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领导们都不上班,所以常管带也没什么正经事做,索性来和大家伙儿扯扯闲篇儿。
到今天为止,秋菊这事儿闹腾了整整十天了,各路剧情发展得略显丰满,但其实实际状况远不止如此。
此前,就有不少读者心中总是存在着一个疑惑,甚至在评论区进行点评:我们发现,常管带你经常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就剧透一些情节,甚至以点评的方式在提醒和教授对方做一些事情,是因为仁慈?或者是您自述的仁义?再或者就是纯属您因为觉得稳操胜券的自大想法和自我炫耀的本性所致?
常管带现在就来解答这个问题:前面提及的那些理由都不是,这是一种心理战。
在常管带看来,现代战争无非打的就是四样:信息战、供给战(也就是物资战,战略物资、生活物资都是物资)、舆论战和心理战。
纵观整个事件发展,恐怕对方到目前为止应该也已经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了:
从信息战的角度,对方不管有什么举措或者有什么意图,都会有人第一时间通知到常管带。
毕竟组织做事是做在明处的,最后都要对具体人员进行交办和实施,那就保不住密。
哪怕你说这件事我们还没找人去做,只是小范围关起门来研究了个对策,还没具体实施,你能怎么知道?
那你可别忘了,党委主要班子成员里的三个人,如果都知道这次被举报对象就只有局长一个人,完全没涉及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而且从他们俩的判断来看局长大概率上是最后差不多废了,那么......你还敢说他俩和你是亲密无间的战友?
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是人之天性,更何况人家还会理性分析,良性决策,再跟你绑在一条线上,原本没事后来就有事了,何必呢?
不如早早用事实先转为反方,前提是不能告诉你,而且还要潜伏在你身边。
这是对于对方的信息采集,常管带目前处于海纳百川的状态,所以就会出现劝返小队还没正式出发,常管带已经知悉的现象。
那么反过来对于常管带的信息采集呢?
对方几近于零,他们连最基本的“常管带现如今到底在哪儿,接下来会出现在哪儿”都不清楚.......
再从供给战也就是物资战的角度,首先物资并不是指的吃喝拉撒费用,毕竟上不上业务班,改不改行政班,你总归都要发工资的。
常管带吃喝不愁,甚至每天还能喝到很多免费的啤酒。
所以这里所谓的供给和物资,指的是武器方面,就是双方还有多少可倾泄的子弹、炮弹、炸弹和核弹。
前期,对于常管带来说,始终采取的就是战略防御的姿态,自己不主动打任何一枪,都是“你先做初一,我再做十五”,不是因为仁慈也不是因为仁义,是因为我要一点一点摸清你的火力方向,发现你所有隐藏的地堡,通过火力的猛烈程度预估你弹药的消耗量和可能的剩余储量,然后进行缠斗和消耗,直到你的有生力量全都被拖入泥潭,连预备队都得进来。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常管带旁边很多家人、朋友、同事和热心读者的一个不解:为什么领导就不能见一下?好面子?还是有其他的问题?
常管带总是笑着解释:这不是面子不面子的情况,而是短时间之内确实不能见。如果我是领导,我也不见,因为我会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如果靠派出一部分下属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我就完全不需要亲自出马。
这个方法常规情况下是有效的,毕竟你举报材料也交了,程序也走完了,按照规定和要求你就该回去了,如果再要求见纪委领导那就是胡搅蛮缠了,可以扣帽子了。
但是万万没想的的是常管带也不傻,纪委的事情办理完毕之后,转头要求约见同一个人,给人家换了一个党委副书记的身份,然后以汇报思想动态为理由,突然又显得合理了,扣不上帽子了。
第二、没有哪个连级(含)以上的指挥员,会在第一时间冲出掩体,暴露在对方的枪口之下的。
这不是说自私不自私的问题,而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每次战役你都第一个冲出来,冲在普通战士的前面,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指挥员。
因为你更多时候应该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最基础的执行者,叫这么个操作方式,你迟早有一天会提前去找革命前辈报到的。
所以领导必须要先让其他人跳出战壕,吸引对方火力,然后通过观察,总结分析对方火力分布和弹药储量,以供决策。
这样的话,如果前期小分队就能把对方消灭,那更好,我压根儿不用出马,只需要最后站在对方阵地和对方的尸体合影就好了;
但即使前期小分队经过鏖战被对方消灭了,必须要自己率领大部队冲锋了,那至少对方的火力点和隐藏地堡已经暴露的差不多了,那么当我亲自现身的时候,至少被一颗莫名其妙流弹打中的机率,不能说完全没有,至少是降低了很多。
扯了半天,那么究竟供给战战况如何呢?
对于多方,按照常管带的分析判断,基本已经弹尽粮绝了,剩下可操作实施的步骤没剩多少了。
目前最有可行性的措施就是:下周以地区空管局身份,派出一个检查组到达常管带的工作单位,在形式和名义上是正常的工作检查,但核心价值观就是:拿着显微镜,从常管带一直以来的技术履历、人事档案以及值班纪律、考勤遵守等等一系列方面查找问题,留作证据。
在常管带看来,这差不多已经是对方枪膛里,如果不是最后一颗,也是倒数第二颗仅有的子弹,关键是这颗子弹还极有可能是个臭籽儿,打不响。
为什么?
可能他们后来调查来调查去,最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在显微镜下常管带虽然算不得一名完全无瑕疵的优秀员工,但他确实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是按照单位对他的要求做的,即便查出什么问题,似乎也是单位的管理问题,落实不到他个人身上。或者说哪怕最后能硬扯上一点小瑕疵,也不过是挠痒痒、皮外伤而已。
毕竟这是在举报,大家不是在开辩论会,不是说你把对方描绘成一个黑的,就能导致你的结果是白的。
这个问题不存在,你黑不黑的结局依赖的是最广泛的事实证据,而不是举报人的出身或者出发点是什么。
这个道理总要懂得伐?
否则就不能拿智商来形容了。
反过来,对于常管带呢,一直以来都有很多领导、同事、朋友、家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关心,同样也提醒一个问题: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把对手逼上绝境,不要给自己完全不留回旋余地。
甚至就连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都会提醒常管带:核弹,在没爆炸之前,威力才是最大的。
这个道理,老谋深算的常管带岂会不懂?
任何武器,在没有发射和出现结果的时候,永远效力是最大的,因为结果出现之后其杀伤力是已知变量,没出现结果之前就是未知变量。
会对对方造成可能远超于实际结果的心理伤害。
这就好比:这世界被“鬼”吓死的人有很多,但常管带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绝对不相信他们任何一个人真的见到过“鬼”,最终吓死他们的不是“鬼”这个东西,而是他们自己心里对“鬼”的想象力。
因为世界上并没有真的“鬼”,只不过是他们心里有“鬼”。
所以真正的核大国,不一定非要实施“核打击”,一般只需要保持“核威慑”就可以解决问题。
否则就是把兔子逼到了墙角,只能一门心思化身为狗,放手一搏、决一死战了。
基于此,常管带十拿九稳的一点是:至少目前常管带倾泻出去的子弹,还只是土枪土炮,真正的洋枪洋炮还没拿出来呢,更别说核弹了。
因此,在供给站或者说物资战这一方面,不能说常管带又赢了对手一局,只能说储弹量和预备队,略胜对方一筹。
再从舆论战这个角度,结果不言而喻,都不需要分析。
那么最后仅剩的就是心理战了。
当一名击剑运动员,在与对手搏杀的时候,其他方面的防守进攻都进行得井然有序,然后嘴里不停地念叨:下一剑刺你脚......下一剑刺你脚。
也许下一剑不一定真的想刺你脚,但对方接收到这个讯息之后,在经过判断发现你确实有这种可能的突破方向的时候,势必要分散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对脚的重点防守上,那么极有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减低了其它部位的防守等级,露出原本不该有的破绽和漏洞。
最后脚没被刺,手被刺中了。
这叫做:心理战术。
同样,作为击剑运动员,如果在和对手较量的过程中,告诉对方:我下一个动作是压二、转四接冲刺得分,然后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因为对手的不确信或者自身实力的加持,果然成功得分。
那么在下一次再告诉对方:我下一个动作还是压二、转四然后接冲刺。
对方吃过这个亏,丢过这个分,那么他就必然要全力防止悲剧再次发生......难免又降低了其它方面的防守效果,最终在其它地方丢分。
这也叫做:心理战术。
这就是为什么,击剑,尤其是其中的重剑,自始至终在世界上都被公认为:其不是一项简单的体力运动,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脑力运动。
是融合体力、技术、时机把握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性体育运动。
你们碰到常管带这样一个算不上优秀,但最起码认真的击剑运动爱好者,然后还用对付普通管制员的套路来应对,只能说明前期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做得不好,纯属活该。
再从另外一个专业做类比:
两个人下棋,甲方是早有准备,乙方是仓促应战,在初期乙方手忙脚乱、疲于应对理不清思路的时候,甲方有意无意提醒:你可以跳马,也可以横炮。
乙方仓促之间,短暂判断,发现:哎,对啊,我可以跳马,也可以平炮。
然后就急于摆脱暂时的困境不假思索地去干了。
结果是什么呢?
甲方只告诉了乙方你可以干什么,但是没有告诉乙方你真的干了之后,他会干什么。
结果出现之后,乙方发现:中计了、进圈套了。
这就是为什么常管带在前一天就提醒对方:你不用增加我的排班,用行政班困住我会更有效;你也可以用开支部会的方式,给我做出一个“不适岗”的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
然后等对方真的这么操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都是你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引导我们......吃亏了。
这也是心理战术。
而后,在后续的情况发展中,甲方又“善意”地提醒乙方:我请事假,你可以不同意的;然后提醒劝返小队你可以过来跟我见面吃顿饭,我来给你把闭环完成。
乙方基于前面受甲方诱导做过不恰当的事,承受过不应有的被动,就会在潜意识里有一种防备心理:你骗我第一次是你不对,但如果我要再让你骗我第二次,那就是我不对了。
因此就变成了:你说我可以不同意请假,那我还就真的同意;你让我去见面聊一聊,那我偏偏就不去了。
这同样是心理战术。
看到这儿,就会有偏向于常管带的人提醒:你这是在干嘛?你就算有这种战术,也没必要告诉对方吧,他们一旦因此有所防备,再也不跟着你的节奏走了,岂不是......
心理战术的强大之处,其实并不是战术本身,而是战术后面附带的无限内涵。
因为对方心里有“鬼”,或者是暂时没招儿,就算他们无比清晰地知道你是在对其进行心理战术攻击,他也无可抵挡。
就像他明明知道你是在用激将法,但也不得不受激;就算他们觉得你可能是在“诈”他们,但他们确实也不确定你到底是真的只是在“诈”,还是“诈”完了之后会变成真的“炸”。
不确定的事才是最可怕的事,因为可怕所以我们还要应对,只不过应对之前我们要“深思熟虑”。
但是真的能做到“深思熟虑”么?
在常管带看来恐怕未必,因为你只要出招,就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昏招儿,就会带来次生后果和伤害。
这同样还是心理战术。
但最终效果,可能又不仅仅只停留在心理战术本身了,而是后续的情况发展。
那么对方难道不会想:既然出招儿有可能会出昏招儿,那我暂时不出招儿不行么?以不变应万变,等你先出招儿,我们再接招儿,不好么?
很好,那样的话就出现常管带预判的战略相持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持续时间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呢?
目前来看应该在常管带。
常管带可以随时结束战略相持的进程,拿出自己的洋枪洋炮甚至核弹,转为战略进攻的姿态。
还有一个情况:
在常管带进行实名举报的过程中,纪委的领导们曾经表示: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和事实依据,我们已经可以展开后续工作了,但我们很清楚一点,你手里还有大量充分的事实依据没有一次性提供完毕。为了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同时调查进行的时间越短,对你的潜在影响就会越小。你看你能不全部提供出来。
常管带表示暂时不能,原因是:我还在期待一个结果,就是你们经过初期调查,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查无实据,然后就会结案,反馈给我这个举报人。到那时候,我先签字确认,然后再把后续的完整的事实证据拿出来进行二次举报。目的并不是要对你们的工作进行干扰阻挠,而是还要给相关的被举报人做实“在调查过程中与组织对抗,罪加一等”的事实,同时也会揪出一批原本与举报并无关联、隐藏在组织内部的干部,揭露他们在“组织调查过程中涉嫌提供虚假信息、协助掩盖事实”的罪行,反而是帮助你们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千里走单骑么?
纪委的领导们闻言笑了:我们懂了,你不光是在揪出他们,你反过来恐怕还要因此给我们落实一个“办案不力”的举报前提吧?
常管带笑了:我就喜欢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
这照样仍是心理战术。
讲到这里,就会有很多人开始出现反转情绪:合着你在这儿扯半天,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你一直在遛着人家玩儿,你既然有能力一剑封喉,何必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跟着吃瓜,直接结束不就完了么?
常管带笑了:还没到那个时候,条件还不成熟,还要留回旋空间。
又有人会讲,而且已经有人在评论区讲过:究其事件根本,无非就是你在利用和调动公共资源,因为一己私利,开展对系统、行业以及领导的攻击,说白了你就是个坏同志,别假装正义了。
同时,其实从一开始,行业内的有关领导也是通过最初始事件的表象对常管带做出了这样心理结论,才会引发一系列后续。
那么在这里,常管带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去还原一下究竟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未必和你们以前看到的、想到的是一致的。
这个叫解决信息对称问题。
在具体叙述之前,常管带先发表一点个人体会和看法:任何一个行业和单位,当领导做到一定的层级,常管带觉得都蛮可怜和可悲的,因为领导都会被身边的一群人用各种手段封闭和孤立在自己的堡垒里面,看不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本质。
下面开始讲述:
在绝大对数人眼里,包括通过《秋菊》系列文章,形成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公众号出现了一篇后来被组织删掉的《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十四)》,行业领导认为这篇文章涉嫌暴露行业敏感和隐私信息,具体理由是那两张“图片”,因此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行动
于是就通过组织手段,找到事件责任人(其实到现在这个所谓的“责任人”还只是停留在“疑似病原体”状态)常管带,以停岗为要挟,要求其删除文章、消除影响并接受处理,同时用无切实事实依据的理由剥夺其合理参评“荣誉管制员”的资格。
后来因为常管带不服,采取了“过激”行动,才导致后来一系列事件出现。
但这只是你们认为的和你们“看到的事实”,并不是“真正的事实”。
事件一:
看明白了吧?
其实在那篇文章出现在公众号的前两天,常管带及已经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件原本与自己没太大关联的、但可能会对行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进行了提醒和预警,尽到了一个“合格”员工该尽义务。
在常管带看来,如果单位领导但凡有一点类似常管带所有的政治敏感度和行业责任感,就应该第一时间把信息汇报和传递给有资格有能力提前处置的地区空管局局长余波。
然后余波局长该如何判断,如何进行前瞻性干预和处置,那不是常管带需要操心的问题。
但结果又是什么呢?
当这一篇文章两天后最终出现在公众号里,引发了一系列后果之后,常管带在与单位领导进行对话时,很好奇地询问过这个问题:领导们不是早就知道了过程和结果会怎样了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单位领导十分坦诚:这个事儿......我压根儿就没敢向余波局长汇报,我害怕。
在这里常管带就事件一,向余波局长和其他领导隔空喊话,因为也没有另外的方式了:现在明白了吧?害你们的人不是常管带,另有其人,你们记仇记错主体了,好不啦。
事件二:
寻找“责任人”删除文章没有结果,但这件事还必须进行下去。
于是领导身边可能就有某个或者部分“军师”(这里指的不是以前的军师Dick)给出谋划策:文章作者删不删无所谓,大不了我们利用行政手段办事,效果是一样的。
没准儿负责任的领导还会询问:你们说的靠谱么?
“军师”:放心,百分之百靠谱,万无一失。
领导就真信了,然后就真干了。
于是,在2024年6月28号当晚,这篇文章就真的被删除了。
好奇的常管带,虽然和这事儿关联不大,但本着做研究的态度就去调查了一下,然后就把情况给捋直了。
这篇文章最终不是被公众号平台删除的,因为找不出违规之处,而是通过“网某办”(这是个敏感词)这条路径完成的。
以常管带的“业务”知识了解,“某信办”这条途径,从来不受理个人投诉业务。
按照规定,只有正司局级(含)以上的单位,可以通过公函申请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
什么机构有资格、有能力实施,一目了然吧?
幸好咱们这个行业整体架构级别不高,否则还真不敢说是哪个分支机构具体操作的呢。
那么人家删除不问缘由,也不是没有代价和自我保护的,那就是:你必须把公函留在这儿,以防后续出现问题,责任由你自行承担。
这个名词叫:行政留痕。
基本就是这么个过程,接下来是常管带的评论:
第一、这种方法能用几次?能解决最终问题么?
今天删了这一篇,人家第二天原文重发,你们还能重复性操作?
或者人家换一个公众号发表,然后把超链接引进来,你们再去删?
第二、你们所谓的敏感信息......挡住了没有?
据常管带所知,文章作者和发表人,在发出那两张图片的时候,已经替你们打了埋伏了,手中远不止两张而已,甚至还有同一事件中更“难看的图片”。
而且人家也没有描述过这两张图具体代表的是什么内容和性质,只不过是你们自己心虚罢了。
回头人家一生气、一上火,把所有的图一股脑,一句话不说或者略加评述地发出来.......咋办?
所以啊......有关的领导,如果你们能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你们其实是被谁害得越走越被动?
恐怕当初的“军师”难辞其咎吧?
常管带建议:不管最终事件如何发展,当一切尘埃落定,找个“隐秘的角落”好好儿把“军师”招呼一下吧。
在坑害领导这个环节……
要么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要么就是他们蓄意而为,没有选项C。
前几天有人给常管带教过一段话,常管带觉得蛮有道理的。
形式主义本质上就是:
1、上级内心对自己的管理效果产生怀疑而对下级进行测试。(我到底要看看我有多厉害)
2、下级为了“保护”上级不会发现上级自己的“管理无效”。而对上级进行欺骗表演。(您就别看了,我跟您说您可厉害了)
望你们自省吧,皇帝的新装穿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儿童”的。
事情到此,就会有人接着提出:你说的确实也有道理,但是人家不是劝过你不要用力过猛了么?你还说留了回旋余地。你现在搞得人家骑虎难下,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哪来的回旋余地啊?
仁慈、仁义甚至是号称在跟你们进行心理战术的常管带,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意见,而不给出解决建议,完全不是他的风格和行事作派。
具体建议如下:委任一位“包青天”以正面形象出场,可以是任何人,但最低也要是地区空管局局长身份,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干预能力,至少能干预常管带所在单位。
出场的任务是什么呢?
第一、与常管带进行访谈,了解相应情况,并且在所有举报和其他事宜没有最终盖棺定论之前,要求常管带所在单位对于常管带的岗位安置、薪酬待遇和排班方式,在常管带后续没有出现其它技术性差错或者行政性违规违章的前提下,恢复到2024年6月28日举报事件发生之前。
不用评判具体谁对谁错,先搁置争议,等待调查结果,以消除“涉嫌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潜在影响和心理阴影。
第二、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推进一系列组织调查和处理过程,无论结果是什么,尽快结案。
“包青天”做到了这两点,常管带也会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返回管制岗位,认认真真工作,等待调查。
第二、暂时停止《秋菊打官司》系列文章更新,等待最终结论。
第三、高歌“包青天”含以上领导百忙之余能够躬身亲临、调查了解、明辨是非、主持公道。
第四、没有了,或者按照”包青天“提出的常管带可接受的要求添加。
当然了,马上就有人说了:我去.....本来你这个建议很好,但你这么一公开发表出来,你让领导们怎么跟进?人家不要尊严的么?这不是又逼兔子进墙角么?
很简单,首先没有其它隐秘的渠道提交建议,办公室的领导拒绝提供领导们的联系方式。
其次,常管带一直认可一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既没有剑,也没有大炮......还要什么自行车?
再次,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包青天”迟早肯定是要出现的,因为这才是现阶段国情下圆满解决这件事的唯一途径。
只不过区别就是:“包青天”会出现在哪一个层级,是在地区空管局局长?还是民航局空管局领导层?还是民航局党组?或者是交通运输部含以上......
谁先出现谁主动,谁拖拖拉拉谁被动。
15号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节点,相信大家都懂,就不多言。
如果有哪一级的领导希望联络常管带进行有关事项,麻烦通过组织途径(也就是常管带单位)或者个人途径进行预约。
个人联系方式不方便提供,自己想办法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常管带,不同于你们这几十年来遇到的任何一个行业员工,并不是因为你们低估了他的能力,纯粹是因为你们一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罢了。