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动画里的童年记忆
《九色鹿》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支波斯商人的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正当绝望之际,一头神秘的九色鹿突然出现,为他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九色鹿》动画片截图。
九色鹿回到林中后,又听到了呼救声。这次,是一位捕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连忙将他驮上岸,捕蛇人感恩不尽,想要报答九色鹿。
九色鹿却只求捕蛇人别将遇见自己的事告诉旁人,捕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
不久之后,波斯商人行商至一个国家的皇宫,向国王讲述了他们在沙漠中获救的奇遇。王后听闻后,对九色鹿美丽的皮毛产生强烈渴望,执意要用它来做衣裳。
国王张贴了布告,宣布给予捕到九色鹿者重赏。捕蛇人看到悬赏,利欲熏心,忘了之前的誓言,向国王泄露了九色鹿的秘密,并设计陷阱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
▲《九色鹿》动画片截图。
他假装再次落水,引诱九色鹿前来救援。当九色鹿赶来时,埋伏的武士们旋即万箭齐发。然而,九色鹿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箭矢尽数化成灰烬。
九色鹿向众人揭露了捕蛇人背信弃义的丑恶行径。国王听后感到震惊和愧疚,捕蛇人吓得胆战心惊,失足跌进深潭溺亡,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九色鹿》初次上映是在1981年,但九色鹿故事的原型却是形成于千百年前。现在,就让我们循着神鹿优雅的身影,去往这部动画电影的灵感源泉——甘肃敦煌莫高窟。
02 《鹿王本生图》知多少
九色鹿本尊是一位鹿王,位于莫高窟第257窟主室西壁中层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中。
何为“本生”?“本生”其实是佛教用语,指佛陀尚未成佛的生命阶段。
▲莫高窟第257窟形制。(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按佛教的说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经历了无数次轮回转生,他曾化身为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妇人、大象、猴子和鹿等形象行走人间,广行善事。
释迦牟尼的每一次转生都会产生一个止恶扬善的故事,这类故事被统称为“本生故事”,也叫本生经,是佛教经典中最具文学性的通俗经典。
《鹿王本生图》讲的就是释迦牟尼转世为鹿王时的故事。壁画创作于北魏时期,在继承汉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中西交融的绘画新形式,可谓文化交流的结晶。
▲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局部图。(图片来源:敦煌资料馆)
电影与壁画有些细微区别。壁画里的故事发生在古印度恒河岸边的树林中,王后不是得到波斯商人的消息,而是自己梦到了九色鹿的存在,最后,反派人物并没有溺死而是浑身长满毒疮。
作为经典,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也收录了这个故事,还配了多张卡通彩图。
▲苏教版语文课文《九色鹿》 。(作者供图)
总体来看,课文在情节上显然要更加丰富与温和,大概是改编者对童心的一种细心呵护吧。
03 九色鹿的本土化历程和特征
最早,九色鹿的故事出现在巴利语佛典故事《鲁鲁鹿本生》中。目前发现最早的“鹿王本生”图像,当属印度巴尔胡特佛塔围栏“鲁鲁本生”圆形浮雕像,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
历史长河不停地流淌,九色鹿的故事进入到东方世界。公元4世纪,佛教故事由印度北部经阿富汗进入西域。
当时的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是丝绸之路北道上首屈一指的“佛国”。
库车的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是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传播与发展的见证。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种种故事。(图片来源:人民网)
“鹿王本生”是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常见题材。但到了敦煌,《鹿王本生图》却成为整个敦煌石窟中的“独苗”,但其质量非常高,绝对是佛教中国化的精彩之笔。
先看它的叙事方式。《鹿王本生图》 壁画是一幅标准的长卷式故事画,其叙述方式与传统的长卷式绘画有所不同,整幅画采用横卷式连环构图,打破了传统按时间单向叙述的方式,创造了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双向推进情节,最终将故事高潮集中于画面中心的新形式。
壁画左侧描绘了九色鹿救起溺水者和溺水者长跪致谢等情节,右侧描绘了王后要求国王捕杀九色鹿、溺水者告密和溺水者引国王军队去树林等情节,壁画中央的主要位置则描绘了九色鹿向国王诉说救溺水者的经过、国王的愧悔和溺水者的报应。
▲《鹿王本生图》——石窟里的“连环画”。(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壁画的叙事方式需考虑空间的运用,《鹿王本生图》将核心情节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突出了“众星捧月”的视觉艺术效果。
如果说《鹿王本生图》的叙事手段是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那么它的绘画方式就是佛教中国化的最佳注脚。
在此之前,佛教尽管已经发明了从“无量劫”到“一刹那”的时间单位,但古印度的佛教艺术几乎都是单向度的浮雕与塑像,即使有叙事的痕迹,也都被分割得极为细碎。
可以说,佛教艺术在进入中国之前,多为空间艺术表达,而萌生于中国汉代的长卷式构图法为佛教艺术增加了时间维度的价值。
▲东汉武梁祠西壁画像石刻拓片,山东省武氏祠文物保管所藏。(图片来源:澎湃网)
东汉武梁祠中的画像石中就已经出现横长形带状布局的画作,魏晋以后更多,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等都是长卷画。
另外,《鹿王本生图》的远景有倾斜的小山,小山之间是盛开的花草与人物轮廓。这些山水花草的点缀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成为视觉研究专家研究中国山水画萌芽期的重要参照。
敦煌壁画长卷式故事画,正是以中国传统艺术来改造外来佛教艺术的典范。
特别是在这些壁画中,山水景物被用来表示特定的环境背景,山峦、树木占据了画面较大的位置,反映了中国山水审美思想,这也是印度和西域绘画中所缺乏的。
▲《鹿王本生图》西壁。(图片来源:澎湃网)
那么,从古印度来的鹿王本生题材的画作又给了中国艺术什么样的改变?
佛教的传入,尤其是佛像画严整规范的引入,对中国的人物画发展是一个突破。北朝时期,敦煌壁画开始重视人体比例的刻画,同时吸收了色彩晕染技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鹿王本生图》中的人物大多身形修长,衣带轻盈飘举,手势和动态都带有舞蹈的风姿。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西域舞蹈艺术风格,也丰富了中国艺术的表现手法。
九色鹿,沿着丝绸之路,从西方走来,在迷人的敦煌留下绚烂的身影。
九色鹿,是敦煌的“颜值担当”,是文化的传播使者,是永恒的经典。
看完这篇文章
你是不是和华华一样
“刷新”了对这头神鹿的认识了呢?
你的童年记忆中
还有哪些“中西合璧”的特色符号呢?
快来留言区分享
与大家一同回味那些闪光回忆吧~
(作者:李雪婷、高睿泽、海宁)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面对“游圣”,你还敢说自己是“旅行达人”吗?
和氏璧、传国玉玺、金缕玉衣……玉文化何以传承万年?| 跟着《概论》读懂中华民族之③
影响良渚乃至商周,这个“古国时代”源头的玉器发达远超想象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