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JPSP上的论文《解构性别平等悖论》。性别平等悖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支持,例如人格特质、经济偏好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现有研究通常认为,性别平等水平提高会让男女有更多自由去追求与性别相关的兴趣和抱负,因此在更平等的社会中,性别差异反而更加显著。然而,这一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及其背后的统计方法是否准确,仍然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这一悖论的真实性,并对以往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
研究通过解构传统的性别差异分数展开,性别差异分数指的是通过计算男女在某一变量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来衡量性别平等与性别差异的关系。论文提出,直接使用性别差异分数存在问题,因为相同的差异分数可能由完全不同的男女平均得分组合而成,导致难以准确解读性别平等对性别差异的实际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通过分解差异分数,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得分如何与性别平等相关。这一方法更细致地揭示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性别差异的表现模式。
论文采用了多层次调节回归模型。这种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数据,以分析性别平等如何影响男女在不同变量上的表现。具体来说,研究使用了来自三个不同领域的大型跨文化数据集,包括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经济偏好和人格特质等。通过多层次模型,研究分别估算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得分,分析这些得分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关系是否呈现出“性别平等悖论”的特征。此外,研究还引入了Cohen's q效应量来量化性别差异的程度,以确保结果的解释更加可靠和细致。
研究结论表明,性别平等悖论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某些特质,性别平等与男女差异并未表现出预期的模式,甚至在某些领域,性别差异随平等增加而缩小。研究强调,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男女得分的具体变化,而不是仅依赖简单的差异分数来判断性别平等的影响。该研究不仅为性别平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还对现有的性别平等悖论提出了有力的反思。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