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一个33岁的年轻女子饿死在西安一个出租屋里,这个消息彻底震惊了我。朋友玲珑说她甚至不敢不愿往下看那篇文章,太悲催了。
这样的事情,可不是第一次听说。原先就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云南某单位,正碰上下岗潮,因为单位效益太差,发不了工资,他每天省吃俭用,还是没有钱买足够的食物,最后饿死在宿舍里。当年的环境比较恶劣,经济也没有如今发达,脱离单位在外谋生需要很大勇气,对于出生寒门,以为考上学校就解决了生存身份问题的贫困生,自然不甘心,不舍得离开好不容易才进到的单位,谋到的职位,尽管这个单位已形同虚设,对他没有任何助益。
一个孩子在学校,老师家长对他的要求就是成绩好,考上名校。好像考上了名校,就变成了人上人,前途一片光明,好的职位都等着他去挑选。以前总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大学普招,早已不稀罕了。不仅大学毕业就失业,找工作都不如有经验的农民工有竞争力。大学教育给了你书本化模板化的思维方式,却对社会全然不了解,那些所谓的名校,学到的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书本理论,远不如职业学校从现实需要出发,学门技术就可以去谋生。很多人考研究生博士生,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那么多岗位,就比谁上的大学有名气,谁的文凭更高,而不是谁更有能力。当你走向社会,文凭什么的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实际生活工作的能力,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社交,业务,特长,认知等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再高的文凭和分数,在现实中也变成了肥皂泡。有人说,虽然读了大学你也只能跑龙套,可不读大学,你连龙套也跑不了。应试教育,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挣分数,刷题的机器人。孩子们厌倦了书山卷海,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产生的不是有学问有思考能力的人,而只是考试生产线的产品。我对一场高考之后漫天飞舞下来的纸屑雨印象深刻,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得多恨,才把一本本课本撕成了碎片。
日夜苦读,放弃所有乐趣爱好,许多高分上大学的孩子,把所有的期望和梦想都押在了大学里,押在读完大学后的前途上。尤其是贫困家庭,没有任何权势背景的凡俗家庭,仅仅供孩子上学,就耗尽了所有的能量,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和见识,以为只有那一座独木桥通向光明,一旦在社会上没有混的风生水起,或折戟沉沙,对家庭和孩子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受教育,高学历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传统的观念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读了书获得文凭的人,就是劳心者,他们放不下自尊去做劳力者,如同贫困潦倒的孔乙己,永远也脱不下他的长衫,把长衫换成短褂去谋生。一则固然因为自尊和虚荣心,二则多年的学习生涯,已经让身体变得孱弱,固有惯性的思维使他们陷入绝境,再就是读书人有他们自己的底线、见识、清高、骄傲。
30多岁211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子,出生寒门,在最偏远的贫困山村,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勤苦,好不容易走出了贫瘠之地,到大都市上大学,在她的眼里,贫困的家乡是不可能回去的,也回不去,她应该是全家人供养出来的希望。几次考公务员都是笔试第1名,却没有被录取,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按理说,笔试第1名的考生很有希望被录取的,这么优秀的成绩,也没有挤进公务员的行列,她内心一定是失望绝望到极点。她也算努力奋斗过了,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没有实现梦想。那么是她自身有什么问题?或者她不擅长跟人交流,不懂为人处事,没能通过面试?抑或是种种人所不知的外因,让她所有的希望都湮灭了。
数次公考失败,到了30多岁,还没有工作,还靠父母借款养活,租住条件甚好的公寓,似乎应该算不会生活不知感恩的巨婴了,真是无法想象,不合常理。很多人不知道普通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平凡和低微琐碎,在他们眼里,只要当上国家工作人员,才有地位,权利,面子,也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出身,光耀门楣,这其实是做了官的人,而不是普通公务员。他们不了解社会现实,以为上了名牌大学,就有通往美好生活的阶梯,考上了公务员,就算成功的人生,不知道一旦工作,所有的磨练才刚刚开始。我所认识的几个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的孩子,在生活当中毫无工作经验毫无谋生的能力,生活再难,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他们还是参加一年年的公考,对自以为稳定轻松体面的工作心存向往。对当上公务员有着不可思议的执念。身边有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之后,在政府部门上班。被一个效益很好的企业老总看上,给他高出当时三四倍的工资薪酬。当然大部分原因是老总想用他清华大学的文凭装门面,提升一下企业形象。他睿智的老父亲坚决不同意,说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进了公门,断断是不能走出体制去的。如今看来,他老父亲实在是聪明人,清华学子尽管当年薪水不高,现在却成了政府官员,那个效益好的企业,如今却已濒临破产绝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公考,是他们改变家庭改变自身的唯一希望。对于那些不稳定的工作,不是工资太低,就是太辛苦,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匹配他们所毕业的学校,匹配他们对于读书的理想和追求,匹配他们遭受过的十年寒窗的艰苦。他们不知道生活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所谓的那些名利地位,而是对社会有独立的思考和正确的认知,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你的文凭,教育经历给不了你经济的独立,不论在哪个岗位单位,工厂工地,诚实的劳动,挣钱养活自己,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才是生活的本质。我曾对表弟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不很困难,困难的是有体面的生活。
家长老师对小孩子的期望,是上名校,找好工作,做人上人,活得体面,可惜他们不知道做人上人的代价。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是终点,殊不知,大学毕业才是起点。我们违背了初衷,没有了常识,所有的思想观念都扭曲,肤浅,好高骛远,理想远大,可惜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只有平凡平淡的生活等着我们。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是少数。那饿死的女生,不仅是放不下面子,自尊,脱不了长衫,被世俗所谓的成功观念所裹挟,成了僵死的巨婴,不但承载不了家庭的期望,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无助,而更多的是绝望!是自我奋斗之后,走投无路的绝望!这个世界不符合她的梦想。她理想的生活永远也实现不了。
一个有文化的大学毕业的女生,做点什么事活不下去呢?再不济找一个男友,也不愁一个依靠。没有家庭背景,却有家庭压力,有自己对自己的期许,若干次失败,被四周的铜墙铁壁封锁,找不到活路,也没有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情绪无处宣泄,难免抑郁成疾。与其说是放不下面子,不如说是太过自尊,执拗,她跟自己死磕,跟面临的世界对抗,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在这个世界上,30多岁的她没有谋得自己的位置,依然一无所有。她可怜可悲,却绝不可恨!她租住条件好的住房,估计是早有不想活下去的打算,想死的体面一点。拉黑了所有的朋友,与这个世界隔绝,却把最后一点温情歉意,留给了房东。她对这个世界并不亏欠,只是活着真的太难!绝望到即使有食物放在面前,她也不想再活下去,她心已死。她缺少的太多太多,她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她最缺少的就是运气?!她没有好的运气,没有可以拯救她的贵人,也无力自拔,走了一条向上的最艰难的通道,到最后才发现此路对她不通。
孔乙己之流,他们并非死于面子,虚荣心,对于生活本质忽视与无知,也并非不能脱下长衫,而是即使脱下长衫,他们仍然看不到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有自己活着的底线。说到底,为什么要逼他们脱下长衫呢?当生不如死的时候,选择死亡,是一种彻底的解脱。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也有“无尊严,毋宁死”的决绝。不能选择有尊严的活着,就选择有尊严的死亡。
却不曾想,死去,无关尊严。
作者简介:二毛,自由写作者,中学时代开始在地市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风中的脚印》。写诗歌,散文,小说,崇尚真善美慧,喜欢由着性子过一种自由散淡的生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