣时所看重的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对方的颜值、性格、教育背景、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等。不同的人的理想伴侣特质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欢开朗健谈的人,而有的人则喜欢内敛沉稳的人。然而,我们实际选择的伴侣,其特质是否与我们理想的伴侣特质一致?换言之,我们理想中的伴侣特质,是否会在我们现实的择偶选择中得到体现?
近日,在世界心理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发表的新研究《A Worldwide Test of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Ideal Partner Preference Matching》涵盖了43个国家的10358名参与者,涉及22种语言,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在最初被吸引(尚未发展成情侣或配偶)的阶段中,理想伴侣特质和吸引我们的那个人的特质是否一致?在已发展成伴侣的关系中,我们的理想伴侣特质是否和我们选择的伴侣特质一致?理想伴侣特质和实际交往对象的特质一致性是否会因关系阶段(初始吸引阶段、伴侣阶段)而有所不同?
本研究的大型问卷包含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参与者对35个伴侣特质进行理想程度评分。第二部分涉及对于具体对象的评价,参与者需要列出四个其认识的人,并评价这些人是否符合他/她的理想伴侣标准以及对这四个人的交往意向。本研究数据收集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2月1日到2023年11月10日。
图一:收集数据所覆盖的地区
第一部分:理想伴侣特质的测量。每位参与者评价了35个伴侣特质的理想程度,这些特质中包括温暖、活力、社会地位、资源等。评分从1(完全不理想)到11(非常理想)不等。
第二部分:四个具体对象调查。每位参与者列出了符合以下条件的四个人:符合参与者的性取向,年龄与参与者相仿,与参与者见过面但不是亲属。参与者分别列出与这四个人的关系类型(如配偶、恋人、朋友、同学等)。其中,第一个被列出的人需是参与者当前的伴侣;如果参与者目前单身,则需要列出其最想与之建立恋爱关系的人。
首先,参与者需要对其在35个伴侣特质上的表现进行评分。每项特质的评分范围从1(完全不具备)到11(非常具备)。接着,参与者对每一个列出的对象的交往意向进行六项评分,其中包括“我对(列出对象)有交往意向”、“(列出对象)是我理想的伴侣”等。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11(完全同意)。
研究结果发现,人们的理想伴侣特质能够预测他们的交往意向。这一效应在已婚和单身参与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如温暖、活力等备受推崇的特质并未在择偶匹配中表现出显著效应。相反,如外向性、宗教信仰等一些较少被研究关注的特质,匹配效应明显大于那些备受推崇的特质。
研究还发现参与者们描述的偏好(即通过问卷中的评分体现的对特质的偏好)和真实的偏好(即通过特质与交往意向之间的关系强度体现的偏好)之间存在区别。研究表示,对于某些特质,参与者所描述的偏好程度高于真实的偏好程度。例如,参与者们对“自信”、“善于倾听”、“耐心”和“情绪稳定”等特质的真实偏好程度低于他们所描述的偏好程度。而对于其它某些特质,如“吸引力”、“好身材”和“体香”,参与者的真实偏好程度高于他们描述的偏好程度。另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性别差异。对于外貌,无论男性或女性描述的偏好程度都低于他们真实的偏好程度,而这种低估在女性中尤为明显。对于收入潜力,男性描述的偏好程度低于他们真实的偏好程度,而女性描述的偏好程度实际高于了她们真实的偏好程度。
为进一步探索人们是否会为了匹配现有伴侣的特质而改变自己的理想伴侣特质,研究者又收集了一个包含1585位参与者的样本。这些参与者们在相隔大约3.5个月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完成了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是主研究中抽取的部分题目)。在第一个时间点,参与者描述了其理想伴侣特质;在第二个时间点,参与者对其当前伴侣或最想与之建立恋爱关系的人的伴侣特质和交往意向分别进行了评分。参与者样本包含以下三种情况:(1)在两个时间点都与同一个伴侣在一起的参与者(709人),(2)在两个时间点都单身的参与者(687人),(3)在第一个时间点单身而在第二个时间点有了伴侣的参与者(189人)。
研究发现,对于在两个时间点都有伴侣的参与者、以及在第一个时间点处于单身而在第二个时间点有伴侣的参与者,他们在第一个时间点对于理想伴侣特质的描述与他们在第二个时间点(3.5个月后)的实际伴侣特质是比较一致的。然而有趣的是,对于在两个时间点都单身的参与者,他们在第一时间点描述的理想伴侣特质与在第二个时间点汇报的吸引他们的伴侣特质并不一致。有两种可能性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第一种可能性是,那些在两个时间点都是单身的参与者可能在两项调查期间有被拒绝的经历,导致他们理想伴侣特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那些在这段时间内收获恋情的参与者则没有经历如此大的变化。第二种可能性是,也许这些两次都单身的参与者在近期并没有遇到很理想的伴侣,所以其理想伴侣特质也尚未明确。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跨国数据验证了理想伴侣特质匹配的有效性,也揭示了性别差异在伴侣选择中的作用。这一发现对理解人类择偶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引用:Eastwick et al. (forthcoming). A Worldwide Test of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Ideal Partner Preference Matc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37/pspp0000524
更多来自 Jackson Lu 团队的论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