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中华文化符号

文摘   2024-12-30 21:36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今年以来,“道中华”报道了一系列关于中华文化符号的文章,例如《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春节三问》;《中华马文化何以数千年奔腾不息?》;《为什么说河北的这座城市,凝缩了“天下”的模样?》;《各民族为啥都爱拜关公?》;《中国超级IP孙悟空,为何突然受到全球追捧?》......


今天,“道中华”从2024年的报道中,精选出30篇文章,与读者一起重温这些中华文化符号与它们背后的故事。


道中华的读者们,在这些文章中,哪一些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快来参与投票活动,就有机会获得“道中华”为你准备的精美的故宫日历。快来表达你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吧~~~


长城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古时协调农耕和游牧矛盾,如今彰显民族凝聚力。长城见证各民族交融,是交流通道、生态屏障。


伏羲祭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中国人为什么要每年夏至公祭伏羲?



天水素有祭祀伏羲传统,如今的公祭大典规格高、范围广,两岸交流深入。考古印证其历史久远,形象具象化;伏羲首创八卦,贡献巨大,其承载的精神与文化宝藏,是民族复兴力量,也是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


春节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春节三问



春节是中国古老隆重的传统节日,汉武帝定正月初一为岁首传承至今。春节蕴含科学智慧,融合多元习俗,是民族纽带、文化载体。如今,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庆祝春节,近20个国家将其列为法定假日,成全球文化盛事。


龙文化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龙在人间



2024 年农历甲辰龙年,“龙行龘龘” 走红。龙是中华先民融合诸多元素创造的神物,历经演进成民族精神象征。它虚实结合,曾与皇权紧密关联,又具多义性,在民间也广受欢迎 。经漫长历程,龙凭借开放包容的特性,终成中华民族的标志,见证着民族发展。


玉文化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和氏璧、传国玉玺、金缕玉衣……玉文化何以传承万年?



玉是中华文化重要符号,诸多典故如西王母献玉、和氏之璧等彰显其底蕴。考古揭示中国万年玉史,从史前到各朝代,玉作权力象征、礼器、身份标识,还见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蕴含的和合思想滋养民族精神,是中华历史与文明的见证。


凤文化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凤如果有身份证,性别该怎么填?在线等,挺急的



凤是中国古代祥瑞神鸟,造型取众生灵之长,原型多元,融合自然元素,被赋予诸多品性。凤家族庞大,分类多样。秦汉起,因龙象征皇帝,凤趋于雌性化。它与龙都蕴含融合等精神,“龙凤呈祥” 寓意美好,是深受喜爱的中华文化符号。


马文化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中华马文化何以数千年奔腾不息?



马,贯穿于中华历史:殷墟有最早车马遗迹,甲骨文现 “马” 字;周朝融入 “礼”;汉时马镫普及,马文化丰盈;唐时达巅峰。茶马互市促交流,各民族也有多彩马文化,赛马等娱乐民俗活动丰富,尽显独特魅力与民族精神。


殷商遗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我们为啥爱说“中”?



河南,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与“中”渊源深厚。数千年前,先民于此开启文明曙光,从早期生活起居到夏商辉煌,甲骨文诞生,汉字体系渐成,影响深远。

岁月流转,河南人沉淀出坚韧、勤劳、包容等性格。当下,河南借助深厚底蕴,融合科技与文化,守正创新、稳步前行。


睡虎地秦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冲上热搜的“县级博物馆”,真乃藏龙卧虎!
感谢大秦公务员“喜”,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秦律



1975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一个叫睡虎地的地方发现了古墓12座。考古队在睡虎地共发现竹简1155枚,残片80枚,统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些历经千年不腐的秦简上,书写着4万多字,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汉字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一个秦朝小吏的隶书,何以成为“书同文”的“加速器”?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秦朝的“书同文”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它犹如巨大的磁石将中华大地上的人们紧紧吸引在一起,最终塑造出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


古都邯郸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一个3000年不曾改名的城市,被严重低估了......



邯郸,一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千年古城,3000 年未改其名。它是少有的因成语而闻名之地,也是 “六朝古都” ,磁山先民在此开启农业文明,“胡服骑射” 更是民族交融的关键篇章。

响堂山石窟兴起于东魏和北齐时期,见证了胡汉融合,洞中佛像曾精美绝伦,虽遭毁坏偷盗,仍留存往昔辉煌印记,诉说着岁月故事。


书法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永和九年,王羲之的那份醉与醒



《兰亭集序》是中华书法的巅峰之作,它源于永和九年(353 年)的兰亭雅集,王羲之邀众名士曲水流觞、赋诗制序,留下 “天下第一行书”。当时东晋局势复杂,却也是文化繁荣期,《兰亭集序》尽显文人情怀与生命哲思。


二里头遗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寻夏记”,发现最早的中国



为证夏朝存在,徐旭生开启探寻,经三代考古人 65 年发掘,它渐露真容。诸多 “中国之最” 显 “王朝气象”,文物多元,见证文明从 “多元” 到 “一体”,现借科技让夏文化 “活起来”。


关公信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各民族为啥都爱拜关公?



关帝信仰自宋元起,在清代达到顶峰,并传入西藏。磨盘山关帝庙见证清军抗敌,留存爱国记忆;关帝信仰在雪域高原与当地宗教文化交融,产生关帝格萨拉康 ,彰显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深厚印记。


《西游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中国超级IP孙悟空,为何突然受到全球追捧?



孙悟空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其形象演变历经近千年,从晚唐五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 “猴行者”,到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神通广大的通天大圣,再到明朝吴承恩笔下至仁至义的美猴王,逐渐定型。孙悟空的外貌有独特 “民族混搭风”,其文化内涵融合儒释道,承载道义精神与社会理想。


何尊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铭刻着“中国”,这片土地共同的名字



铭刻“中国”的文物中,何尊有最早 “中国” 记载,彰显早期历史;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见证民族交融;“昭君出塞铜镜、“人民昌・中国强”汉镜及“中国大宁”铜镜,从不同维度展现家国情怀、民族友好与对国强民富的祈愿。


凤冠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今天说的,可不只是爆火的“凤冠”



冠饰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里意义非凡,不仅兼具实用与美观,更是身份地位的标志。

明孝端皇后凤冠明代出土,九龙九凤格局,嵌珍珠、红宝石,工艺复杂,满是皇家气派;战国鹰顶金冠饰,出土于匈奴墓,雄鹰造型,体现草原生活与高超工艺;两款清代凤冠,靠鎏金、点翠、镶嵌而成,用于诰封夫人与礼仪场合;现代苗族凤冠帽,自制绣花、仿银花鸟,灵动精美。


漆艺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从李子柒的“回归”看中华漆艺的前世今生



中华漆艺有着 8000 多年历史,商周时已广泛运用,经各朝代发展,在明代至清初达高峰。曾借丝绸之路传至多国,影响海外艺术风格。如今,传承者创新工艺,漆画兴起,李子柒让这一古老艺术再焕光彩。


《大唐西域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之路



《大唐西域记》是由玄奘口述、辩机记录,详述西行取经历程,展现西域风貌、文化习俗。它关联新疆多地,见证丝路文明交融,还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助世界了解中国多元文化。


《封神演义》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对话乌尔善: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电影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乌尔善根据《封神演义》创作导演出系列电影,创作时走访多地收集多元文化符号,融汇青铜器纹样、非遗工艺、古典美学风格等元素,既呈现传统价值观念,引发当代观众共鸣,又借神话讲人的成长与选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大藏经》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吉光片羽:从四体〈大藏经〉雕版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自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典籍蓬勃发展,《大藏经》的翻译、缮写、刊刻数量众多。元代中央政府重视佛教,明清时,《大藏经》的刻印、编目获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涌现出永乐版、万历版、康熙版、乾隆版等版本。


《霓裳羽衣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明月夜,重温盛唐〈霓裳羽衣曲〉



传说《霓裳羽衣曲》源于唐玄宗游月宫所得灵感,它是唐乐舞巅峰之作,既含中原传统韵味,又融西域、佛道元素,曲调悠长舒缓,结构精巧,经岁月流转,于当代舞台重焕光彩,延续文化传承。


唐卡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唐卡中的“只此青绿”,学问大了!



唐卡中的 “青绿山水”源于 15 世纪勉拉顿珠受中原丝织画启发,明清时经贡赐流入藏地,成西藏画师临摹范本。各画派借鉴融合,让唐卡从形至意升华,还装入丰富故事,尽显汉藏艺术交流交融。


胡旋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这支西域传来的“炫舞”火了千年,连游戏皮肤里都有它?



胡旋舞源于草原,随丝绸之路兴起,经阿史那公主和亲传入中原,在唐朝达极盛,从宫廷到民间皆受热捧。如今,胡旋舞存于文物、文献,还融入现代演出、游戏,持续绽放魅力,见证文化交融。


四大发明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创新日里话创新:“四大发明”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四大发明”包含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它们彰显古代科技卓越成就与探索精神,深刻影响世界文明进程。还有数字 “0”,是中国对世界数学的重大贡献,皆承载着中华创新智慧。


万里茶道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在喀山,触摸万里茶道的“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约 400 年前起联通中俄,南起福建武夷山,经中国多省、蒙古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约 1.4 万公里。它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品,形成庞大商业网络,不仅带动经贸,还传播茶文化,是昔日全球贸易重要一环,如今仍具交流价值。


坎儿井技术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坎儿井为什么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坎儿井是新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沿用至今的 “活文化遗产”,与长城、大运河并称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集灌溉、生态等功能于一身。其开凿融合多地技术,彰显先民智慧,如今获立法保护,传承着奋斗精神。


莫尔寺遗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从莫尔寺遗址考古看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



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是公元 3 至 10 世纪初的佛寺遗址。其建筑既有犍陀罗风格,又呈现本地化特点,如覆钵塔、多层方塔等。遗址凸显了中原佛教对西域影响深远。在唐代西域,朝廷设统辖佛教事务的都僧统,建官寺 ,龟兹、疏勒等地都有汉寺汉僧。


悬泉置汉简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走进这个高等级“服务区”,沉浸式感受大汉雄风



悬泉置是汉代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关键的官方邮驿,存续四百年,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悬泉汉简出土于此,内容丰富,既呈现与中亚往来、汉乌联合等史实,也实证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部分。


盐文化与盐道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链接


以盐为媒,群方“咸”遂——盐为什么被称为“盐巴”?



中国盐文化发源极古,传说阪泉、涿鹿之战因盐而起,解县盐池是最早产地之一。“盐巴” 之称源于古巴国,其盐矿丰富。“川盐古道” 含多条路线,促进地区交流,清至民国的 “川盐济楚” 更催生繁荣村落,承载灿烂盐文化。


从古老神秘的传说,到切实可触的历史遗迹;从民间日用的风俗,到王朝更迭的见证,这些经 “道中华” 呈现的中华文化符号,勾勒出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壮阔轨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道中华平台将会为您持续解读。


看到这里,就快快投下你的宝贵一票,并在留言区告诉大家你心中的最爱吧。


Let's go


欢迎投票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推荐阅读


一部电影里的宋代“潮”人穿搭指南

葡萄美酒夜光杯!古人如何“全球买”?

傩戏“神秘表情”的背后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道中华
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